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1章 我虧得起
字數:3957 加入書籤
林婉婉終於明白趙大夫的意思,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那些曾在書上看過、在旁人閑談中聽過的情景,終不如親眼所見來得深刻。不僅要了解醫學的上限,還要清楚它的下限。
林婉婉緩緩點了點頭,“趙大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趙大夫連忙叮囑,“務必做好萬全的準備。”
他深知人心險惡,幾個年輕漂亮的小娘子往窮鄉僻壤裏紮,說不好就有去無回。
趙大夫其實一直有些看不懂林婉婉,有時膽小得連晚上出房門都要有人陪,有時卻膽大得驚人。
她當初怎麽敢隻帶著一個車夫就跑來後丘村找他呢!
不過後丘村離長安不算遠,又有他們爺孫倆在。她先前也來露過麵,村裏人都認識她,這才沒出什麽岔子。
若是換個完全陌生的偏遠之地,後果就難說了。
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漸漸被暮色吞沒,林婉婉一行人終於踏進了長安城。
林婉婉讓車夫順路將幾個徒弟送到相鄰的坊門附近,由著她們自行歸家,餘下的就帶到濟生堂,等家人來接。
林婉婉回到勝業坊時,特意讓車夫繞到四巷的離園工地附近停了停。
地麵已經徹底平整出來,幾處地基的輪廓隱約可見。
李匠人帶著先期工程隊伍早已入駐,正按照圖紙先搭建圍牆和前兩進的門麵,風格都是照著長安盛行的框架來,沉穩大氣,一眼就能看出雛形。
至於內宅最核心的園林部分,進度則慢了些。
劉匠人帶著一大票幫手,還在苦苦打磨細節。
少有當甲方經驗的林婉婉看著一版版修改後的設計圖,已經覺得曙光越來越近了。
劉匠人拿出的設計確實一版比一版精良,亭台樓閣的布局更錯落有致,水係的走向更貼合地形,連花木的搭配都考慮到了四季景致。當然,預算也跟著一版比一版高,但好在還在祝明月的承受範圍內。
至少林婉婉等人不用像那些 愚蠢的甲方一樣,糾結半天後說出 “還是第一版好” 的混賬話。
杜若昭透過車窗,看向已經歇工的工地,好奇地問道:“園子還有多久建成?”
她和齊蔓菁往後大概率要跟著林婉婉,從現在住的小院搬到這裏來,心裏難免有些期待。
林婉婉眼底露出一絲迷茫,如實答道:“不知道誒!”
在她看來,工期稍微延長點不算什麽,隻要最後能順利完工、不爛尾,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另一邊,謝靜徽跟著乳母歸家時,暮鼓的聲響已經隱隱傳來,再過片刻就要徹底敲響。
讓她意外的是,家裏竟然坐著一位客人,正是下午從四野莊先走一步的謝廣運。
謝家雖早已分家,但各房住的地方離得不遠,平日裏也常有往來。
今日要見客,謝靜徽衣著雖樸素,好歹沒像從前在四野莊幹活那樣,弄得滿身泥土像個小叫花似的回來。
謝大夫先前和女兒通過氣,早晚有這一遭。
康樂堂雖然姓謝,但他們頂多算在裏頭坐診的打工人。
謝靜徽日後若是嫁人,按規矩出嫁隨夫,娘家的紛紛擾擾自然與她無關。
可若是背上盜技竊藝、欺師滅祖的名頭,那可是一輩子都洗不清的汙點,絕不能大意。
想到這裏,謝靜徽深吸一口氣,壓下心裏的些許緊張,上前給謝廣運和家裏的長輩一一見禮,舉止從容,禮數周全。
謝廣運也沒端長輩的架子,先和侄女寒暄了幾句,問了問她在林婉婉門下學醫的日常,待氣氛緩和些,才話鋒一轉,切入正題,“今日去四野莊看過了,規模確實不小。我聽說林娘子還另外買了一片山,叫……”一時想不起名字了。
謝靜徽輕聲答道:“花果山。”卻沒有透露具體的位置。
謝廣運微微擰眉,追問道:“那片山上,也都種了藥材?”
謝靜徽點點頭,“不光藥材,還有花材,牡丹、芍藥、菊花都可入藥。”而且有成熟的栽種技術。
謝廣運擺了擺手,笑著說:“花材的事倒扯遠了。”
他的目光落在謝靜徽身上,語氣認真了些,“花果山種的藥草品類,和四野莊差不多嗎?”
謝靜徽如實答道:“師父和趙大夫這幾年主攻的是黃芪和大黃,其他品類算是捎帶的。”
謝廣運點了點頭,今日見的最多的,也是這兩樣。無論是山上的移栽苗,還是山下的試驗田,都以這兩樣為主。
“其他的都有哪些,你仔細給堂伯說一說。”
謝靜徽便將四野莊和花果山目前長勢較好、能批量收獲的藥材品類都報了一遍。
但具體的種植辦法,謝靜徽坦言她不清楚。
謝廣運也不多問,他知道林婉婉對種植技術看得重,謝靜徽不說,反倒顯得懂事。
謝廣運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共性,這些大多是在關中地區生長較為普遍的藥材,適應性強,打理起來也相對容易。
看來林婉婉等人最初選品時,也是從易存活、易管理的品種入手,穩紮穩打,沒有好高騖遠。
花材的事,謝廣運沒放在心上;但藥材的事,他卻動了心思。
關中地大物博,適合種植的藥材品類遠不止這些,即便林婉婉撒下大網,依舊有不少漏網之魚。
謝廣運盤算道:“牛膝、蒼術、麻黃、芎?……”
這些都是林婉婉目前少有涉及的品類,若是謝家來種,既能和四野莊形成互補,又不會起直接衝突,再合適不過。
但具體選擇哪些品種,還要尋幾個老成人細細討論,綜合考量土壤、氣候、市場需求等因素,才能做最終決定。
沒錯,謝廣運也想學林婉婉種藥, 今日在四野莊的所見所聞,讓他看到了規模化種藥的潛力。
若是能成功,不僅能擴大康樂堂的經營範圍,還能掌握穩定的藥材來源,比單純依賴采買或外購靠譜得多。
今日飯桌上,趙大夫提及一件舊事,早前林婉婉就覺采藥辛苦且收獲不多,提議讓鄉民種藥取利。
那時候趙大夫直接拒絕了,理由很實在,小民家庭抗風險能力太弱,藥材種植周期長、變數多,一旦失敗,很可能讓他們血本無歸。對他們而言,種糧食才是最穩妥、最安全的選擇。
後來,趙大夫應邀來四野莊,幫林婉婉種藥,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她虧得起。
林婉婉有濟生堂的產業做支撐,即便藥材種植初期投入大、收益慢,甚至偶爾虧損,也不會影響根基。
謝家經營康樂堂多年,家底殷實,同樣虧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