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長圍陣左季高布防,學三國幼西王攜民西逃

字數:3441   加入書籤

A+A-


    當黃文金利用夜鳶做內應,三日拿下防守空虛的寧國,迅速向欽縣挺進時,楊輔清來到宣城時,宣城守將棄城逃跑,楊輔清便兵不血刃占領宣城,接著在夜鳶的幫助下騙開涇縣城門,隨後包圍了青陽,兵鋒直指池州。
    一時間左宗棠的紅木帥案上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飄來。
    左宗棠用手將這些告急文書撥到一旁,將一份清軍細作傳來的情報展開來細看。
    “鄂地發逆似有接應湖州突圍發逆的跡象”
    “贛地發逆汪海洋部盤踞建昌沒有異動”
    “盤踞贛地瑞金的發逆李世賢部似在向長汀移動”
    這三條訊息讓左宗棠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幼逆不是要和李世賢的發逆會合?汪海洋留在建昌既不去接應南下的幼逆,又不會合李世賢是在作何打算?
    而鄂地發逆的動向也讓人生疑,那麽遠能接應上嗎?
    為此,左宗棠再次召來席寶田,劉鬆山,鮑超,蔡元吉討論發逆情報。
    雨打轅門,左宗棠將三份密報拍在檀木案上,密報上的消息讓他眉頭緊鎖。"鄂地發逆異動,贛地李世賢、汪海洋兩部卻各行其是,這其中必有蹊蹺。"他的手指劃過輿圖上蜿蜒的長江水道,"席布政使,你如何看待?"
    席寶田盯著"建昌"二字沉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汪海洋部按兵不動,或是在等幼逆入彀。"他忽然抬頭,"大帥可知,汪海洋帳下有個叫黃矮子的師爺,專會使詐降計?"
    左宗棠微微一愣,隨即點了點頭。"確實有這麽個人物,這個黃矮子以狡猾多端著稱,曾多次用詐降計迷惑我軍。"
    "大帥,依我之見,汪海洋部的按兵不動,很可能是黃矮子的計策之一。他們可能在等待時機,準備在我軍與幼天王洪天貴福的部隊交戰時,趁機襲擊我軍後方。"席寶田分析道。
    左宗棠沉思片刻,"那麽,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對汪海洋部的監視,尤其是要密切關注黃矮子的動向。其次,我們可以派遣一支小部隊,偽裝成太平軍的殘部,接近汪海洋部,探查他們的真正意圖。"席寶田建議道。
    左宗棠點了點頭,"此計可行。另外,我們還需要加強與地方團練的聯係,確保在必要時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左宗棠沉吟片刻後,又道:“本督倒覺得有一種可能,解釋李世賢和汪海洋的行為。”
    席寶田問道:“不知督師說的是?”
    左宗棠道:“我琢磨著,李世賢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和獨立性,但他也有保存實力的一麵,因此他選擇遠離幼逆。而汪海洋部可能會優先考慮自身的安全和實力保存,避免過早地卷入可能對自己不利的衝突中,因此他才呆在建昌不動。”說完左宗棠哈哈大笑道“天佑大清,發逆可定矣!”
    堂下的劉鬆山突然起身,"大帥,泗安已下,廣德黃文英困守孤城,阻我追擊幼逆,他築壘防禦,很是難打"
    原來,黃文英作為堵王黃文金的弟弟,哥哥的那套防禦手段被他學了個實誠。在廣德貫徹了守險不守城牆的策略。
    左宗棠帶著麾下眾人來到廣德城外察看地形,見黃文英部太平軍依山作壘,外掘深溝,炮眼密布,如果強攻,必然會造成大量傷亡。於是,左宗棠讓鮑超部扼守廣德西北麵,斷絕太平軍的供給和與城外的信息來往,蔡元吉部和劉鬆山部在其他方向布下長圍,圍困廣德太平軍。又命席寶田繞過廣德對先期撤出的太平軍進行追擊。再安排人攜帶他手寫的書信一封給沈葆楨。讓其務必組織力量堵住太平軍西竄的去路。
    說到這沈葆楨,也是晚清的一位名人,曆史上,沈葆楨在擔任江西廣信知府時,麵對太平軍的猛烈攻勢,與夫人林普晴一起堅守城池。他們積極組織百姓和兵勇進行防禦,多次擊退太平軍的進攻,成功地保衛了廣信。這還沒完,沈葆楨建立了江西省自己的軍隊,與太平軍進行對抗。他不僅調集了八旗軍來支援江西,還組織了地方團練,共同抵抗太平軍。最終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在江西的勢力。
    左宗棠親臨廣德前線,指揮作戰我們放下不表,這邊蕭有和終於進入了寧國。雖然目前為止,一切都似乎在向著黃文金的預期發展,但蕭有和的擔心還是沒有解除,中央集群的動作還是太慢,與廣德的聯係也已中斷數日,更加讓人擔心的是,進入江西後,地方民團的襲擊變得頻繁,且有組織,夜鳶的情報也在證明這點。
    實際上,蕭有和還有個不滿意的地方,他的部隊不得不做中央集團的收容隊。行軍途中,一些掉隊的老百姓見到蕭有和這支軍容整齊,說話和氣的隊伍就自動跟隨,他們也不打擾蕭有和部行軍,隻是跟在後麵,你慢他們也慢,你快他們便加快腳步追趕。以至於進入寧國後,蕭有和的隊伍變成了上萬人。
    賴漢英找到蕭有和,
    “殿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老百姓拖累了我們的行軍速度,等到清軍的包圍圈合攏,失去了根基,我們很快就會被殲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有和想起了三國時的劉玄德,當時,曹操統一北方後,揮師南下,直逼荊州。荊州牧劉表病逝後,其子劉琮投降曹操,使劉備在新野的處境十分危險。劉備在新野已駐紮多年,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不忍心丟下百姓獨自逃生,因此決定帶領百姓一起撤退。劉備與部將們商議後,決定放棄新野,帶領百姓向襄陽撤退。他讓百姓們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劉備親自到城中安撫百姓,告訴他們不要驚慌,會帶領大家安全撤離。百姓們得知劉備要帶他們一起走,都非常感激,紛紛響應。在撤離過程中,劉備安排軍隊在前開路,百姓隨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撤退隊伍。他讓關羽、張飛等部將分別率領軍隊保護百姓,確保行軍的安全和秩序。在撤退途中,劉備的隊伍遭遇了曹操的先鋒部隊。曹操得知劉備撤退後,立即派遣大將曹仁、曹洪等率軍追趕。劉備的軍隊和百姓在行軍過程中不斷受到曹軍的襲擾。在長阪坡之戰後,劉備的隊伍損失慘重,但他仍然堅持帶著百姓繼續撤退。最終,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決定前往江陵,與東吳聯合抗曹。劉備帶領百姓曆經艱險,最終成功撤退到江陵。雖然在撤退過程中損失了一些軍隊和物資,但他保全了大部分百姓的生命。劉備帶領百姓撤退的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對百姓的關愛和仁義之心。這一舉動使他的仁義之名遠播,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也為他日後在蜀地建立蜀漢政權奠定了基礎。
    於是,蕭有和的部隊在寧國稍作休整後,繼續帶著跟隨的老百姓向建昌進發。然而,隨著他們深入江西境內,清軍的圍剿行動愈發猛烈。形勢變得愈發艱難。
    這天夜鳶傳來情報,“汪海洋的部隊不在建昌了,去向不明。”
    喜歡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請大家收藏:()回到太平天國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