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糧草先行

字數:3831   加入書籤

A+A-


    樞密院、兵部等部門的官員都在襄平城辦公,他們來柳河行宮比較方便,第二天就能到。晉王楊世堂和齊王楊世斌在山海關外,趕來還需要一段時日。
    第二天,內閣三位大學士吳晉、錢峰、趙石、樞密使曾泰、兵部尚書宋武、戶部尚書徐文、大理寺卿兼禮部尚書餘成、軍情司主事柳依、政保署卿於冰、對外情報司指揮使何知遠,神策軍總兵王世安和魏國公、長林軍總兵魏遠都來到了謹身殿。
    謹身殿也做了布置,大殿正中,擺放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大梁、突厥和大遼的山川地理、軍事部署都被標了出來。
    沒一會,鳳凰長公主楊秀寧來了,眾官員紛紛見禮,楊秀寧點頭示意後,坐在了楊競禦座下首的一個位置上。
    楊秀寧進殿沒多久,楊競也進來了,眾臣紛紛跪倒,口稱“陛下萬歲”。
    “都起來吧,賜座”楊競沒那麽多規矩,都是坐著議事,有點現代會議的感覺。
    “臣等謝陛下”眾臣又行了一禮後,才坐下。
    “還有5天就過年了,今天叫了朝會,主要是還是想研究一下對突厥用兵的事情”楊競開門見山的說道,“對外情報司先介紹一下情況”
    群臣都是蒙逼的,本來各部院都要封印準備過年了,陛下怎麽突然說要對突厥開戰?突厥不是剛服軟,簽了每年520銀元貿易額的互市協議嗎?
    何知遠聽到楊競的話,站起來,來到沙盤前說道,“陛下,諸位同僚,目前突厥林丹汗率領10萬騎兵南下,去攻打大梁。初步判斷,林丹汗的攻擊方向是代郡、雲中郡一線。具體的軍事情報還有待軍情司提供”
    “也就是說,突厥林丹汗基本上把主力都調動了?”楊競問了一句。
    “回陛下,恐怕是這樣的。”何知遠在地圖上比劃著說道,“其實突厥人的兵力分配特別清晰,就是突厥右賢王阿魯台部有5萬騎兵,左賢王蒙力哈部有5萬騎兵,林丹汗自己本部的10萬騎兵,至於漠北突厥,太遠了,一般也很少南下”
    “林丹汗居中,左賢王各部在陰山山脈一帶,右賢王各部在赤峰縣的對麵,燕山山脈以北一帶。這次林丹汗帶的兵,主要就是本部兵馬和突厥左賢王蒙力哈部”
    何知遠介紹完,群臣們才明白,原來是大梁和突厥又打起來了,陛下這是想趁機,狠狠地幹突厥一下子。
    “軍情司說說情況”何知遠介紹的已經很詳細了,楊競又問軍情司一些具體的軍事情報。
    “陛下,軍情司和對外情報司獲得的情報差不多,突厥林丹汗的確有攻擊雲中郡的跡象,按照時間推算,用不了多久,大梁和突厥就能交上火”軍情司主事柳依立即說道。
    “另外,軍情司還探知,山海關正麵的大梁左威衛10萬大軍已經陸續向河西移動,看樣子是為了加強長城一帶的防線”柳依把軍情司掌握的情報都說了一下。
    “也就是說,山海關正麵就隻有大梁幽燕節度使的2萬地方兵?”楊競有些驚訝的問,永安帝不怕自己入關了?
    “還有3萬備倭兵”柳依笑道,“大梁在山海關正麵的兵力也就5萬人了”
    “大梁朝廷這是賭我們不能入關呢”吳晉笑著說了一句。
    群臣也笑,在座的都是明白人,知道這個時候入關,時機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陛下才決定對突厥開戰。
    “不過朕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林丹汗為什麽非得選擇代郡和雲中郡一帶攻擊呢?”楊競奇怪的說道,“按理說,大梁在這兩處的戒備還是很森嚴的啊”
    “陛下,這個事情,臣倒是有個答案”政保署卿於冰說話了,“政保署在對大梁官員進行監控策反的時候,發現江南崔家和突厥人走的特別近。特別是上次,突厥人屠了代北城,政保署就發現,是江南崔家給突厥人帶的路”
    靠,群臣都是一個反應,就崔家也太無恥了,這不是梁奸麽?
    “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楊競也歎氣道,“現在不是處理江南崔家的時候,現在的問題是,咱們怎麽幹突厥一下子”
    話題又重新回到了軍事作戰上,何知遠又來到沙盤前,開始介紹,“陛下,和我們大遼接壤的是突厥右賢王阿魯台部,目前阿魯台部有16個部落,人口不到30萬,騎兵5萬,分布在南起燕山山脈、北到大湖,東到赤峰縣,西到大青山方圓1500裏的草原上”
    “按照對外情報司目前掌握的情報,右賢王阿魯台部並沒有參與這次突厥與大梁的作戰,他的5萬騎兵,建製是完成的”何知遠不僅介紹了總體情況,還把16個部落一一標注出來。
    沒等楊競說話,戶部尚書徐文先開口了,“陛下,咱們不是和突厥右賢王阿魯台部達成了互市協議嗎?畢竟每年520銀元的貿易額…,那些數不盡的牛羊…”
    “打下右賢王部,那些牛羊還不是我們的嗎?”楊競笑道。“朕決心對突厥右賢王阿魯台部開戰,抓住有利的窗口期,滅了突厥一隻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既然陛下已經下了決心,剩下的事情就是怎麽執行好的問題了,兵部尚書宋武說道,“陛下準備何時起兵?何人為帥?總兵力多少?臣好準備後勤糧草”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提到糧草,楊競就是一陣頭痛,倒不是楊競缺少糧草,實在是這個時代,糧草運輸的損耗成本太大了。
    按照陸路運輸來計算,每運輸500裏,糧草就會損耗50,也就是說,100斤糧食運到500裏外,就剩下50斤了,因為運輸途中運輸人員也得吃糧食啊。
    如果是運輸1000裏,那麽糧草會損失75,也就是說,100斤糧食,運輸到1000裏以外,就剩下25斤了。如果是運輸1500裏,實至12.5,成本87.5,也就是說,100斤糧食,運輸到1500裏之外,隻能剩12.5斤了。
    假設你用兵1萬,後勤距離是2000裏,每月需糧1萬石,則每月起運需16萬石,若用兵半年,則共需起運96萬石,用兵1年,共需起運192萬石。
    一石等於120斤,很多人對192萬石沒有什麽概念,要知道,大唐天寶年間,全國的糧米歲入也不過2000萬石。也就是說,一場2000裏外的萬人規模戰爭,打一年,就得消耗大唐歲米的十分之一。那可是大唐啊。
    楊競看著沙盤,不斷的歎氣,他遇見了曆朝曆代攻擊遊牧民族最大的困難,就是後勤接濟的問題。
    “這樣吧”楊競想了想,“這次朕準備全部出動騎兵,把五大邊軍的騎兵旅集中起來,每個騎兵旅5000人,這樣就是2.5萬騎兵了。另外加上神策軍一個騎兵旅、長林軍第一騎兵旅,總共出動3.5萬騎兵”
    也不是楊競不想出動步兵,實在是步兵對糧草的損耗太大了。騎兵吧,還能依靠馬匹,自己攜帶一部分糧食。
    “兵部會同遼農公司,向赤峰縣運輸1000萬斤糧食。另外,600裏加急傳旨赤峰縣,讓他們在五日內,準備60萬斤炒米”楊競下了決心。
    其實1000萬斤糧食,也隻夠3.5騎兵吃一個月的。60萬斤炒米,則是每個騎兵可以隨身攜帶20斤,能夠支撐10天。也就是說,楊競準備了一個月零10天的糧草。
    喜歡大梁遼王請大家收藏:()大梁遼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