第43章 逢進必考

字數:2901   加入書籤

A+A-


    任何一個政權想要長久的發展,必須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儲備和上升渠道,就是如何招錄官員,官員如何上升,還有就是怎麽把底層人民中的精英分子納入統治階級,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製度。
    如果一旦不給底層百姓上升的空間,那到最後一定是天下大亂。正所謂“打進長安可比考進長安容易多了”,結果就是“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
    現在大梁的選官製度基本上就是科舉製度,孩子們還讀私塾,然後秀才、舉人和進士一點一點的考。有點類似於楊競穿越來的那個時代的明清兩代。
    而楊競到遼藩以後,廣泛的開設小學、縣學初中)和府學高中),在府學之上,還有幾所大學。
    幾所大學指的就是千華書院就是原來的千山書院,楊競稱帝那年改的名),主要是文科和理科;衍水大學,主要是工科;皇家軍事學院,培養軍官的;還有襄平醫學院,培養醫生的。
    府學畢業授予秀才的稱號,但是沒有什麽特權。大學畢業後授予舉人稱號,舉人隻有一個權利,就是可以參加遼藩的國考。通過國考的,就是進士,授予七品官職。
    但是楊競為了保證進士的含金量,同時也是為了控製官員數量,所以一直在嚴控進士的錄取率,每三年也就招收150名進士,合每年也就招50人。
    現在楊競準備進行東部開發,大量開墾荒地,這人手就有點不足了。所以楊競才想了一個開設省考,從舉人中招錄正八品及以上官員的想法。
    內閣首輔吳晉、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元,吏部左侍郎張湖接到楊競的傳召,都趕到了柳河行宮。
    張湖是張元的兒子,張元投靠了楊競以後,楊競一直提拔張湖來著,張湖也一路做到了吏部左侍郎。由於吏部尚書一直由吳晉兼任,所以張湖實際上主持吏部工作。
    “你們來之前,朕已經把方案讓通政司抄錄了幾份,你們看看,有什麽意見沒?”楊競開門見山,也沒有什麽客套的,直接問吳晉他們的意見。
    “陛下,其實按照傳統,舉人授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都是直接授官,沒有考試的環節,這次咱們直接授官,是不是不太好?容易引起舉人們的不滿”自從那晚楊競和吳晉長談以後,吳晉主動了很多,這次竟然第一個發言了。
    “首輔大人說得不錯,九爺,按照傳統,舉人就是可以直接授官”張元也說話了,“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舉行省考,舉人考上的稱號是什麽啊?畢竟舉人上麵已經是進士了。”
    由於張元和張湖是父子關係,加上吳晉這個吏部尚書也說話了,所以作為吏部左侍郎,張湖就不好說什麽了。
    “這個事,朕是這麽想的”楊競沉吟著開口,“前幾年,朕就和長平說過,隻要在遼藩做官,必須逢進必考。即使是軍官轉業,也必須參加考試,這個是大原則,也就是逢進必考。所以不管舉人們有什麽意見,這個原則必須執行”
    逢進必考是楊競定下來的原則,也是楊競這個穿越者帶來的先進思想。即使是軍官轉業到地方,也得考試,隻不過考試難度有所區別罷了。
    “另外一個,就是你們說的稱號問題,朕也想了,舉人們通過省考的,就叫同進士吧”楊競對吳晉和張元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這也是楊競從他穿越來那個時代獲得經驗,他那個時代,一榜叫進士及第;二榜叫進士出身;三榜叫同進士出身。這個和這個時代不一樣,這個時代就叫進士。
    所以楊競才提出來通過省考的舉人授予同進士稱號的打算。
    見張元還要反對,張湖趕緊插了一句話,“陛下安排甚是妥當”
    張湖看的太明白了,這個事情陛下已經定了,征求自己的意見,無非是希望自己執行的好而已,他可不想觸了楊競的晦氣。
    而且反正吏部怎麽授官也是吳晉說了算,自己這個左侍郎摻和什麽啊?
    楊競知道吳晉和張元為什麽反對這件事,自己這就是相當於把直接給舉人授官的這個權力給剝奪了。不過楊競多會搞平衡啊,肯定還有後手。
    “這樣,同進士雖然理論上直接授予八品官,但是吏部可以加強考核,授予八品或者九品都行”楊競還是給吏部留了操作空間。
    “陛下聖明,此事可行”吳晉、張元和張湖一聽,自己的權力沒有被剝奪,都表示同意。其實主要是吳晉表示同意。
    “另外,這樣一來,吏部的擔子就更加重了,張湖,你升任吏部尚書,長平不再兼任,你全力組織好省考和國考”楊競笑道。
    “臣謝陛下”張湖立即跪地行禮。
    其實組織這些考試,張元的作用不小。現在楊競把張元的兒子張湖提拔為吏部尚書,張元能不盡心盡力嗎?
    “長平,雖然你不再兼任吏部尚書,但是你還是分管吏部的大學士,你要加強對吏部工作的指導。另外,你考慮考慮,誰接任吏部左侍郎,報個名單上來,朕一並照準”楊競安排工作永遠都是考慮平衡,讓每個人都感覺到舒服。
    這次雖然免了吳晉兼職的吏部尚書,但是把吏部左侍郎的提名權給了吳晉,吳晉也不好說什麽。
    “那就這麽定了,每年的國考就定在7月,省考定在9月,都是三年舉行一次,每次的錄取率基本控製在10”楊競這是拍板了。
    “內閣擬好製度,然後用朕的玉璽後,明發天下”楊競意氣風發的說道。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