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襄平
字數:2910 加入書籤
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李雲湛微微皺眉,轉身望去,隻見一隊騎兵飛速馳來。為首的是一個身著鎧甲的傳令兵,他高舉著一麵大旗,上麵寫著“興漢”兩個大字。
傳令兵來到李雲湛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大聲說道:“報,督軍大人!大李瑞將軍和張烈將軍大破女真金軍,殺敵三萬,降兵兩萬,現以已經攻克沈州和通州!”
李雲湛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他點了點頭,說道:“好!傳令下去,讓李瑞和張烈兩位將軍繼續追擊殘敵,不可讓女真金軍有喘息之機!”
傳令兵領命而去,李雲湛再次將目光投向完顏烏古乃。此時的完顏烏古乃已經徹底失去了剛才的威風,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驚恐和絕望。
李雲湛微微皺眉,轉身對身邊的錦衣衛說道:“將他押下去,好好看管。”錦衣衛們應聲而動,正要上前將完顏烏古乃帶走。
“慢著!”完顏烏古乃突然開口,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但又透著幾分堅定,“李督軍,你剛才說會善待女真人,是不是真的?”
李雲湛的動作微微一頓,他轉過身,目光如刀般落在完顏烏古乃的臉上。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仿佛在思考著什麽。片刻之後,他輕輕點了點頭,示意錦衣衛停手。
“自然。”李雲湛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仿佛在陳述一個事實,“我李雲湛做事,向來說一不二。既然我說了會善待女真人,自然會做到。”
完顏烏古乃緩緩說道:“李督軍,我有一個請求。”
李雲湛微微挑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完顏烏古乃抬起頭,看著李雲湛:“請給我筆墨紙硯,我要寫一封信,讓女真部落歸降於您。”
此時完顏烏古乃已不再自稱朕,而是用上了我。
李雲湛露出一絲笑容:“好,你寫吧。”
完顏烏古乃知道,雖然長白山三十部、五國部、蒲盧毛朵部等部落並不會僅僅因為自己的投降而順從興漢軍,畢竟自己為了鞏固地位,沒少對這些部落動用武力,他們對完顏部早已心存芥蒂。但完顏部的族人一定會聽從自己的命令,
他接過錦衣衛遞來的紙筆,沉思片刻,開始書寫。他的筆跡雖然有些顫抖,但每一個字都寫得工整有力。信中,他詳細地描述了自己與興漢軍的交戰經過,以及李雲湛的承諾和寬宏大量。他強調,投降興漢軍並非是軟弱的表現,而是為了女真族的長遠未來,為了避免無謂的流血和犧牲。
寫完信後,完顏烏古乃將信封好,遞給李雲湛:“請李督軍派人將這封信送到完顏部,我相信他們會聽從我的安排。”
然而,接下來半個月金國的局勢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因皇帝被俘,各地的部落紛紛自立,金國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李雲湛的軍隊在接連的勝利後,已經控製了大片領土,但金國的殘餘勢力仍在負隅頑抗。
就在李雲湛安排好送信的第二天,前線突然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捷報!原來,完顏部在收到完顏烏古乃的信後,經過一番短暫而激烈的商議,最終決定歸順李雲湛所率領的興漢軍。這一決定不僅意味著他們願意聽從李雲湛的指揮和安排,更代表著興漢軍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隨著完顏部的歸順,長春州一帶的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原本屬於完顏部的土地,如今也自然而然地落入了興漢軍的掌控之中。興漢軍如洶湧的潮水一般,迅速湧向長春州,將這片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至此,混同江也就是後世的鬆花江)流域以南的地區,紛紛響應完顏部的決定,歸順了興漢軍。這一連串的勝利,讓興漢軍的勢力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同時也讓李雲湛的聲望如日中天。
然而,就在興漢軍節節勝利之際,李雲湛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下令停止了對其他女真人部落的征討。這並非是因為興漢軍實力不足,而是因為這些地方大多都是貧瘠之地,即使征討下來,也無法為軍隊提供足夠的物資補給。
此外,經過與興漢軍的多次交戰,女真人對李雲湛和他的軍隊已經心生畏懼。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他們再也不敢輕易與之開戰,紛紛選擇退避三舍,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女真戰事告一段落後,遼陽城內,李雲湛下令內閣及各司官員遷往遼陽,並且下令將遼陽名字改回襄平。這一決定在興漢軍引起了一些爭議。
不少人已經想到,他們的督軍想定都遼陽。然而,不少人紛紛反對,認為應該把國都立在幽州。
李雲湛對此據理力爭,理由是幽州離大宋太近,且無險可守。他強調,國都乃是一國的心髒,必須選擇一個保障安全地方。
然而,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興漢軍戰力強大,無懼大宋。李雲湛正色反駁道:
“諸位,世事無常,古時始皇帝一統六國,何等威風,可曾想到身故之後短短三年,秦帝國便二世而亡?大隋文帝開皇之治,國力強盛,但煬帝無道,最終也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幽州雖靠近大宋,看似便於交流,但正因如此,也易受其威脅。一旦大宋有變,幽州首當其衝,無險可守,難以自保。而襄平地處遼東半島,背靠長白山,麵朝大海,易守難攻,是理想的國都之地。我們不僅要考慮眼前的軍事優勢,更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穩固的基業。”
李雲湛的一番話,讓眾人陷入沉思。他們意識到,李雲湛的決策並非僅僅基於眼前的利益,而是有著深遠的戰略眼光。最終,眾人接受了李雲湛的決定,將內閣及各司官員遷往襄平。
喜歡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請大家收藏:()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