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反應遲緩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A+A-


    穿越過來的楊競,就不是一個正常人。他的很多行為,都讓人十分的不理解。至少讓這個時代的人不理解。
    就如同這次大梁和突厥作戰吧,也有大臣主張,遼藩也可以出兵攻擊突厥,這樣一來,沒準能夠徹底消除突厥的隱患,但是被楊競拒絕了。
    楊競的理由很簡單,他就是想看著突厥和大梁對著消耗,這個時候消滅突厥,那不是有病嗎?再說了,也不一定能消滅的得了。
    再說楊秀寧吧,是楊競的同父異母的親妹妹,特別是楊秀寧認了李如嫣為幹媽以後,某種意義上來說,楊秀寧就是楊競的同父同母親妹妹,這也是為什麽楊秀寧能夠被封為長公主的原因。
    可是楊競前些年,又和楊秀寧搞在了一起,雖然楊競是被迫的,但那也是兄妹違背倫理啊。楊競心裏,一直用他穿越而來的那個時空,西漢皇族的事例來安慰自己。
    特別是中秋夜,楊秀寧可能真是被玩嗨了,也可能是情動不能自已,竟然喊出要給楊競生個孩子,給正在楊秀寧身上忙碌的楊競嚇個半死。
    “皇兄,您富有四海,還養不起一個孩子?”楊秀寧一邊給楊競擦汗,一邊不滿的說道。
    “你是不是有病?咱家是兄妹,那叫近親,生的孩子有畸形,知道不?”楊競都快氣瘋了,哆哆嗦嗦的說。
    “畸形怎麽了?又不是養不起”楊秀寧不以為然說道。
    要說變態,楊秀寧才是真變態,楊競沒了辦法,隻能說道,“趕緊滾去前線。”
    楊秀寧走以後,楊競又把自己關在柳河行宮,處理各種朝政,他其實非常勤奮,因為他知道,不勤奮就是個死。
    除此之外,楊競對大梁和突厥的戰爭動態倒不是很重視,隻是讓樞密院和兵部多加關注就是了,他自己則是天天躲在行宮裏避暑。
    這天,吳晉因為東部開發的工作來找楊競奏報,“陛下,目前東部開發的1500萬荒地已經全部賣了出去,並進行了土地確權。按照當初的規定,明年就可以征收土地稅了”
    由於楊競賣的荒地十分的便宜,才一塊銀元一畝,所以楊競也沒有給免稅政策,第二年直接收稅。
    這讓楊競來了興趣,問道,“土地是賣出去了,可是開荒和耕種,買地的那些大戶有足夠的人手嗎?”
    楊競的這個關注倒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遼藩的人力的確很緊張。遼藩雖然通過吞並了高句麗和女真,人口暴增到800餘萬。但是遼藩的麵積大啊,楊競給很多沒有地的百姓都分了10畝地,這樣一來,人人有恒產,又怎麽會去給那些買地的大戶去當佃農呢?
    加上遼藩現在又是修運河、又是修官道的,大工程不斷,還需要不少工人。楊競又開設了六大國有公司,采礦挖煤的,又占用了一部分人力,楊競是真擔心人手不夠。
    “陛下憂慮的極是”吳晉笑道,“這裏麵有兩個方麵的來源。一是高句麗故地,那裏無業遊民還是很多的,佃農更多,五個道初步統計了一下,有流民40多萬,佃農近百萬”
    “內閣給五道下了令,讓他們把流民都送到吉林郡去,路上的費用內閣補貼,各郡幹勁十足。這樣一來,就又多了40萬農民”由於遼藩不收人頭稅,所以對於人口遷移,地方官府不是很在意。你要是收人頭稅你再試試?誰能把白花花的銀子送出去。
    加之流民又影響治安,趕上內閣又有命令,所以各道都願意送人。
    “第二個渠道,就是各個買地大戶帶過來的百姓了,這些大戶在大梁,都有依附他們的黑戶,現在這些大戶在我遼藩投資買地,那些黑戶也被大戶們帶了過來,按照各個大戶上報的數據,總數也在50萬人左右”
    黑戶就是沒有戶籍的百姓,大梁的賦稅太重了,很多百姓就成了黑戶,依附在各個大族之下,成了大族的佃農。雖然沒有了自由,但是也不用交苛捐雜稅了,日子反而好過了很多。
    “這麽多百姓,想要來到遼藩恐怕不容易吧?”楊競關切的問道。
    “是不太容易”吳晉點頭,“大梁也會防備人口流失,所以是嚴防百姓通過山海關到咱們遼藩的”
    這些買地的大戶大多是河北和河西的貴族,那些依附他們的黑戶百姓也是在河北和河西,到遼藩來,主要就是通過山海關。
    大梁朝廷在河北地區安排了10萬左威衛大軍和2萬的幽燕節度使地方兵,布置了重重防線,百姓偷渡的確困難。
    “不過那些大戶也有辦法,他們都讓百姓出了長城,然後沿著燕山山脈北麓東進,到達赤峰縣,這樣就規避了大梁朝廷的管控”吳晉解釋道。
    這條路線更加的遠,也更加的危險,自然條件也更加惡劣,基本上每10個農民,就有一個倒在了路上。
    “那這些百姓如何度過長城?大梁長城邊軍能同意?”楊競好奇的問道。
    “原則上肯定是不能同意的,但是那些大族有錢啊,用錢賄賂那些長城邊軍,長城邊軍也就同意了”吳晉笑道,“您知道,長城邊軍軍餉很低的。臣也問了,現在這個都已經形成產業鏈了,100枚銅錢放行一個人,也就是說1兩銀子可以過10個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大梁,1兩金子可以換50兩銀子,1兩銀子等於1000枚銅錢。
    “不是,這種情況,大梁朝廷就不管?”這次輪到楊競驚訝了。
    “陛下,大梁朝廷什麽樣您還不知道嗎?”吳晉笑道,“官員們隻會袖手談心性,對於這些具體的事物,反應還是很遲緩的。等大梁朝廷反應過來,那些百姓都偷渡完了”
    這個的確是,大梁地方官的業務能力和遼藩簡直沒法比,說是反應遲緩都是客氣話了。舉個例子吧,大梁的縣令一般都是進士出身,考中進士以後,直接外放縣令。
    光杆縣令到任以後,也沒有個幫手,隻能自己雇傭師爺幫著幹活。除了縣城的那一小塊區域,縣城以外的廣大農村,基本上就是委托鄉紳大戶治理。
    縣令的最主要的兩項工作;收農業稅和防止造反。每年縣令把稅負往下麵一分,就完事了。如果沒有大規模造反,縣令的主要工作就是詩詞歌賦和遊山玩水。
    其實也不是大梁縣令不作為,問題是你想作為也沒有人手啊?出了縣城誰認識你?你身邊又有幾個人?
    遼藩的地方官則不同,除了縣城給縣令配了屬吏,鄉裏還有鄉長和鄉尉,甚至村長都是官方委派的。遼藩的政令,可以從楊競直達最基層的村裏。
    而且除了收稅,遼藩的地方官員還得發展經濟、擴大稅源、推行教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是有無窮無盡的工作。相比起來,大梁的官員的確是反應有些遲緩。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