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第一天

字數:4319   加入書籤

A+A-


    總控室的監控大屏被分割成十個均等的方塊,每個方塊裏的候選人都埋著頭爭分奪秒地書寫。
    這已經是第二輪考核了。
    嚴曼目光掃過幾個教室,看到裏麵有的考生正對著試卷皺眉,半天沒有動筆。
    “這輪附加題出得巧。”她側頭對身旁的袁黎說,“我喜歡跳出‘考知識’的框架,直接考‘人’本身。”
    嚴曼是犯罪心理實戰派專家,今年42歲。
    其身份曾是軍隊心理戰教官,後轉型協助警方側寫惡性犯罪者。
    現創辦“犯罪心理應用研究所”,同時擔任多省警方顧問。
    “你看3號考室那個叫秦明宇的,寫著先呼叫駐所醫生,同時讓輔警錄像固定現場。”
    袁黎手裏捏著一份和考生們相同的附加題卷,翻到其中一頁,指著“審訊時嫌疑人突發疾病”那道題,“這個回答夠穩。”
    一些人的目光落到三號考試的大屏,技術人員在袁黎喊到名字的一刻,將鏡頭對準秦明宇的試卷。
    個人信息也出現在了一旁。
    秦明宇:男,29歲,江城市刑偵支隊三級警長。
    從片兒警做起,調刑偵隊4年,主辦刑事案件27起,其中25起已成功告破。
    兩起涉黑團夥骨幹潛逃案列為省廳督辦案件,目前仍在跟進偵查。
    座右銘:“現場不會說謊,就看你肯不肯蹲下來,把每塊磚、每粒土都當成證人。”
    嶽峰的視線在“25起已告破”和“仍在跟進”那行停了停。
    他的喉間滾出個低低的嗯,“沒把話說滿,還帶著兩起硬骨頭案子,這才是幹刑偵的實在樣。”
    他的身份是南州市刑偵支隊前支隊長,從片兒警幹起,破獲過37起懸案。
    因在一次抓捕中腿骨粉碎性骨折,調至省廳刑偵總隊任調研員。
    魏長河拿出眼鏡盒掏出遠視鏡帶上,“4號考室這個叫周亦堯的小同誌,就有點想當然了,說‘立即暫停審訊送醫’,忘了提同步錄音錄像的事。”
    他惋惜地搖搖頭,“真遇上這情況,少了這步,後續複議都麻煩。”
    魏長河,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退休專家,返聘後負責疑難案件技術複核。
    大屏右下角的考室裏,一個女生正認真地寫著“抓捕遇群眾圍觀”的處置方案,神情冷靜專注。
    袁黎看到蘇霧一直在盯著一處看,順著她的目光看去,“有感興趣的答案嗎?”
    “那個穿藍色外套的女生,編號092。”蘇霧坐回到沙發上,麵不改色地倒了杯水喝了下去。
    技術人員將試卷放大。
    女生的試卷上寫著,“先由一名警員用執法記錄儀全程拍攝,另一名疏散外圍群眾,同時喊話‘我們是xx分局民警,正在執行公務,請大家配合’”,末尾還加了句“若有人拍攝,不禁止,但提醒‘請勿斷章取義發布網絡’”。
    “這個考慮得細。”嚴曼湊近看了看,“既兼顧了執法規範,又沒激化和群眾的矛盾。”
    正說著,負責試卷掃描的工作人員敲門走了進來:
    “第一輪的卷子已掃完,這是移動閱卷終端,各位老師可以通過它查看諸位候選人的試卷和分數。”
    袁黎拿起平板,指尖在分數欄上滑過,忽然輕笑一聲:“不愧是拔尖的精英,底子都不差啊。”
    “你們看,七十八、八十二、八十七……大多都在八十到九十之間晃。”
    他把平板往桌上一攤,視線掃過眾人,“沒看到不及格的,連七十分以下的都少見。”
    嚴曼拿起平板,指尖點開其中幾名候選人的試卷:“是,死知識掌握得都挺紮實。刑法條文、刑訴流程這些基礎題,正確率普遍高,所以及格線以上一抓一大把,八十多分的更是紮堆。”
    “看來這輪附加題加的沒錯。”嶽峰接過平板掃了幾眼,又抬頭看向監控屏。
    “筆試考的是死知識,這輪考的是活應變。你看那個2號考室的024。”
    他指了指屏幕,“答‘群眾圍觀’那題,居然寫‘驅散人群’,太簡單粗暴了。法律素養夠,但不懂基層實務。”
    “雖然基礎都不差,但想摸到九十五分以上,難。”
    袁黎將平板翻到最上麵,眉頭微挑:最高的也就九十五、九十三,離滿分還差著截。”
    他抽出一張八十九分的卷子,指著錯題處,“你看這道現場勘查程序題,步驟全對,但漏了‘邀請見證人在場’這個細節。”
    “所以不是不會,是不夠細。”魏長河略帶可惜的搖搖頭,“要是這題不錯,也能上九十。”
    “死知識靠背靠記,拿個八十分不算難。但要接近滿分,得摳到每個法條的例外情形、每個程序的細微節點,這就得靠真功夫了。”
    嶽峰看向監控大屏裏仍在答附加題的考生,“所以第一輪更像個篩子,先把基礎不過關的篩掉。但真要挑出能扛事的,還得看這輪突發題。”
    “八十多分的這批,理論上都夠格。但咱們要的不是‘夠格’,是‘拔尖’。”袁黎笑著將平板放下。
    “九十五分以上的少,恰恰說明,能把死知識嚼透、用活的,本來就不多。”
    總控室裏的討論聲還沒歇,嚴曼抬眼時,正看見蘇霧坐在沙發邊,側臉對著大屏的光,自始至終沒怎麽插話。
    “小蘇警官,你也來說說?”嚴曼的語氣帶著點溫和的催促,“剛才聽你一直沒出聲。”
    這話讓其他幾位年長的選拔官都停了話頭,目光落在她身上。
    蘇霧像是被這陣仗逗笑了,嘴角彎起個淺弧,先把水杯放在茶幾上,才轉過身來。,“論對專業知識的鑽研,我哪能跟您幾位比?”
    她的聲音像清泉流過石板,不疾不徐,“今天這筆試,考的都是硬功夫,能拿八九十多分,說明底子確實紮實,這是本事,得認。”
    “沒進特案組之前,局裏有個老法醫,理論考次次接近滿分,可到了現場,總跟負責痕檢的同事擰著來。”她頓了頓,目光掃過他們身後的監控。
    “他覺得對方提取樣本的順序不對,對方嫌他解剖報告出得慢,最後差點耽誤了送檢時間。”
    她端起水杯又喝了一口,語氣輕鬆下來,“被通知進入特案組時,馮局跟我說,特案組就像齒輪,少了哪個都轉不動,但齒牙對不上,再精密也沒用。”
    說完笑著起身,水壺在手中傾斜著將溫水注入一個個紙杯。
    “所以我總覺得,咱們要挑的人,不光得會做題,還得知道怎麽跟人合作。”
    “當然了,”她立刻補充道,眼神裏帶著對前輩的敬重,“專業肯定是底子,要是連法條都記不全,再懂合作也沒用。”
    倒完水,她將水壺重新放到桌子上,“我就是覺得,這才第一天,光看筆試成績就定優劣,是不是急了點?”
    她對著眾人示意喝水,“後麵不是還有團隊協作考核嗎?到時候看誰能牽頭,誰能補位,誰能在亂麻裏穩住陣腳。這些說不定比卷子上的分數更實在。”
    她說完,又笑了笑,重新靠回沙發裏,姿態放得很軟:“您幾位繼續討論,我就是隨口說說。畢竟論看人的眼光,我還差得遠呢。”
    一番話說得坦誠又周到,既沒否定前輩們對筆試的看重,又悄悄把自己的想法遞了出來。
    嚴曼看著她,眼底多了幾分讚許:“小蘇警官的一番話倒是提醒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