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遐想
字數:4231 加入書籤
精神世界!
昏暗之下,如同陰界,黃泉渡口。
嘀嗒!
血月如鉤,慘淡的光芒灑在灰黑色上,泛起漣漪。
李懷禎靜靜地站在一塊突兀的礁石上,他的身影在血色月光下顯得單薄而孤寂。
他的對麵,是一艘由無數怨魂與枯骨拚接而成的“驛舟”。
“擺渡人?”
“有意思,當初是我讓你在這鎮守那···”
“是為了讓你在這等我,而不是在想要以一條狗的身份,來為難我!”
李懷禎腦中浮現往日他盛靈淵踩在對方頭顱上的畫麵,“莫不是忘了!”
舟頭站著一個身披黑袍、麵容模糊的擺渡人,手中握著一根由脊椎骨打磨成的長篙,篙尖閃爍著幽綠色的、能侵蝕靈魂的毒光。
“該死,我的第二階段也被他突如其來的氣湧震碎了!”
“上玄的餘孽,交出你的魂核,可讓你少受些輪回之苦。”
擺渡人的聲音如同砂紙摩擦,刺耳而冰冷。
“你這佝僂鬼,就你這樣也妄圖當人王?”
“莫不是得了失心瘋!”
李懷禎沒有回答。
他的意識仿佛還沉浸在方才那場頓悟之中,真與愛的融合讓他前所未有地清晰,卻也讓他對眼前這純粹的“惡”感到一種極致的厭惡。
這厭惡,並非來自情緒,而是來自他新生的、完整的“道”對這種殘缺存在的本能排斥。
“再等等,即使我,已經領悟到這麽多,可是無法幹涉陽界的我,再等等!”
“一切,終究真相大白!”
“冥頑不靈!”
擺渡人失去了耐心,眼中綠光大盛。
他手中的骨篙猛然一揮,那篙尖瞬間撕裂空間,帶著碾碎一切,直刺李懷禎的眉心!
這一擊,快若奔雷,狠辣絕倫,足以將一位普通的金仙元神直接轟成齏粉。
死亡,在刹那間迫近。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李懷禎那原本有些渙散的瞳孔,驟然收縮!
那不是恐懼,而是一種沉睡萬古的意誌被徹底喚醒的清明。
時間,在他眼中仿佛被無限拉慢。他能清晰地看到那道黑色如何撕裂空氣,能看到怨魂在篙尖上哀嚎的扭曲麵容,甚至能看到自己額前幾縷發絲被勁風吹拂的軌跡。
“嗡!”
一聲清越的劍鳴,並非來自外界,而是從他靈魂的最深處響起。
他動了。
沒有驚天動地的氣勢,沒有華麗繁複的招式。
他隻是簡單地抬起右手,五指張開。
一柄斷劍憑空出現在他掌心,劍身由一種純淨通透的水晶構成,此刻卻布滿了蛛網般的裂痕,劍尖更是缺失了一大截,顯得殘破不堪。
這正是他穿越兩界,曆經生死,始終未曾放棄的本命之劍,水晶劍。
“劍來!”
麵對那足以致命的黑色閃電,李懷禎沒有揮劍格擋,反而將斷劍倒轉,劍柄對準自己,劍尖迎向那毀滅性的攻擊。
他在做什麽?
驛舟上的擺渡人驚愕地停下了動作,他無法理解這種自殺式的行為。
然而,下一幕,讓他永生難忘。
李懷禎的雙眼閉上了,但他的神覺卻前所未有地擴張開來,覆蓋了整個渡口。
他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他那融合了“真”與“愛”的完整道心去“感知”。
他“看”到了散落在河底、泥沼深處、甚至飄蕩在陰界罡風中的無數水晶碎片。
這些碎片,是他過往每一次戰鬥、每一次破碎、每一次跌落穀底時遺落的。它們承載著他的痛苦、他的不甘、他的執著,以及…他剛剛領悟的那一絲溫度。
“回來。”
李懷禎在心中輕語。
這不是命令,而是一種呼喚,一種源自靈魂本源的牽引。
刹那間,整個黃泉渡口為之震動!
轟!
河底,一塊指甲蓋大小的碎片猛然掙脫淤泥的束縛,發出微光。
泥沼深處,一粒塵埃般的晶屑破土而出,劃破黑暗。
遠方的罡風中,一片薄如蟬翼的殘片逆風而行,如歸巢的倦鳥。
嗡嗡嗡!
成千上萬,數之不盡的水晶碎片,從四麵八方,跨越了空間的距離,無視了物質的阻礙,朝著李懷禎手中的斷劍匯聚而來!
它們圍繞著劍身,發出清脆悅耳的嗡鳴,仿佛在訴說著久別重逢的喜悅。
那些冰冷的、死寂的碎片,在接觸到斷劍的瞬間,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開始自行旋轉、拚接、融合。
李懷禎的右手之上,神光綻放。
嘀嗒!
“這是什麽!”
一股溫和而磅礴的能量從他掌心湧入劍身,這不是靈力,不是法力,而是他那新生的“道”的力量。
這股力量如同最精密的工匠,又如同最溫柔的慈母,撫平著每一道裂痕,彌合著每一處缺口。
裂痕在消失,缺口在補全,缺失的劍尖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新凝聚、塑形!
整個過程不過短短數息,卻仿佛過去了永恒。
當最後一絲微光沒入劍身,一柄全新的水晶劍靜靜地躺在李懷禎的掌中。
它比之前更加晶瑩剔透,劍身內部仿佛有星辰在流轉,有暖流在奔騰,它不再僅僅是一柄鋒利的武器,而是他“道”的具現化,既有斬斷一切虛妄的“真”,亦有守護一切美好的“善”。
“這是我的道!”
劍成的一瞬間,那刺到李懷禎麵前的黑色,仿佛遇到了天敵,發出一聲淒厲的尖嘯,瞬間消散於無形。
驛舟上的擺渡人,臉上的驚愕已經變成了無邊的恐懼。
他感覺自己麵對的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片初生的宇宙,一種他無法理解、無法抗衡的法則!
在這柄新生的水晶劍麵前,他脆弱得如同冰雪遇見驕陽。
“你……你這是做什麽?”
擺渡人的聲音顫抖了,之前的冰冷與傲慢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忌憚,“我們……我們無冤無仇,別傷了和氣!”
李懷禎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平靜地落在擺渡人身上,那眼神,不再有殺意,也不再有慈悲,隻是一種純粹的、俯瞰般的“注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