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雲鵬,我要當王爺了
字數:2842 加入書籤
包拯站了出來,說道:“官家,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況且兩國並未交戰,萬不可如此。臣雖不知是何緣由,但官家切不可如此,以免壞了我大宋在諸國間的名聲。”
其他大臣也紛紛勸解。宰相晏殊說道:“官家,包拯所言極是。我大宋素來以禮儀之邦著稱,
趙禎抬手示意打斷文彥博的話,又命一旁的宦官拿起軍報遞了下去。文彥博率先看了看,一臉不可置信地說道:“遼國亡了?”[
大殿眾人一時不知所措,劉六符也聽了進去,當眾失態,喃喃自語道:“這……這怎麽可能?”此時劉六符已被軍士押著不得動彈。
不過此時沒人關注劉六符,眾人紛紛看向軍報。軍報上寫著:遼邦上京城被攻破了,遼邦皇帝自盡了,韃靼。
大殿上還有一些人第一次聽過“韃靼”,感到十分陌生。趙禎也皺眉道:“韃靼?這是何方勢力?”文彥博解釋道:“官家,韃靼原為居於蒙古高原東部的塔塔兒部的名稱,此次遼邦上京城被攻破,恐怕是韃靼部族趁遼邦內亂之際發動的攻擊。”
劉六符也聽了眾臣的話,已猜個七七八八,癱軟在地,任由軍士將自己押走。他心中一片混亂,不敢相信遼邦竟然如此輕易地覆滅,更不敢想象自己未來的命運。
眾臣也想不到,從大宋立國之始便讓大宋畏之如虎的遼邦,竟然就這麽亡了。
趙禎得知遼邦滅亡後,心情並沒有多好。遼國雖然亡了,但不是被大宋滅亡的,而是遼邦內亂所致。
趙禎深知,遼國的滅亡雖然標誌著北方局勢的重大變化,但大宋並未從中直接獲益。遼邦亡了那自己父皇簽的澶淵之盟也就不存在了。如此,興漢軍或那攻破上京城的韃靼部都有可能給大宋帶來新的威脅。
此時,趙禎有點後悔,為什麽不早點和遼國接觸,從南北夾擊興漢軍,說不定幽雲十六州現在已經是大宋的了。
文彥博說道:“官家,遼已亡,那出兵之事……”趙禎擺了擺手,說道:“遼邦已亡,出兵之事暫定。如今,大宋需先穩住邊境,查明北方局執動向,再做定奪。”
富弼眼見此情此景,心中暗喜,趕忙滿臉諂媚地說道:“官家聖明啊!遼邦已然覆滅,這可真是大宋之幸事啊!此乃上天庇佑我大宋,更是官家您英明神武、威震天下所致,天下萬民無不對官家您心悅誠服啊!”
其他大臣們見富弼如此阿諛奉承,生怕自己被落下,也都爭先恐後地隨聲附和起來。
這時,宰相文彥博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緩聲道:“官家,遼邦的滅亡對於大宋而言,的確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這不僅彰顯了官家您的高瞻遠矚,更證明了大宋在如此錯綜複雜的局勢下,依然能夠穩如泰山,實乃我大宋之幸,亦是萬民之福啊!臣等對官家您的睿智和果敢,實在是欽佩至極啊!”
趙禎麵帶微笑,和顏悅色地說道:“諸位愛卿的讚譽,朕心領了。然而,遼邦的滅亡並非全然是我大宋之功,而是其自身內部的腐敗不堪,再加上外部諸多壓力的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結果。所以,我們切不可因此而驕傲自滿,更應當提高警覺。尤其是興漢軍和韃靼部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我們密切關注,以防不測啊!”
趙禎接著說道:“文卿,你負責協調各路兵馬,確保邊境防禦穩固。若有任何異常,立刻上報。包卿,你負責調查興漢軍和韃靼部的動向,務必盡快查明真相。”
文彥博應道:“臣領旨!”
趙禎又對其他大臣說道:“眾卿家,遼邦雖亡,但北方局勢複雜。我們需重新評估形勢,製定應對策略。希望眾卿家能齊心協力,共保大宋邊境安全。”
遼國滅亡之事不出半日傳遍汴京全城。百姓們紛紛奔走相告,街頭巷尾都充滿了歡慶的氣氛。許多人認為,遼國的滅亡意味著大宋北方的一大威脅終於解除,紛紛慶賀這一重大事件。
在汴京的酒館裏,人們大擺流水席,慶祝這一曆史性時刻。酒館內人頭攢動,喧囂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人們興高采烈地舉杯相慶,暢談著遼國的滅亡對大宋帶來的積極影響。
“官家聖明啊!遼國終於亡了,這可是咱們大宋的幸事!”一位酒客滿臉紅光,高聲喊道,他的聲音在嘈雜的酒館中顯得格外響亮,引得周圍的人們紛紛附和。
“可不是嘛!這下咱們大宋的氣數又旺了幾分呢!”另一位酒客也興奮地應和道,“遼國一直是咱們大宋的心頭大患,如今他們覆滅了,咱們大宋的邊境可就安穩多啦!”
“對呀對呀!說不定官家會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收複幽雲十六州呢!”又有一人插話道,他的話語引起了周圍人的一片熱議。
人們紛紛憧憬著大宋能夠重新奪回這片失去已久的土地,恢複昔日的輝煌。然而,他們卻全然不知,遼國能滅亡其實與他們的大宋毫無關係。
李明安一家正在北上路上,一旁有錦衣衛護衛。他們在汴河歇腳時,聽到周圍的人們正在熱議遼國滅亡的消息,也震驚不已。
“湛兒成功了!”李明安低聲說道。
李雲赫和李明幸父子二人也聽到了這個消息,他們同樣感到震驚。李雲赫低聲說道:“沒想到湛弟的動作這麽快,遼國竟然真的亡了。
李雲鵬心中暗自思忖:“自己弟弟成功了,那他不是要當皇帝?那我自己不是也能做王爺?”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貪婪和期待,
喜歡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請大家收藏:()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