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必須拿下耀州

字數:3595   加入書籤

A+A-


    杜寒率眾擊敗黃台吉部,斬獲頗豐的消息早已在遼東廣為流傳,但當事人杜寒等人卻渾然未覺自己已聲名遠播。
    魯之甲直言提及此事,杜寒便坦然承認:“確有其事,不過純屬僥幸。”
    “其他事或可歸於運氣,但這種生死一線的營生,靠運氣可不成。
    杜兄還是謙虛吧。”魯之甲改口稱兄道弟,語氣也更加隨和,“實不相瞞,初聞杜兄事跡時,我們心中還有幾分不服。
    然而與杜兄共事這幾日,卻不得不心悅誠服。
    僅看麾下那七百六十精騎,杜兄必是帶兵之才無疑。”
    杜寒對魯之甲的態度轉變有些摸不清緣由,不便深究,隻得再次客套回應。
    “杜兄莫怪,實話說,來此之前,我對劉伯鏹所言半信半疑。
    但孫督師器重我們,將我由把總升為遊擊,再升至副總兵,我們豈敢不盡忠報國?孫督師赴遼東前曾與前任遼東經略王在晉爭論,也因此樹敵不少。
    此次馬總兵執意出征耀州,意在以一場勝利平息悠悠之口。
    即便此行稍顯冒險,耀州卻是非去不可。”
    “我不過一介武夫,諸般內幕尚不明晰。
    依將軍所言,朝中似有人對孫督師頗有微詞?”
    “正是如此,否則杜兄何以屢遭質疑?說實話,杜兄的功績雖讓山海關將士顏麵無光,但我們終究同屬關寧軍。
    朝中不乏幸災樂禍者,若關寧軍無法攻占一城一池以示實力,又如何能讓世人相信遼人能守遼土?因此,耀州之戰勢在必行。”
    魯之甲這番話令杜寒洞悉了背後的政治糾葛。
    他提及的王在晉與孫承宗之爭,乃明末遼東局勢中的重要爭端。
    王在晉主張以山海關為核心防禦體係,認為遼東出身的兵將不堪大用,一旦交戰便潰散如沙,主動進攻無異於送死。
    他建議固守山海關即可保障京師安全,待時機成熟後再謀複遼。
    但他並非一味死守,而是提出在山海關外八裏處築城,相當於為山海關增設一道防線。
    待八裏城完成後,再進一步修建中前所,屆時山海關便可穩固無憂。
    而寧遠則被定位為前哨基地,既能防守又能預警,為應對建虜可能的侵襲提供早期情報支持。
    孫承宗與王在晉的看法迥異,他認為遼人具備守護故土的熱忱,隻是缺少優秀的將領。
    因此,他主張讓遼人守衛遼土,並提議主動出擊,在寧遠一線修築城池,隨後推進至右屯一線築城儲糧,逐步壓縮建奴的領地。
    王在晉與孫承宗爭論的核心在於遼人是否具備戰鬥力,然而孫承宗經營遼東四年,實際成果僅限於幾天前杜寒帶來的八十多個首級。
    盡管袁崇煥將戰果描述得極為輝煌,但朝廷中的反對派依然對塘報的真實性持懷疑態度。
    無論塘報如何渲染,最終呈報的不過八十多個首級,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攻占土地作為實據,誰能確信這是真正的重大勝利?那些通過首級檢驗的做法早已為人所知,雙方在非正式場合默認其有效性,但在爭執時卻無人重視。
    因此,毛文龍才敢僅憑殺害幾名建奴婦孺就上報請功。
    無論是誰提供的首級,隻要屬於己方就有功勞;反之,若不屬於己方,不論是什麽都要遭到質疑。
    要證實真正大勝的唯一途徑,是占領建奴控製的土地或擊退其著名入侵。
    孫承宗經營遼東四年來未取得顯著戰績,似乎印證了王在晉“遼人擅長逃跑而不擅長作戰”的觀點,朝中反對派對孫承宗的批評愈發激烈,要求更換他的聲音日益高漲。
    在此背景下,深受孫承宗恩惠的將領馬世龍以及本地將領魯之甲等人都渴望奪取一座城池以穩固孫承宗在遼東的地位。
    正因如此,當孫承宗計劃奇襲耀州時,這已不再僅僅是軍事行動,而是牽涉到朝廷內部支持與反對孫承宗兩大陣營的政治博弈。
    勝則證明孫承宗策略的有效性;敗則驗證王在晉觀點的準確性。
    “不僅是杜兄弟有所顧慮,其實很多人對這次戰役抱有懷疑。”短暫沉默後,魯之甲繼續說道,“前幾天遼東巡撫喻安性到山海關視察,極力反對此次行動,他認為如果情報失誤,我們可能有去無回。
    他對孫督師表示,若獲勝他不會居功,但若失敗切勿怪罪於他。”
    杜寒在上次與孫元化交談時已得知多人不看好此次行動,因此他對魯之甲的話並不意外,隻是沒料到遼東巡撫喻安性竟如此堅決地反對。
    “明天馬總兵的步兵就會到達,我會親自率軍渡河,杜兄弟是否願意同行?你曾與黃台雞正麵交鋒,難道不想看看他的傷勢恢複情況嗎?”
    魯之甲說話時帶著幾分商量的意味,但實際上,他是在給杜寒麵子。
    原因很簡單,之前杜寒射傷黃台雞立下的戰功讓他有了這樣的待遇。
    即便以魯之甲的身份,直接命令杜寒渡河也是完全可行的。
    既然對方如此客氣,杜寒自然不會推辭,立刻點頭應允。
    “就算你不提,我也要主動請纓。”杜寒握緊拳頭說道,“上次讓那個黃台雞逃了,到現在我都咽不下這口氣,這次一定要徹底解決他!”
    “痛快!”魯之甲被杜寒的氣勢感染,大聲喝彩。
    他指向對岸隱約可見的燈火,“八月二十七就到,這個月底前必須拿下耀州!一個活口都不留!”
    “對!一個活口都不留!”杜寒也熱血沸騰,望向對岸的燈火,內心充滿鬥誌。
    自從穿越到這裏後,盡管與建奴有過幾次交鋒,但這卻是他首次參與如此大規模的作戰。
    後人常說明軍擅長小規模行動,一旦擴大到千人以上往往難以控製局麵,所以他對即將看到的千人部隊表現充滿期待。
    同時,他還抱有更大的希望——如果能除掉黃台雞,或許整個曆史都會因此改變。
    在努爾哈赤的所有繼承者中,黃台雞堪稱最具戰略眼光的一位,甚至超過了康熙。
    喜歡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炸毀寧遠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