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8章 印象如何
字數:3668 加入書籤
在這其中,出現的些許“損耗”不值一提。
所有人都是所謂大局的犧牲品,在大時代的洪流中不足掛齒。
數據不會騙人,但會有偏差。
林婉婉著重看了所有標注為姑表結親的夫妻數據,在這個視幼童夭折為平常之事的大環境下,他們孩子的夭折率表現得並不突出。
至於畸形率,竟沒有一例被提及。究竟是所有近親結婚的案例都幸運地避開了悲劇,還是那些不幸誕生的畸形兒,一出生就被視為家族醜事,直接被溺死,從而淪為夭折數據中毫不起眼的一筆呢?
林婉婉神色凝重,語重心長地對徒弟們說道:“早婚早育對母親和孩子都沒好處,你們現在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等身體發育完全、心智成熟了,再考慮終身大事。”
杜若昭小聲嘟囔,“我們也沒想這些事!” 說話時,臉上沒有半分含羞帶怯的模樣,語氣十分坦然。
林婉婉輕飄飄地說道:“心裏有譜就行!”
說罷離開教室,留下一群憋了一肚子槽的小麻雀嘰嘰喳喳。
朱淑順淡淡地說道:“李婆婆先前接生過一家,產婦才十四歲,難產一屍兩命。沒過一個月,夫家又迎娶了新人。”
無論是職業還是性別,她們都更會將自己代入女方著想。
哪怕血淋淋地數據放在那裏,但林婉婉並不考慮公然去挑戰世俗。
國家需要更多的人口來耕種土地、服兵役、繳納賦稅,家族渴望更多的人丁來傳承香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年輕甚至年幼的男女早早結婚生子,幾乎成了時代的必然。
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她們能管好的,隻有自己。
在徒弟們不顧麵紅耳赤收集樣本的時候,林婉婉心裏更牽掛的還是遠方的戰場。
從零散的戰報來看,北征軍穩紮穩打,不說大殺特殺的,但一路小勝、大勝不斷,疊加起來就是一路凱歌。
天氣轉暖,韓騰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更是一封不漏的查看北方草原傳回來的戰報。
自從確定呼圖“發瘋”之後,韓騰更是拖著病體頻繁出入南衙和皇宮,和眾人討論當前的戰事,分析局勢。
如今傳來的消息,吳越和白雋合兵一處,正麵迎戰呼圖的王庭大軍。
兵對兵、將對將,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
誰能想到,呼圖發瘋,逼得兩個以明哲保身為第一要義的王公正麵決戰。
不用多想都知道,吳越和白雋在背地裏肯定無數次咒罵呼圖,問候他的祖宗十八代。
幸好吳越和白雋都是懂大局之人,好商好量分開立營成犄角之勢,倒也能勉強抗住呼圖的猛烈攻勢。
未慮勝先慮敗,吳杲和諸位心腹已有默契,若吳越兵敗,該派遣哪支軍隊前去收拾殘局,挽回局勢。
從目前的戰果來看,大吳軍隊哪怕深入草原,依舊占據著上風。
宏偉的殿宇之中,一幅碩大的北方輿圖高高掛起。吳杲和南衙諸位大將軍依次列坐於前,神色專注地研究著戰局。
吳杲再度感慨道:“骨祿被俘,元賊伏誅,泄朕心頭一口惡氣。白八果真是忠臣孝子。”
官方戰報向來簡潔扼要,頂多提及一句,白智宸在參軍李君璞的建議下,提兵於二磧口阻截敵軍。一切看起來都那麽的順理成章。
加之長安所用的輿圖,不及邊地將官自用的詳細。外人恐怕更難以理解這場仗打得有多“神仙”。
就算看到李君璞的名字,也未必能將他與雲內縣令聯係起來,隻當是同名同姓罷了。
韓騰和薛曲對視一眼,心中暗歎,能把仗打得別說敵人,連自己人看都不明白的地步,他們也是第一次見識。
不過能做到大將軍這一級別,除了赫赫戰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眼力見。
在吳杲高興的時候,沒人提出讓他燒腦子的事。
或者說吳杲理所當然地以為一切水到渠成,恰恰證明他的軍事天賦著實有限。
吳杲看著禦案上堆積如山的戰報,在這一連串的戰事中,南衙方麵表現最為亮眼的,除了兩位大將軍,就是段曉棠。
說實話,早期段曉棠在吳杲這兒隻是一個名字,真正對她有深刻印象,還是楊胤伏誅之後審問同黨時,爆出了楊胤對段曉棠的評價。
武安君是能隨意做比較的嗎?
白起雖然有個人屠的名號,但古往今來暴戾的、屠城的將帥不知凡幾,何故非要拉他作比。
吳杲曾私下問過吳嶺,對楊胤的這番評價有何看法。
吳嶺的回答至今讓人記憶猶新,“楊胤心眼小,但看人挺準的。段曉棠軍事天賦出眾,殺性重。但她的殺性並非源於暴戾,而是心裏有杆秤,覺得誰該死,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弄死他。”
後來果真一語成讖,段曉棠在文城殺俘了。
吳嶺接下來的話更重要,“但有一條楊胤說錯了,段曉棠沒有白起指揮數十萬軍隊打滅國之戰的本事。
她的長處在練兵,在十萬、五萬以下的兩軍對戰中,待她成長起來,沒人能是她的對手。
如果能把心軟的毛病,再改一改就好了!”還有一條就是花錢太狠,這就沒必要對吳杲說了。
一個殺性重的將領,最大的毛病是心軟,這話要是說出去,恐怕沒人敢相信。
這是段曉棠真正的伯樂吳嶺提出的,總有幾分可信度。
畢竟,能將數十萬軍隊指揮得如臂使指的帥才,整個大吳也沒幾個,帥才凋零,人才難得。
換言之,在將領一級中,吳嶺給予段曉棠的評價極高。
吳杲好奇心驅使之下,問道:“她和範大相比如何?”
那時,範成達剛從拖死楊胤的弘農宮戰場死裏逃生,風頭一時無兩。
吳嶺淡定道:“他倆不一樣。”
但具體哪裏不一樣,吳嶺卻沒有細說。
若範成達率領的不是用段曉棠的《操典》重新訓練過,戰力大幅提高的左武衛,而是柴嶽手上那支軍隊。
別說平定楊胤之亂,範成達本人在弘農宮戰場上,就不僅僅是重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