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科舉
字數:2687 加入書籤
第二日清晨,李雲湛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多年的帝王生涯讓勤勉成為他刻在骨子裏的習慣。洗漱用膳過後,他徑直來到禦書房,心中已然盤算起諸多事宜。
另一邊
文部一眾官員正在籌備科舉之事。
這是大雍自建國以來,這還是首次舉辦科舉。
大雍未建國時,麵試十個人,竟有八個能當官。
後來又接納了不少遼國投降的官員,倒也勉強維持了朝堂運轉,故而一直未舉辦科舉。
但如今時移世易,大雍想要長遠發展,離不開天下讀書人的支持。此次科舉,一則為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充實朝堂,二則也是為了安撫天下讀書人。”
因文部尚書徐清陽受了風寒,文部左侍郎李霖主持科考,李霖神色嚴肅地看著底下忙碌的官員們,大聲說道:“此次科舉,乃我大雍重中之重的大事,關乎國家未來,不容有絲毫差錯!諸位皆是文部骨幹,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右侍郎趕忙上前,拱手說道:“李大人放心,我等明白此事的重要性。隻是這科舉籌備千頭萬緒,從何處著手,還請大人明示。”
李霖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首當其衝的,便是確定考試內容。陛下旨意已下,不能隻考那些之乎者也的經史子集,還得著重考察考生對當下大雍國情的見解,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諸如民生、經濟、邊防這些方麵,都得涵蓋進去。”
另一位官員麵露難色,說道:“大人,如此一來,這出題之人可不好選呐。既要飽讀詩書,又得對大雍國情了如指掌,還得有出精妙考題的本事。”
李霖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這樣,你去從朝中各部挑選幾位既有才學又熟悉政務的大臣,盡快組成出題小組。記住,一定要謹慎挑選,確保這些人能出好題,且嚴守機密,萬不可泄題。”
“是,大人!”那官員領命而去。
李霖又看向其他人,接著說道:“還有,考場的布置、監考人員的安排、試卷的批閱流程,這些都得盡快製定出詳細的章程。科舉的公平公正,是重中之重,絕不能出現舞弊現象,否則,咱們沒法向陛下交代,更沒法向天下讀書人交代!”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大人吩咐!”
這時,一位主簿模樣的官員說道:“大人,此次科舉是大雍首次舉辦,天下讀書人都盯著呢。咱們是不是得在宣傳推廣方麵多下些功夫,好讓更多有識之士知曉並前來應試。”
李霖眼睛一亮,說道:“你說得有理。此事我會與各部溝通,讓他們配合咱們,通過各地官府張貼告示、在各大書院學府宣傳等方式,將科舉的消息傳遍大雍的每一個角落。務必要讓天下讀書人都清楚此次科舉的意義、規則和時間安排。”
沒過幾日,大雍要舉辦科舉,且還有武舉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大雍各地傳開。
在京都的淩雲書院中,一群學子正圍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此事。一位身著素袍,手持書卷的學子激動地說道:“聽聞了嗎?朝廷要舉辦科舉啦,這可是咱們大雍頭一遭,說不定就此能改變咱們的命運!”
旁邊一位同窗趕忙附和:“是啊是啊,不僅有文舉,居然還有武舉。看來朝廷此次是廣納賢才,無論文韜還是武略,都給了咱們機會。”
“可這考試內容據說不僅有經史子集,還得考對當下國情的見解和對策,這難度可不小啊。”一位麵容稍顯憂慮的學子說道。
“怕什麽!咱們日夜苦讀,不就盼著有這麽一天,能為朝廷效力,施展抱負嗎?此次科舉,正是咱們的機會。”又一位學子豪情滿懷地說道。
在偏遠小鎮的一間私塾裏,先生正搖頭晃腦地給學生們講著科舉的消息:“孩子們呐,這可是難得的機遇。朝廷開科舉,你們若能高中,那便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從今日起,都得更加用心念書,不可懈怠。”
學生們一個個眼睛發亮,紛紛應道:“先生放心,我們定會努力!”
在一個偏遠小鎮的一間私塾裏,先生正站在講台上,搖頭晃腦地給學生們講述著科舉的消息。他的聲音抑揚頓挫,充滿激情,仿佛這個消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們呐,”先生說道,“這可是難得的機遇啊!朝廷開科舉,這可是你們改變命運的大好機會。若能高中,那便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不僅能為家族帶來榮耀,還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學生們一個個眼睛發亮,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他們紛紛應道:“先生放心,我們定會努力!”
自那之後,各地的學子們都像被點燃了鬥誌一般,紛紛投入到緊張的備考之中。在京都的各大書院裏,燈火常常徹夜通明。學子們或是在藏書閣中如饑似渴地翻閱著古籍,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或是在庭院裏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治國理政的見解。
他們的討論涉及到方方麵麵,從民生的賦稅徭役到邊防的軍事防禦,無一不是他們探討的話題。有的學子見解獨到,觀點犀利;有的學子則善於傾聽,不斷吸收他人的智慧。在這個充滿學術氛圍的環境中,每個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希望能在科舉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