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神秘的醫者二)
字數:5518 加入書籤
賴漢英的一聲咳嗽,驚醒了沉浸在喜悅中的蕭有和。他這才發現,兩人還尷尬地站在門口。蕭有和的臉瞬間漲紅,連忙帶著歉意的笑容,側身將賴漢英迎進屋內。
一進屋,賴漢英習慣性地環顧四周。書桌上的山花吸引了他的目光,心中雖詫異,但身為客人,他沒有多問。接著,他看到屋子中間那張精致的黃花梨四柱床,床架雕刻著繁複的花卉藤蔓圖案,靠牆的巨大衣櫃,櫃門漆著考究的翡翠綠,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尊貴。
賴漢英暗自揣測,這屋子的主人非富即貴,聯係先前蕭鐵頭的話,心中不禁一驚,難道和天京事變有關?可眼前少年不過十六七歲,年齡又對不上。
蕭有和注意到賴漢英的目光,看到他盯著床,心裏直吐槽前身,一邊用袖袍撣去椅子上的灰塵,一邊恭敬地請賴漢英坐上主位,還順手擦了擦桌子,挪動了桌上的山花。
賴漢英推辭再三,在蕭有和的懇請下,才略顯拘謹地在主位坐下,隻坐了半個屁股,生怕失了禮數。
賓主坐定,蕭有和叫蕭鐵頭上茶。蕭鐵頭見賴漢英坐了主位,雖不滿,但還是瞪了賴漢英一眼後默默退下。賴漢英見這主仆二人的表現,覺得有些奇怪,便端起茶杯,佯裝喝水來緩解緊張。
兩人枯坐片刻,賴漢英忍不住先開口打破僵局:“不知貴人怎麽稱呼?”
蕭有和這才回過神,笑著說:“不敢托大,我是太平天國幼西王蕭有和。”
“不知是幼西王當麵,老朽賴漢英失禮了。” 賴漢英說罷,又欲起身。
蕭有和按住他:“先生不必如此,這裏不分王爺和百姓。” 接著問道,“聽聞賴先生醫術精湛,救了無數人,不知先生對我的病怎麽看?”
賴漢英一聽,打開了話匣子:“當日小王爺昏倒,我奉命前去診脈。您的脈象陰陽俱緊,唇口幹燥,這是表邪閉鬱之象,可舌上苔滑,卻又是虛寒之征,寒熱疑似,虛實難辨。”
說著,賴漢英下意識地觀察蕭有和的麵相,心中一驚。之前在天王府為蕭有和診脈時,看他有早夭之相,可如今眉心的死氣竟有散去的跡象。
這時,蕭有和又問:“依先生看,這病難治嗎?先生給我開的什麽方子?” 受後世反中醫聯盟影響,蕭有和對中醫能否根治傷寒心存疑慮。
賴漢英沒有立刻回答,心想:“小王爺脈象古怪,之前那般虛弱,今日卻精力充沛,待會一定要再診一次脈。” 這麽想著,便回道:“那日給爺配的藥叫‘再造散’,所用草藥都是我在天京城外中山上尋得的。”
擔心蕭有和拒絕把脈,賴漢英索性將方子也一並告知:“這方子出自《傷寒六書》,能助陽益氣,解表散寒,主治陽氣虛弱、外感風寒。黃芪益氣固表,人參大補元氣,二者相助,能固表又能鼓邪外出;桂枝、羌活解表散寒,細辛助其力;白芷、川芎能緩解頭痛身痛;煨生薑、大棗、甘草調和脾胃。全方共奏助陽益氣、解表散寒之功。”
聽賴漢英說得頭頭是道,蕭有和信了幾分,又問:“這藥適用於什麽症狀?”
賴漢英摸了摸胡須:“適用於素體陽虛又外感風寒之人,症狀有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麵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等。” 怕蕭有和自行用藥,他又叮囑,“具體用藥需醫者詳細診斷後確定,不可自行用藥。”
蕭有和聽後,信服道:“賴先生真是神醫。”
賴漢英受到誇讚,興致更高:“前幾日為爺診脈,發現小王爺似有暗疾,不如讓老朽再為爺把脈看看?”
蕭有和本就有求於賴漢英,加之想到中醫中藥幾千年來守護著國人健康,便同意了。
賴漢英伸出三指搭脈,瞬間覺察不對,蕭有和的脈象完全是康健之象,脈位適中、脈率平穩、脈力充實、脈體適中、脈形柔和,如同珠子在盤中滾動,充滿彈性與流暢性,體現出身體的陰陽平衡、氣血調和。
賴漢英診完脈,疑惑道:“再造散即便有效,一般也要五日見效,七日痊愈,可小王爺三日便好,實屬罕見。”
蕭有和心中一驚,不敢承認是自己的 “主角光環”,也不能說出靈魂奪舍之事,趕忙岔開話題,對賴漢英的醫術讚不絕口。賴漢英聽了,臉上露出笑容,兩人又聊起軍中趣事,氣氛逐漸輕鬆起來。
聊著聊著,話題從京城攻守轉到太平天國的興衰。蕭有和神色一正,向賴漢英拱手:“賴先生久在軍中,可有什麽見解能指點我?”
賴漢英坐直身子,拱手還禮,不卑不亢地問:“王爺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蕭有和鄭重道:“自然是真話!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賴漢英微微抬頭,目光凝重:“天國落到如今地步,內部矛盾嚴重是其一。天王和東王的權力鬥爭引發天京事變,這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他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苦澀在舌尖散開,“再者,天國的外交政策有誤,沒能處理好與洋人的關係,招致列強幹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蕭有和覺得話題太過沉重,便說:“先生大才,能否介紹下自己?”
賴漢英點頭,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曆。蕭有和這才重新認識了這位自己認定的首位謀士。
賴漢英生於 1813 年,廣東花縣四角圍人,家境貧寒,但自幼聰慧。同齡人嬉戲時,他已沉浸在詩書之中,對事物有獨特見解,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後來,他前往廣西闖蕩,經商致富,鑽研醫術,為百姓治病,聲名遠揚。
1851 年,賴漢英與表兄弟賴文鴻、賴文光等人參加金田起義。他率領太平軍水師攻占南京,安撫百姓,宣揚天國宗旨,贏得人心,被擢升為夏官副丞相。
1853 年五月,賴漢英成為西征先鋒,與曾天養、林啟榮並肩作戰,攻克安慶,連克多地。攻打南昌時,雖久攻不下,但成功斬殺清軍九江鎮總兵馬濟美,擊斃湘軍三名悍將。後因東王戰略調整,奉命撤圍南昌,軍隊出湖口後分兩路,一路經略安徽,一路進攻湖北。
同年十二月,揚州被圍,糧盡援絕,賴漢英奉命救援。他率軍大破漢河清營,解了揚州之圍,洪秀全大為讚賞,封他一等功,加官至東殿尚書。在揚州保衛戰中,他分兵三路,在揚子橋大敗清軍馮景尼部,直抵揚州城下,在援軍接應下,揚州守將帶領軍民安全撤出,洪秀全對參戰將士授予勳章與榮譽職位。
然而,命運無情。“天京事變爆發,那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內部紛爭。” 賴漢英滿臉痛惜,“我曾極力勸諫天王,不要擴大打擊麵,想保住東王係的部屬,他們是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可歎,我的建議沒能改變天國的命運。”
蕭有和這才知道,天京事變時,賴漢英多次向洪秀全進言,強調東王部屬的重要性,希望天王網開一麵,保留這些力量,維持太平天國穩定。但洪秀全或許被憤怒與恐懼衝昏頭腦,未聽取建議,賴漢英也因 “東王部屬” 的身份遭受沉重打擊。
蕭有和追問:“先生因東王之事受牽連,卻如何躲過一劫?”
賴漢英遲疑片刻,爆出一個秘密:原來他是賴蓮英的弟弟。“天王因我是妻弟,且醫術高超,便留我在軍中做醫者。” 說完,賴漢英有些不好意思,“老朽好久沒說這麽多話了,今日有些孟浪。”
從將領淪為醫者,輝煌前程不再,其中滋味,隻有他自己清楚。
蕭有和突然站起身,神色莊重,對著賴漢英躬身下拜:“國難當頭,風雨飄搖,正該我們挺身而出。先生忍心一身才學付諸東流?‘’,賴漢英有些心驚,又聽蕭有和道‘’我雖年幼無知,但也有一腔熱血。府中缺西席,還請先生看在蒼生的份上,助我一臂之力。”
賴漢英此時腦子裏正想著這蕭王爺的氣運似有改變,又加上自己確實不想就此蹉跎,便急忙起身扶住蕭有和,不敢受此大禮,恭敬說道:“此乃我心中所願,豈敢勞煩小王爺相請。”
當下,二人定下主從名分。
重新落座,蕭有和坐在主位,眼神中充滿對未來的期望與決心。他問賴漢英,當前局勢該如何應對。
賴漢英麵色凝重:“城中形勢嚴峻,兵將疲憊,兵力懸殊。城外據點除地堡城外,盡數落入清軍之手。一旦地堡城有失,天京城破便在旦夕。”
頓了頓,賴漢英繼續道:“為今之計,宜速速讓城別走,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
蕭有和深以為然,急切問道:“隻是,該如何實施?”
賴漢英沉思片刻:“我這些年做醫者,走遍天京周邊山川,昔日領軍時也了解地形。我知道明孝陵有一條隱秘小路,可直通石壩村,經古泉村能進入鎮州地界,再到句容,最終抵達蘇福省,那裏是忠王的地盤,有一定根基,可作為我們暫時的容身之處。”
蕭有和眼前一亮,心想這或許就是賴漢英的逃生之路,可行。但又擔心其中變數,皺著眉頭說:“賴先生,此路雖好,但城中百姓眾多,如何安全撤離?清軍層層圍困,行動難免打草驚蛇,怎樣避開他們的耳目?”
賴漢英微微點頭:“王爺所慮甚是,這確實是個難題,但我們並非毫無機會。依我之見,或許可先秘密聯絡忠王,讓他在外圍製造些動靜,吸引清軍注意力,咱們再趁機行動 。”
蕭有和聽後,輕敲桌麵,思索片刻道:“賴先生所言有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我認為必須與忠王等人商議,聽聽他們的意見,爭取忠王的支持。” 這也為之後蕭有和去見忠王埋下伏筆。
賴漢英應道:“王爺英明,如此安排,方為穩妥。”
此時,屋外突然傳來嘈雜聲,隨後蕭鐵頭敲門進來,看到蕭有和坐在主位,便知道二人已定主從。
蕭鐵頭向蕭有和施禮,稟告說軍中有兄弟受傷,來找賴醫者。
賴漢英向蕭有和拱手:“請小王爺允許我為兄弟們看診。”
蕭有和說:“賴先生,你去查看傷者病情,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早去早回!”
賴漢英拱手道:“遵王爺令。”
蕭有和叮囑幾句,又叫蕭鐵頭拿自己的牌子到醫者營要人,然後讓賴漢英先去了。
忙完這一切,蕭有和坐在桌前,陷入沉思,思索著與忠王會麵的種種事宜 。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