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幼西王點兵
字數:4851 加入書籤
太平軍的天京解圍之戰如一場噩夢。
屢戰屢敗的陰影如惡魔的利爪,無情地撕裂著這座城池的安寧。混亂與動蕩似洶湧的潮水,所到之處,人心惶惶,整個天京城仿佛被黑暗的巨網死死籠罩,局勢複雜得如同亂麻,讓人揪心不已。
在這令人窒息的氛圍中,蕭有和返回居所,便馬不停蹄地與賴漢英緊急商議點兵之事。
賴漢英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小王爺,您此前帶兵經驗尚缺,屬下特意為王爺尋到一位得力之人,有他相助,王爺定能如魚得水。”蕭有和眼睛一亮,急切地追問:“此人在何處?快快道來!”賴漢英不緊不慢地說道:“此人往昔曾在西王麾下效力,西王歸天之後,便歸東王節製,隻是因受李壽春一案牽連,才被埋沒至今,未能盡顯其才。”
蕭有和聽聞,不禁陷入沉思,腦海中猶如翻書般快速搜尋著記憶。遙想當年,西王蕭朝貴帳下猛將如雲,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以及曾水源等,個個威名赫赫。
但,林鳳祥和李開芳在北伐時不幸壯烈犧牲;羅大綱於西征之役隕落;而那曾水源,因楊秀清猜忌,假托天父下凡,以曾水源和東殿吏部尚書李壽春未上報宮女不當言論為由,將二人殺害。
蕭有和滿心疑惑,忍不住詫異出聲“先父帳下還有何人在世,我怎麽不知道?”想想又道“受李壽春案牽連的人據我所知都死了呀?這曾水源不是已被東王處死了嗎?” 賴漢英見蕭有和滿臉驚愕,微微點頭,緩緩道出其中隱情:“小王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楊秀清雖欲置曾、李二人於死地,曾水源本已命懸一線。誰料東王偏要多此一舉,假托天父下凡,還召集群臣共議其死罪能否赦免。或許是天不絕人之路,群臣齊心,竟將他的性命保全。”蕭有和暗自思忖,這與自己所知的曆史記載竟有出入,愈發好奇。
於是又問道:“那這曾水源後來為何銷聲匿跡了呢?”“小王爺莫急。”賴漢英趕忙說道,“曾水源雖被群臣救下,可楊秀清既對其恨之入骨,隻得借天父之口宣稱永不續用。但真金豈會被埋沒,他雖遭打壓,卻依舊憑戰功升任兩司馬,如今正在太平門軍營之中。小王爺此次點兵,帶上他定能如虎添翼。”“如此甚好!”
蕭有和毫不猶豫地掏出忠王令牌,鄭重交付給賴漢英,吩咐道:“你即刻持此忠王令牌前往天京城內各營,告知眾人本王明日將於太平門聚將點兵。”
賴漢英領命而去,腳步匆匆直奔太平門軍營。待他抵達軍營,表明來意並出示忠王令牌後,守衛趕忙前去通報當日值星官。
不一會,當值星官現身,賴漢英定睛一看,竟是曾水源。隻見他雖曆經磨難,歲月在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股英氣卻如藏在鞘中的寶劍,難掩鋒芒。賴漢英心中感慨,說道:“曾司馬,幼西王知曉你之才能,特命我前來相邀,明日點兵,將軍可願追隨幼西王,再展宏圖?”
曾水源聽聞幼西王欲點兵且有意啟用自己,心中不免有些遲疑道“水源這裏謝過幼西王抬愛,隻是某心已死,不再過問那些俗務,還請寬恕則個。”見其推脫賴漢英輕彈袍裾,幽幽說道“水源真的願意荒廢一身所學,效那老死槽櫪之舉嗎?”聽聞賴漢英此言,曾水源心裏恰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湧上心頭。
他緩緩整理衣冠,恭敬行禮,目光中閃爍著堅定與決然:“承蒙幼西王與賴大人厚愛,曾某願效犬馬之勞,定當全力以赴,以報知遇之恩!”賴漢英麵露欣慰之色,與曾水源一同籌備相關事宜,隻待明日點兵,開啟新的征程。
當賴漢英帶著蕭有和的命令前往太平門軍營去請曾水源時,蕭有和在自己的居所中並未歇息。他深知此次點兵意義非凡,關乎自己的安危與太平軍的未來走向。
於是,命人取來地堡城防圖,在燭光搖曳的屋內,那微弱的燭光映照著他凝重的麵容。他仔細端詳著每一處城防要點,仿佛要將其刻入腦海;每一條街道巷陌,都在他的眼中化作戰略要地;每一座火炮的位置,都被他銘記於心。
他時而眉頭緊鎖,腦海中回想著後世戰爭片中的場景,思索著兵力的最佳調配方案,那專注的神情仿佛置身於真實的戰場;時而用手比劃著,仿佛已經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
與此同時,在太平門軍營。曾水源在與賴漢英交流過後,迅速召集了自己麾下的親信士兵。這些士兵聽聞曾水源將有機會再次出征,個個熱血沸騰,摩拳擦掌,眼中閃爍著久違的鬥誌,猶如即將出籠的猛虎。
曾水源站在士兵們麵前,身姿挺拔如鬆,高聲說道:“兄弟們,我們曾在沙場上浴血奮戰,雖曆經坎坷,但心中的信念從未熄滅。如今幼西王給了我們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明日點兵,我們定要展現出我太平軍的威武雄姿,讓天京之圍不再,讓太平之旗再次飄揚!”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震雲霄,那聲音中充滿了力量與希望,引得軍營中其他將士紛紛側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蕭有和這邊,讓親兵蕭鐵頭隨自己去接收忠王撥付的糧
草與軍備物資。
踏入這座李秀成掌管的糧倉,仿若一腳邁進了時間的廢墟。巨大的倉房牆體千瘡百孔,風呼嘯著從裂縫中穿過,發出如鬼哭般的嗚咽。陽光艱難地從破損的屋頂透入,在滿是灰塵的地麵上灑下斑駁光影。糧倉中,一袋袋糧食整齊的碼放一堆,從地上留下的痕跡依稀可以看到往日的盛況。
守糧官典聖糧驗過官憑,嘴裏念到“這糧庫隻見出,不見入,要不多久我這典聖糧就可以不幹了。”
蕭有和知其難處,也不和他計較,吩咐蕭鐵頭帶著士兵們逐一清點、記錄,確保足額領取,使戰爭期間將士們不會麵臨饑餓之困。
兵器庫內,刀槍劍戟在火把的映照下寒光閃閃,鐵匠們正在加急修繕那些受損的兵器,錘聲叮當,火星四濺,那場景好似一場熱烈的戰鬥序曲。蕭有和感覺全城唯有這個地方還有人氣。他親自拿起一杆剛修繕好的洋槍,作勢瞄準擊發,感受著其鋒芒,心中暗暗祈禱這些兵器能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助力自己取得勝利。
次日清晨,太平門軍營校場。陽光剛剛灑在校場的每一個角落,驅散了些許陰霾。蕭有和在賴漢英等人的簇擁下,威風凜凜地來到點兵之處。校場上,東一坨西一坨,早已稀稀拉拉地站立著各個營隊的士兵。這些人雖然身著太平軍的服飾,但一個個無精打采,如同霜打的茄子,站在那裏有氣無力,眼神中透著疲憊與迷茫。
蕭有和緩緩走上點將台,目光卻被校場右側的一群士兵吸引了視線。與那些懶懶散散的士兵不同,這處站立的二十餘人皆顯精悍。為首那人如同一柄蒙塵卻仍透著寒光的寶劍。他的戰甲破舊,上麵滿是征戰的痕跡,甲片在黯淡的光線下,似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榮耀與如今的落寞。這人的麵容堅毅,猶如被歲月與戰火雕琢的石像,粗糙的皮膚下,是一雙燃燒著不甘火焰的眼睛。那眼神堅定地與蕭有和對視,仿佛在無聲地傳達著自己的忠誠與決心。賴漢英在旁邊低聲暗示,這個人就是曾水源。
蕭有和清了清嗓子,本想像電視裏看到的那些將帥一樣說些慷慨激昂的激勵話,諸如“太平軍的將士們,如今天京被困,百姓受苦,我們身為天國的守護者,怎能坐視不管!”“今日在此點兵,便是要集結我等的力量,衝破敵軍的封鎖,重現我太平軍的輝煌!”但話到嘴邊,又覺得空洞而虛假,便索性直接對著台下的士兵們喊道:“本王要帶你們去死,你們怕不怕?”
然而,預料中高呼響應,呼聲此起彼伏,士氣高漲到了極點的場景並未出現。台下的士兵們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台上的蕭有和等人,眼神中滿是冷漠與不屑。蕭有和心中一沉,但他並未氣餒,他知道這些人都是身經百戰,早已看透了生死,若不說點實際的,根本無法激起他們的鬥誌。蕭有和腦海中飛速運轉,突然想起曆史上有一支軍隊,他們身處絕境而不氣餒,依然可以戰至最後一人而不退。他們是怎麽動員的? 定了定心神,蕭有和再次開口:“兄弟們,你們知道對麵的是誰,是有曾剃頭之稱的曾國荃,曾屠夫,還有他背後的惡霸貪官。”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他們不想我們過好日子,一旦天京城破,太平天國滅亡了,他們會搶走我們的田地,擄走我們的妻女。”蕭有和掃視了一下台下的士兵,看到他們有些騷動,心中一喜,提高聲音大聲問道:“你們願意嗎?” 台下的曾水源此時情緒激動,臉漲得通紅,大聲叫道:“不願意!”他身後那二十餘人也跟著高聲叫道:“不願意!不願意!”那聲音如同一記記重錘,打破了校場的死寂。
蕭有和很滿意這個曾水源帶來的效果,繼續大聲問道:“你們會答應讓他們繼續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嗎!大聲回答我,你們答不答應?” 這時校場上的士兵們都已經陷入了狂熱,他們大聲地喊“不答應!我們不答應!”來回應著蕭有和。那聲音如洶湧的波濤,一波接著一波,充滿了憤怒與決心。
賴漢英此時看向蕭有和的眼神中滿是驚喜與敬佩,抹了一把流出的老淚囁嚅著說:“軍心可用,軍心可用啊!” 蕭有和雙手平舉,向下按壓,示意大夥平靜。然後說道:“我要帶你們去死,我們中的很多人呢可能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但我們的後人會記得我們,我們的族譜也會為此單開一頁!”
看看漸漸平靜的士兵們,蕭有和說:“願意跟我去死的現在向前一步,賴檢點會為你們登記。”不出所料的又是曾水源和他那二十餘人當先站到了前麵。蕭有和朝他點點頭,問道:“那壯士可是曾水源,曾檢點?”曾水源點頭應是。蕭有和示意他協助賴漢英做好報名士兵的登記工作。 很快,賴漢英就帶著登記簿向蕭有和匯報,已招滿了 500 人,再加上蕭有和的親衛隊,蕭有和實際可以指揮 600 多人。於是蕭有和留下賴漢英和曾水源,繼續將這些士兵按照班排連分組並推選出班長,排長,連長。當然這些是蕭有和內部使用,上報忠王的名單還會是太平天國的官階。
最後蕭有和帶著這份名單去見忠王,他的腳步堅定而有力,仿佛帶著太平軍的希望與未來。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