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向大宋借兵

字數:6064   加入書籤

A+A-


    大宋汴京城一間吃食飯館內,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好不熱鬧。老板和兩名夥計在忙碌了一整天後,終於迎來了夜幕的降臨。他們看著空蕩蕩的鋪子,鬆了一口氣,準備歇業打烊。
    “大人,這汴京可真是繁華啊!”一名夥計一邊收拾著桌子,一邊感歎道,“我們幽州跟這裏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啊。”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對這座大都市的向往和羨慕。
    老板聽到夥計的話,立刻警覺起來。他迅速環顧四周,確定沒有其他人注意到他們後,壓低聲音對夥計說:“噓!在這裏行事,切莫多言。我們在這裏隻是普通商人,不可露出半點馬腳。”
    那名夥計顯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想繼續說下去,老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才閉上了嘴巴。
    其實,這三人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錦衣衛潛入大宋刺探情報的密探。他們偽裝成飯館的老板和夥計,以此為掩護,暗中收集情報。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飯館裏,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和危險。
    “是,東家,我失言了。”那名夥計立刻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道歉。
    東家點了點頭,不接剛才話茬轉而說道:“眼下大遼使臣已經到達汴京,目的是聯合大宋攻打我們興漢軍。(古代消息傳速度低下,大宋還未得到上京城被韃靼攻破消息)。
    東家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然後迅速轉移話題,說道:“如今大遼的使臣已然抵達汴京,其來意昭然若揭,便是要聯合大宋一同攻打我興漢軍。”(古代消息傳遞速度遲緩,大宋目前尚未得知上京城已被韃靼攻破的消息。)
    東家繼續說:我們的任務便是摸清遼人使者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的行蹤。至於其他事宜,並非我等所能左右,無需過多費心。”
    聽聞東家(上司)所言,兩人心中暗自思忖。他們不禁猜測,東家讓他們負責監視遼人使者的行蹤,那麽是否意味著還有其他人負責行刺使者呢?不過,他們深知錦衣衛的規矩,對於不該問的事情絕不能多嘴,於是兩人都隻是默默地點頭,表示明白東(上司)家的意思。
    遼邦使臣劉六符在都亭驛內,此次出使大宋之行可謂一波三折。原本,劉六符計劃從幽雲十六州出發前往大宋,但這一地區已成為興漢軍的地盤,無法通行。因此,他不得不輾轉遼東,乘船出發前往大宋。這一過程對於一輩子未曾出海的劉六符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折磨。
    在海上航行時,劉六符經曆了嚴重的暈船現象。他原本就對海上航行感到恐懼,加上長時間的顛簸,讓他感到極度不適。他麵色蒼白,頻繁嘔吐,幾乎無法進食。盡管如此,他仍然堅持到了大宋。
    劉六符想到返回大遼還要再坐一次船,頓時生無可戀。然而,他並不知道,他此時尚不知他已經永遠回不去大遼了。
    劉六符看著隨從,麵無表情地問道:“禮物送去了吧?”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仿佛這個問題關係到整個出使的成敗。
    隨從趕忙躬身回答道:“大人,禮物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分別送到了大宋朝廷各位官員手中。”他的語氣顯得有些緊張,似乎對劉六符的反應有些擔憂。
    劉六符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然而,當他聽到隨從接下來的話時,眉頭卻緊緊地皺了起來。
    “不過,有幾位官員拒絕了我們的禮物。”隨從小心翼翼地說道,似乎生怕劉六符會因此而生氣。
    劉六符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他追問道:“哦?哪些官員拒絕了?”
    隨從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回答道:“其中,包拯大人堅決不收。”
    劉六符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他自言自語道:“包拯?這個名字我聽說過,他以清廉著稱,果然名不虛傳。”他心中暗自感歎,這個包拯果然不好對付。
    接著,劉六符又問道:“還有其他人嗎?”
    隨從繼續說道:“還有幾位官員也拒絕了,歐陽修,他家中人先是收了,但後來本人知曉後又退回了。還有……等人也拒絕了。”
    劉六符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無奈和憂慮:“看來這次要完成出使任務,成功說動大宋的官員,可不僅僅是靠送禮這麽簡單啊。這些大宋的官員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脾氣和底線,想要摸清他們的心思,還真是不容易呢。”
    站在一旁的隨從劉福見狀,連忙小心翼翼地插話道:“大人,您別太擔心了。如今大部分官員都已經表示願意為我們說話,我看這出兵之事應該是能夠成功的。”
    然而,劉六符卻搖了搖頭,語氣堅定地說:“劉福啊,你把這件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雖然他們收下了我的禮物,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辦事。這些官員們,誰知道他們心裏真正的想法呢?”
    隨從劉福有些遲疑地說:“大人,您是說他們會收錢不辦事?”
    劉六符沒有直接回答,隻是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你下去休息吧,明日還要覲見大宋皇帝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福不敢多問,退了下去。
    次日,崇德殿內,大宋皇帝趙禎與幾位重要官員正在商議是否出兵援助遼邦對抗興漢軍。劉六符則在殿外等候,心中忐忑不安。
    趙禎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他深知,出兵之事關係重大,不僅影響到大宋與遼邦的關係,還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他看向身旁的幾位大臣,問道:“各位愛卿,關於遼邦使臣劉六符所求之事,你們有何看法?”
    宰相文彥博率先開口:“官家,遼邦此次出使,表麵上是請求援助,實則是在試探我大宋的底線。若輕易出兵,不僅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可能引火燒身,陷入與興漢軍的長期戰爭。臣以為,此事需謹慎對待。”
    一旁的富弼也點頭附和:“官家,臣與劉六符接觸數日,深感其言辭閃爍,意圖不明。遼邦此次出使,背後必有深意。我大宋當前內憂外患,不宜輕啟戰端。臣建議,可先以增歲幣為由,穩住遼邦,待查明真相後再做定奪。”
    趙禎沉吟片刻,又看向另一位大臣:“包拯,你意下如何?”
    我大宋需包拯正色道:“,官家,臣以為,出兵之事絕不可輕易答應。遼邦此次出使,必有所圖。我大宋當前應以穩定為重,不可因一時之利而陷入戰爭泥潭。臣建議,可先派密探查明遼邦的真實意圖,再做決策。”
    趙禎點了點頭,心中已有計較。他深知,出兵之事絕非小事,必須慎之又慎。他看向殿外等候的劉六符,心中暗自思忖:“這劉六符,此次來意不明,我大宋還需謹慎行事。”
    此時,劉六符在殿外焦急地等待著,心中不斷祈禱:“但願大宋皇帝能答應出兵,否則我大遼可就危險了。”
    趙禎沉默片刻,隨後對一旁的宦官說道:“傳遼邦使者進來吧。”宦官立刻高聲宣道:“遼邦使者劉六符勤見——”
    進入殿內,劉六符見到趙禎端坐在龍椅之上。他急忙跪拜,高聲道:“大遼使臣劉六符,拜見大宋皇帝陛下。”
    趙禎微微點頭,示意他起身,然後溫和地說道:“貴使此次來我大宋,所求之事,朕已與諸位愛卿商議過了。遼邦與大宋素來交好,朕自然希望雙方能夠繼續維持和平。隻是,出兵之事關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劉六符起身,微微一笑,語氣誠懇地說道:“陛下,我大遼與大宋乃是兄弟之國,自澶淵之盟以來,兩國一直和睦相處,互不相犯。這種和平的局麵,不僅有利於兩國百姓,也有利於整個中原地區的穩定。如今,興漢軍的崛起,不僅威脅到我大遼的安危,也同樣對大宋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陛下,外臣此次出使,正是希望與大宋攜手,共同應對這一威脅。若大宋能出兵相助,不僅可解我大遼之圍,更能鞏固兩國之間的兄弟情誼。一旦興漢軍得勢,必然會覬覦大宋的疆土。屆時,大宋也將麵臨戰爭的危險。”
    趙禎聽劉六符稱自己為“陛下”而非“官家”,一時反應不過來。
    在大宋,皇帝通常被稱為“官家”,而非“陛下”
    此時,一旁的宰相文彥博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輕咳一聲,說道:“國信使,我大宋皇帝通常被稱為‘官家’,這是我朝的禮儀傳統。雖然‘陛下’也是對皇帝的尊稱,但在大宋,‘官家’更為常用。希望劉使臣能夠理解並尊重我朝的禮儀。”
    劉六符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連忙說道:“啊,原來是這樣。我大遼與大宋雖是兄弟之國,但在禮儀上仍有差異。我並不知曉大宋有此禮儀,多有冒犯,還望陛下和諸位大人海涵。”
    趙禎見劉六符態度誠懇,微微一笑,說道:“貴使,朕理解你並無惡意。禮儀之事,本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過程。既然你已知錯,朕也不再計較。”
    趙禎沉吟片刻,微微一笑,說道:“國信使,朕理解貴國的困境。大宋與遼邦素來交好,唇亡齒寒,大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因此,朕決定出兵相助遼邦,共同應對興漢軍的威脅。”
    趙禎沉吟片刻,微微一笑,說道:“國信使,朕理解遼邦的困境。大宋與遼邦素來交好,唇亡齒寒,大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因此,朕決定出兵相助遼邦,共同應對興漢軍的威脅。”
    劉六符聽到趙禎的話,心中一喜,連忙說道:“官家,大遼感激不盡!”
    趙禎接著說道:“不過,出兵相助並非無償。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的疆土。此次戰後,燕雲十六州必須歸還大宋。這是大宋出兵的條件。”
    殿內的大臣們聽到趙禎的話,紛紛坐不住了。他們沒想到趙禎會突然同意出兵,而且提出了這樣的條件。
    包拯站了出來,說道:“官家,燕雲十六州之事,關係重大。雖然收回燕雲十六州對大宋有利,但此時提出,是否過於急切?”
    趙禎微微一笑,說道:“包卿,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便是大宋的疆土。此次出兵相助遼邦,也是為了維護大宋的利益。若能借此機會收回燕雲十六州,豈不是一舉兩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文彥博也說道:“官家,燕雲十六州的收回,對大宋的邊防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時提出,也是為了確保大宋的利益。”
    劉六符聽到趙禎的條件,心中一驚,但很快恢複了鎮定。他說道:“官家,燕雲十六州之事,我大遼也深知其重要性。但此次戰事緊急,希望陛下能先出兵相助,戰後再議燕雲十六州之事。”
    趙禎微微搖頭,說道:“國信使,燕雲十六州之事,必須先定。大宋出兵相助,也是為了維護大宋的利益。若不先定燕雲十六州之事,大宋難以出兵。”
    劉六符見趙禎態度堅決,心中明白,此時隻能接受這個條件。他說道:“官家,我大遼會考慮陛下的條件。但希望大宋能盡快出兵,以解我大遼之圍。”
    趙禎點了點頭,說道:“國信使,朕會盡快安排出兵事宜。希望遼邦能遵守承諾,戰後歸還燕雲十六州。”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匆匆走進殿內,高聲稟報:“官家,霸州傳來急報!”
    趙禎和殿內的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都是一驚。難道是自己與興漢軍已經打起來了?趙禎沉聲問道:“急報何事?”
    趙禎拆開急報瀏覽一遍,內容讓趙禎不可置信。他沒有理會重臣,轉頭看向劉六符,沉聲說道:“來人,把遼使關入大牢!”
    這道命令讓眾臣摸不著頭腦,他們紛紛麵麵相覷,不知道趙禎為何突然變卦。劉六符也是一愣。
    喜歡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請大家收藏:()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