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如實上報

字數:6459   加入書籤

A+A-


    “卑職領命,感謝大人寬恕!”
    杜寒見狀再不多言語,彎腰行禮致謝。
    “話雖如此,你雖說建議欠佳,但出發點是顧慮大軍安危,本官也不至於苛責到底,你的功績我會如實上報朝廷,如何論賞由上麵判定,眼下先退下歇息。
    日後我自會另行考量再尋你!”
    話語完畢,袁崇煥轉身離去,其餘隨侍之人連忙躬身送別。
    杜寒借此刻偷眼一看,才確認袁崇煥確實身材短小,約莫也就一米六上下模樣。
    杜寒突然記起關於袁崇煥的一則評價,據說出自明末知名人物張岱。
    張岱提到袁崇煥“身材短小卻精力充沛,形似猴子,性格極為急躁”
    。
    然而當杜寒真正見到袁崇煥時,卻發現古人描述有些言過其實。
    袁崇煥雖然個子不高,但麵貌並不醜陋,僅僅是一張普通的臉而已。
    杜寒感覺他的容貌倒與安南人有幾分相似。
    離開大堂之後,徐敷奏派人核驗並確認了首級,並簡單說了些鼓勵話語便轉身離去了,他手持黃台雞的小騎弓率先離去。
    “寒哥,就這麽結束了?”
    曹變蛟顯然困惑不已,城內熱烈歡迎與進入袁崇煥官署後的冷淡氛圍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難以適應。
    “你還有什麽期待?方才袁兵備不是說了嗎,功勞自然會向上匯報。
    更何況如此眾多的真奴首級,他豈會放棄上報的機會?放心便是。”
    “也隻能這樣了。
    這個袁蠻子確實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人。”
    曹變蛟苦笑著牽起戰馬,跟隨杜寒走出了門。
    眾人共同朝驛館前行,準備見上曹文詔一麵。
    徐敷奏在離開杜寒一眾後抵達了後院,作為袁崇煥非常信賴的幕僚,袁崇煥到寧遠任職未攜帶家屬,所以他進出其住所較為隨意。
    “來看看這塘報吧!確實如同喻巡撫所言一般。”
    袁崇煥正注視著塘報,看見徐敷奏進來即刻滿臉欣喜地將塘報遞給對方。
    徐敷奏接過後認真瀏覽起來,至關鍵部分時不自覺朗讀出口:“此役殺死建奴三百五十餘名,收獲八十五顆真正的奴首級……袁兵備!的確是大捷!”
    “若是像塘報上記載的那樣,這位杜寒也確實是位將才。”
    袁崇煥接過徐敷奏交還的塘報,輕合後再慎重置於桌上,並輕輕拍了拍,接著拿起另一份塘報送予徐敷奏:“對於金啟倧請求轉移糧草這事兒,你有何看法?”
    “兵備大人,屬下同樣認同金啟jong之見。
    不知您打算如何裁斷呢?”
    “哼!”
    袁崇煥不滿地冷哼一聲,“金啟倧不願擔責,在給山東布政使、遼東巡撫和我這邊的塘報中有所表述,要非喻巡撫事先告知,我都毫不知情。”
    袁崇煥沒有立刻透露自己的思考,而徐敷奏也不敢追問細節,僅靜靜坐著等待他開口。
    上午時分,遼東巡撫喻安性派從塔山來的信使通知了袁崇煥相關決定——金啟jong提前派遣周通事向喻安性說明情況,並通報右屯取得戰績,同時將功勞部分劃分予喻安性。
    喻安性能擔當遼東巡撫本身就屬異類現象。
    曆來該職皆由較低品秩文官擔任且並無兵權,軍事事務隸屬山東布政司管轄。
    等到敵方占據遼東首府遼陽之後,遼東巡撫連固定駐點也失去蹤影,在遼東各處輾轉漂泊。
    治下的居民如鳥獸四散逃離,使得遼東巡撫地位愈發黯淡無光。
    這種情勢之下,缺乏任何軍權支持的遼東巡撫更談何獲得建立戰功的機會,寄望由此升遷簡直是奢望之事。
    恰好在此時,金啟jong派出的周同事接觸到喻安性,頓時令喻安性心花怒放。
    若能夠分享這份豐功偉績的一部分,自己晉升之路亦有望邁入新階段。
    要是協調得當甚至有機會逃離遼東這塊是非漩渦之地。
    於是,喻安性果斷回應金啟倧關於調配糧草的請求,二話不說便予以應允。
    他自然清楚,袁崇煥同樣有權決定右屯糧食的分配,而自己這一行為雖不算越權,卻也可能讓袁崇煥心生不滿。
    因此,喻安性特意派了信使將此事知會袁崇煥。
    此舉另有一番用意:若袁崇煥插手反對,至少喻安性能以曾經協助金啟
    為了避免遼東出現權力過度集中的情況,督師、總督和巡撫的職責多有交叉,形成了一種相互牽製的關係。
    但這樣的設置也帶來了合作上的種種問題,內部的傾軋讓局麵變得複雜不堪。
    孫承宗初到遼東時,他舉薦了閻鳴泰擔任遼東巡撫。
    一開始兩人關係尚佳,可在共同工作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小摩擦。
    其實這種摩擦在所難免,不過閻鳴泰為人行事較真,他的應對方式並非尋求與孫承宗溝通化解矛盾,而是直接采取極端手段向朝廷遞交辭呈。
    他可能想通過這一招給孫承宗一點壓力,但他顯然低估了孫承宗的決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承宗一眼看穿其意圖:好啊,你會寫折子辭職施壓?誰不會?隨後孫承宗同樣提交了一份辭呈,聲明二人必須留一去一,這直接將一道單選題拋給了朝廷。
    最終天啟選擇了信任孫承宗,安排閻鳴泰離職歸隱。
    接著擔任遼東巡撫的是張鳳翼。
    未曾想到張鳳翼性格偏於怯懦,麵對無固定駐地辦公的情況,當孫承宗提議前往寧遠就職時,他卻心生畏懼卻又不敢明言自己膽怯,轉而反對孫承宗的策略,並堅持主張全軍退回山海關防線。
    因為退回山海關曾由前任督師王在晉提出並有一定基礎支持,故此張鳳翼此番舊論再提後很快獲得了不少人響應。
    而在張鳳翼陣營對麵的,則僅有山海關總兵馬世龍、副總兵茅元儀、寧遠兵備袁崇煥、中軍旗鼓官王則古、讚畫鹿善繼等少量人士鼎力相撐。
    在此境地下,為避免更壞結果的發生,孫承宗無奈隻能做出決定,指派袁崇煥駐守寧遠以防萬一,同時留任祖大壽、滿桂以作輔助,其餘部眾則退回山海關。
    這樣,袁崇煥這才得以受命來到寧遠任職。
    其間徐敷奏作為幕僚隨行,恰在此階段因袁崇煥推薦而升任衛指揮僉事一職。
    正當孫承宗殫精竭慮與遼東巡撫博弈時,他還尚未徹底擺平張鳳翼間的糾葛,他又與遼東總督王象乾發生意見衝突。
    早前孫承宗為對付建奴聯合北方蒙古各部落,可蒙古謝虎部抵達後,竟至前屯實施搶掠行動。
    當時參將趙率教絲毫不容這些行為,立即將參與掠奪之人捕獲並斬殺四位。
    然遼東總督王象乾對此不滿,試圖寫信給兵部尚書董漢儒商議犧牲趙率教來換取蒙古部落謝虎部的安撫,此事被報知孫承宗,自是不會同意。
    而且,讓孫承宗更為惱火的是王象乾不事先征詢他,獨自先行賠付蒙古部落一千兩銀兩。
    孫承宗怒不可遏,即刻針對王象乾啟動了彈劾流程要求上級部門主持公道,結果王象乾遭“病退”
    撤職。
    經曆了幾番人事波折之後,孫承宗清楚認識到,同一區域存在督師、總督和巡撫三個平行職位管理實屬多餘且嚴重妨礙工作協調。
    因此,他向朝廷提議廢止遼東總督之位。
    不過該提議並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同。
    權衡之下,孫承宗另提一個較為妥協性的請求——暫時停止委派新總督填補職位空缺,鑒於掣肘情況的確太顯著。
    這一次,朝廷認可了他的說法而暫未派人接管總督一職。
    如此騰出精力後的孫承宗回頭處理遼東巡撫張鳳翼事務時,未再直接對其過強壓製,而是在朝廷層麵建議改遼東巡撫駐地於寧遠城內。
    既然你不能按我說的來做,那總得遵照朝廷旨意吧。
    朝廷認為此項要求合情合理,隨即批準了孫承宗的請求,這令他十分滿意。
    帶著聖旨,孫承宗命張鳳翼前往寧遠赴任。
    然而,張鳳翼心中頗為不滿:你孫承宗願拚命自然無人阻攔,但為何偏偏要讓我赴死?
    既然你執意讓我陷入險境,那我亦不會輕易放過你。
    張鳳翼雖然不擅領兵打仗,但在官場內鬥中卻頗有手段。
    直接對抗孫承宗並非易事,他決定另辟蹊徑,先拿孫承宗手下開刀。
    於是,張鳳翼廣結同盟,糾集一批官員大力彈劾山海關總兵馬世龍。
    孫承宗一方當然反擊,隨著矛盾日益尖銳,局勢愈發複雜,最終整個朝廷都被卷入其中。
    張鳳翼指控馬世龍貪汙受賄、殺人冒功,而孫承宗一方則指責張鳳翼怯懦畏戰、消極怠工。
    遼東本已初步穩定的局麵再度停滯。
    大家各懷心思,整日唇槍舌劍,互不相讓。
    最後,孫承宗實在難以忍受,憤怒之下撰寫了洋洋灑灑的奏章表達立場。
    在這篇長文中,孫承宗將張鳳翼及其同夥批駁得體無完膚,並直指他們為臨陣脫逃之徒。
    他更是宣稱,自己雖不敢談論百年大計,但也敢展望五年的局勢變化,若所言有誤,可處決孫承宗以平天下人心。
    這份奏疏成功把張鳳翼釘在了貪生怕死的恥辱柱上公開展示,張鳳翼最終被迫以居喪為由暫時歸隱。
    表麵上,孫承宗贏得一回合勝利,實則招惹了東林黨全體。
    因站在張鳳翼一邊的大都是東林黨人士,如此一來,東林黨等同被定義為一群膽小鬼。
    很快,報複接踵而至。
    你孫承宗不是驅逐遼東總督王象乾嗎?我們便再推選一個繼任者。
    東林黨立即上書天啟皇帝,提議派遣黨人吳用出任遼東總督。
    洞悉東林黨圖謀的孫承宗立刻遞交辭呈作為回應。
    此時遼東戰場局勢緊張,天啟帝無奈隻能溫和安撫,並未采納東林黨的建議。
    張鳳翼離任後,喻安性擔任遼東巡撫,短短數日遼東已是三易其巡撫之職。
    好在喻安性並不怯懦,未選擇滯留山海關求安逸,而是奔赴塔山堡實地履責。
    至此,孫承宗方能真正站穩腳跟,著手推行收複遼東的戰略部署。
    喜歡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