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醫學院

字數:3028   加入書籤

A+A-


    大雍鐵騎一師在高付的帶領下,沿著河流開始了新的征程。他們沿著河流一路搜索,希望能找到韃靼其他部落的蹤跡。
    經過兩日的搜索,他們終於在一條支流附近發現了一個小部落。這個部落規模不大,隻有幾十頂帳篷,但高付知道,這可能是韃靼殘餘勢力的一個據點。
    高付站在馬背上,遠遠地觀察著這個部落。他看到部落周圍有幾群牛羊在吃草,部落入口處有幾名韃靼士兵在巡邏。高付微微皺眉,低聲說道:“看來我們運氣不錯,找到了一個部落。傳令下去,全軍隱蔽,準備突襲。”
    高付低聲說道:“我們不能讓這個部落的士兵發出警報,必須迅速解決他們。騎兵隊準備衝鋒,燧發槍手準備支援。”
    隨著高付的命令,大雍鐵騎一師的騎兵們迅速集結,準備衝鋒。燧發槍手們也迅速占據有利地形,瞄準了部落入口處的韃靼士兵。
    “衝鋒!”高付一聲令下,大雍鐵騎一師的騎兵們如潮水般衝向部落。戰馬的鐵蹄踏破大地,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騎兵們手持長槍,衝入部落,如入無人之境。
    燧發槍手們也迅速裝填彈藥,瞄準目標,扣動扳機。燧發槍的射擊聲清脆而密集,火光閃爍,硝煙彌漫。許多韃靼士兵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擊中倒地。
    不一會兒,戰鬥就結束了。韃靼的小部落被大雍鐵騎一師迅速攻占,部落內的韃靼人要麽被擊斃,要麽被俘虜。高付站在部落中心,望著四周的戰果,微微一笑,心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將軍,我們已經控製了這個部落,俘虜了三十多人,繳獲了大量的牛羊和物資。”傳令兵走到高付身邊,低聲匯報。
    高付點了點頭,正要下令處理俘虜,這時,一名傳令兵,神色有些緊張:“將軍,我們的彈藥快用完了。這次戰鬥消耗了不少,現在剩下的彈藥可能隻夠再打一場小規模的戰鬥。”
    高付的臉色微微一沉,他深知彈藥的重要性。在深入敵後的戰場上,彈藥的補給至關重要。他沉吟片刻,低聲問道:“還有多少彈藥?”
    傳令兵回答道:“平均每人隻剩下不到五發子彈。如果再遇到大規模的戰鬥,我們可能會陷入困境。”
    高付點了點頭,心中迅速盤算著下一步的行動。他知道,他們不能在這個部落停留太久,否則可能會被其他韃靼部落發現並包圍。他必須盡快做出決定。
    “將軍,我們該怎麽辦?”一名團長走了過來,低聲問道。
    高付沉聲說道:“傳令下去,將俘虜全部就地解決,不能留下後患。牛羊和物資就地分配,補充我們的補給。燧發槍手們立刻開始檢查彈藥,盡量節省使用。”
    副將點了點頭,立刻傳令下去。不一會兒,就聽見遠處傳來一陣慘叫聲,淒厲而刺耳。高付站在原地,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
    高付微微皺眉,沉聲說道:“我們不能在這個部落停留太久。傳令下去,全軍休整半個時辰,然後繼續沿著河流搜索。我們要盡快找到下一個部落,爭取在彈藥用完之前,再打一場勝仗。”
    高付站在馬背上,望著遠方的河流,心中充滿了決心。他知道,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而他們必須繼續前行,為了大雍的安寧,為了邊境的百姓,他們必須全力以赴。
    “將軍,我們已經休整完畢,可以出發了。”傳令兵走到高付身邊,低聲匯報。
    高付點了點頭,大聲喝道:“全軍出發,繼續沿著河流搜索!”
    隨著高付的命令,大雍鐵騎一師的士兵們再次策馬揚鞭,沿著河流繼續前進。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希望,相信隻要沿著河流前進,就一定能找到敵人的蹤跡
    與此同時,京師襄平各大部門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農部官員們紛紛下鄉,宣傳肥料的自製造方法。他們向農民們講解如何利用糞便發酵和草木灰等天然材料製作肥料,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這種自給自足的方式不僅節省了成本,還增強了農民的自給能力。
    工部則將首要目標放在了大規模修建水泥地上。他們的第一步是連通京師襄平周邊的縣城,以改善交通和基礎設施。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經濟發展,還能加強各地之間的聯係。
    醫部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正積極開展醫學教育改革,籌備建立醫學院。這一舉措旨在培養更多專業的醫學人才,提升國家的醫療水平,改善民眾的健康狀況。然而,這一改革卻遭到了部分儒生的強烈反對和謾罵。
    這些儒生們認為,醫學不過是“末技”,與他們所追求的“經世致用”的儒家學問相去甚遠。他們認為,醫學教育的推廣會分散士人的精力,影響儒家經典的傳承。在他們看來,醫學知識過於“瑣碎”,不符合儒家“君子不器”的理念。
    一位儒生在朝堂上大聲斥責道:“陛下,醫部此舉實屬不妥!醫學不過是雕蟲小技,怎能與聖賢之道相提並論?士人當以修齊治平為己任,豈能沉迷於這些旁門左道?”
    然而,皇帝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深知,一個國家的強盛不僅需要文治武功,更需要民眾的健康和福祉。因此,他堅定地支持醫部的改革,並親自為醫學院的建立撰寫了一篇《醫學教育諭旨》,以古文的形式闡述了醫學教育的重要性。
    諭旨中寫道:“朕聞,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醫者,仁術也,關乎民生福祉,豈可輕視?今設醫學院,旨在培養良醫,以救死扶傷,保民安康。雖儒生多有非議,然朕以為,醫儒並重,方為治國之道。經世致用,非獨儒家經典,醫術亦然。故朕特諭,醫學院之事,務必推行,不得有誤。”
    這篇諭旨一經發布,立刻在朝堂和民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些儒生雖然仍然心生反對,但在皇帝的堅持和諭旨的引導下,也開始重新審視醫學的價值。而更多的人則對這一改革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國家進步的重要一步。
    喜歡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請大家收藏:()我的帝國將大宋包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