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董潘家園
字數:2811 加入書籤
在我國古玩界,有一句很有名的話,“逃不開的潘家園,繞不過的琉璃廠”,這裏說的潘家園,早先叫潘家窯,但由於在舊社會胡同裏的妓院,一般稱之為窯子,聽之不雅。而且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在潘家窯附近,政府修了一條路——潘家園路,所以潘家窯就改成潘家園了。
早先在我的記憶裏,潘家園商戶也不是在固定的一個位置,最初在綠鬆百貨的南邊,後來在夢之橋附近空地上。那時候很多貨都是土裏出的真貨。不像現在,上周我還去了一趟潘家園,實話說現在95的物件都是仿品,做舊的新造工藝品。
我當時去的攤位在夢之橋,攤主是一個東北人,主要經營青銅器,石佛,戰國鼎,提梁卣,銅帶勾,明清鐵鍾,鐵爐等。
我在一個方形青銅器麵前停住了,這尊青銅器表麵呈鏽綠色,高約20到30公分,直徑約20公分,表麵有花紋,很像書中提到的罍壺。
老板是一個30多歲的中年男人,他說:“小兄弟,這是周秦時期的青銅方罍,上手一個???”老板明顯帶著疑問的口氣,一臉疑惑的對著我說道。
”老板,這青銅器多少錢?”
還沒等我開口,我身邊一個撿漏者,開口問了價。
聽這個口音,像是港台同胞。
”六十萬。。。”
老板一點不客氣,開口就是60萬。要知道,這可是在1993年,6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唷,價格還蠻高的,我仔細看看,值不值這個價唷。”
港台同胞小心翼翼的將這尊青銅器拿了起來,然後從衣服內兜裏麵掏出來一個放大鏡,近距離的不錯眼珠兒的上下打量了起來。
我見狀也慢慢的挪向了港台同胞的身旁,湊近了也近距離的細致的看了起來。
因為青銅器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所以曆來作為重器被收藏家們所收藏,而且罍又是青銅器中的重中之重,世所罕見,所以價格一般都非常的高。
曾經我國在1922年出土了一個皿天全方罍,但由於曆史原因,罍身流失在海外,蓋子現在保存在某南方城市的省博物館。這個文物也在學術界達成了共識,是學術界公認的方罍之王。
在2001年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中,美國的一家公司以924.6萬美元的天價,成交了一件皿天全方罍。
近距離的觀察之後我發現這個攤位的皿天全方罍肩部有點溜肩,完全沒有立體感,整體的皮殼很統一,人為酸腐蝕的痕跡有些過重。
還有出脊的扉棱,某省博那件是一體築成的,而這一件明顯是後期加工合成的。而且出脊的根部位置一般會有些微細小的範痕,但是這件器物沒有任何範痕。
我心裏暗暗斷定這是一件方罍的仿品。
港台同胞看了大概20分鍾,一直沒有說話。我在邊上樂得看的更仔細一點。
攤位上的老板一直在小聲的說,”這是周秦時期的真品,絕對是國寶級別的文物,傳世的可不多見”。
港台同胞看了良久,經過一陣的討價還價砍下了8000塊錢,最終以人民幣的價格拿走了這尊青銅器。
港台同胞立刻又掏出了電話,一嘴的粵語,語速太快了,我實在聽不懂說些什麽。過了幾分鍾,在我們這個攤位前就出現了2名一臉橫肉的年輕人。
和港台同胞打過了招呼,這2個年輕人將一捆舊報紙堆放在了這個攤位前。
看樣子這2個年輕人是港台同胞的朋友,專門給送錢來了。
我就看見在這些舊報紙裏麵包著很大一摞毛爺爺,港台的老板將這堆毛爺爺直直的推到了攤位老板的麵前。
”!\"一手交錢,一手拿貨。
老板和港台同胞都很心滿意足。港台同胞臨走的時候,老板還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送走了港台同胞後,攤兒位老板就準備收攤了。
”小兄弟,明天下午再來吧,老哥要收攤了。”
我低頭看了看手表,一看時間也快4點了,再不回去晚上就不通車了。
對於這個攤位方罍青銅器最終的成交價,著實驚著了我。雖然我知道這個行業很賺錢,但是沒想到竟然這麽賺錢。
尤其是這麽大的一筆巨款,就擺放在你麵前的時候,那種震撼和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恭喜老板發財。”
”嘿嘿嘿,青銅器,賣虧了,賣虧了,要不是我著急用錢,我能賣他200個”。
攤兒位老板口中的200個,是200萬的意思。
本來我還想淘換點寶貝,而且在這個攤位上,我也確實看上了一件寶貝。
但現在天色晚了,老板也收攤兒了,我決定明天繼續來這個攤位上,把這個寶貝帶走。
喜歡盜墓詭事錄請大家收藏:()盜墓詭事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