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方言詩學視域下的血脈回響》
字數:3842 加入書籤
《我唔信老子死咗》(粵語詩)
文樹科
噈好似成日有惗住爺爺阿嫲
惗住老竇咁,嘟冇唔記得老子……
惗咁嘅有血統,記得嘅
唔通噈冇啲啲血緣?
人家話,呢樣隻喺拉楞
我叫佢係文化傳統……
《樹科詩箋》101novel.com2523粵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詩學視域下的血脈回響》
—— 論樹科《我唔信老子死咗》的文化記憶重構
文阿蛋
在當代詩歌創作日益走向技術化、概念化的語境中,樹科的粵語詩《我唔信老子死咗》猶如一泓清泉,以其獨特的方言質地和質樸的情感內核,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常規範式。這首創作於 101novel.com25 年 2 月 3 日粵北韶城沙湖畔的短詩,以極具地域特色的粵語方言為載體,將個體對先輩的懷念升華為對文化傳統的深刻思考,展現出方言詩學在當代語境下的獨特生命力與文化價值。
一、方言書寫語言的在地性與情感的原生性
粵語作為中國方言體係中極具特色的一支,承載著嶺南地區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在《我唔信老子死咗》中,樹科摒棄了普通話的通用表達,選擇以粵語方言入詩,使詩歌具有強烈的在地性。“噈好似”“惗住”“嘟冇”“唔通”“啲啲”“拉楞” 等粵語詞匯的運用,不僅還原了嶺南地區的語言風貌,更賦予詩歌濃鬱的生活氣息。這種方言書寫打破了詩歌語言的同質化傾向,使詩歌具有獨特的辨識度。
方言與情感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係。方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語言,承載著個體最真實、最質樸的情感記憶。詩人在詩中通過 “惗住爺爺阿嫲”“惗住老竇” 等表述,將對先輩的懷念之情以粵語方言的形式自然流露出來。這種用母語表達的情感,具有原生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夠引發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正如法國詩人蘭波所說“語言是靈魂的血液。” 方言作為母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個體與故土、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紐帶。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方言詩的創作是對語言多樣性的維護與傳承。在全球化和普通話推廣的背景下,方言的生存空間日益受到擠壓。樹科以粵語創作詩歌,是對粵語這一方言的珍視與保護,也是對語言多樣性的積極貢獻。這種創作實踐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語言表達,也為方言的傳承與發展了新的途徑。
二、情感脈絡從個體懷念到文化認同
詩的開篇 “噈好似成日有惗住爺爺阿嫲 惗住老竇咁,嘟冇唔記得老子……”,以直白的語言道出了對先輩的深切懷念。這種懷念並非是一時的情感波動,而是 “成日” 縈繞在心頭的牽掛。詩人將對爺爺、奶奶、父親的思念並列提及,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家族情感鏈條,展現出個體與家族之間深厚的情感聯係。
“惗咁嘅有血統,記得嘅 唔通噈冇啲啲血緣?” 這兩句詩進一步深化了對家族情感的思考。詩人通過反問的語氣,強調了記憶與血統之間的緊密關係。在詩人看來,對先輩的懷念不僅僅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血脈傳承的體現。這種對血統的強調,使詩歌的情感內涵超越了個體層麵,上升到家族文化的高度。
當有人質疑這種懷念 “隻喺拉楞” 時,詩人堅定地回應 “我叫佢係文化傳統”。這一回應將詩歌的主題從個體對先輩的懷念升華為對文化傳統的認同與堅守。文化傳統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家族記憶、方言習俗等具體形式得以傳承。詩人通過對家族先輩的懷念,展現了文化傳統在個體生命中的延續與發展。這種從個體情感向文化認同的升華,使詩歌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族觀念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禮記?大傳》中說“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家族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家族記憶是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科的這首詩正是對這一傳統文化觀念的呼應與詮釋,展現了文化傳統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命力。
三、文化隱喻傳統的解構與重構
“老子” 一詞在詩中具有多重隱喻意義。從表麵上看,“老子” 指的是父親或先輩;從深層意義來看,“老子” 象征著文化傳統的根源。“我唔信老子死咗”,這句詩既是對先輩生命延續的堅信,也是對文化傳統永不消逝的堅定信念。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麵臨著諸多挑戰,許多傳統習俗和價值觀念逐漸被人們遺忘。詩人通過這句詩,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生命力的肯定,以及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信心。
詩中對質疑者的回應 “人家話,呢樣隻喺拉楞 我叫佢係文化傳統”,體現了對傳統文化認知的解構與重構。在現代社會,一些人將傳統文化視為過時的、無用的東西,認為其隻是一種空洞的形式。詩人通過與質疑者的對話,打破了這種片麵的認知,重新定義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在詩人看來,傳統文化並非是毫無意義的 “拉楞”,而是蘊含著深厚內涵和強大生命力的精神財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種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與重構,在當代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衝擊下,傳統文化麵臨著生存危機。許多詩人在創作中要麽完全否定傳統文化,追求所謂的 “創新”;要麽簡單地回歸傳統,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思考。樹科的這首詩則了一種新的思路,即通過對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和解讀,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種創作理念既尊重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又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四、詩學價值方言詩學的當代意義
《我唔信老子死咗》在詩學層麵具有獨特的價值。從形式上看,這首詩打破了傳統詩歌的格律束縛,采用自由的句式和口語化的表達,使詩歌具有自然流暢的節奏感。方言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語言形式,也為詩歌增添了獨特的韻味。這種形式上的創新,使方言詩在當代詩歌創作中具有了獨特的地位。
在內容上,這首詩將個體情感與文化傳統相結合,展現了詩歌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詩歌不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宣泄,而是成為了傳承文化、思考社會的載體。通過對家族先輩的懷念,詩人引發了讀者對文化傳統的關注和思考,使詩歌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思想內涵。
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樹科的粵語詩創作實踐為方言詩學的發展了有益的借鑒。方言詩學作為當代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於豐富詩歌創作形式、傳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我唔信老子死咗》的成功表明,方言詩可以通過獨特的語言表達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當代詩歌創作中占據一席之地。這種創作實踐不僅推動了方言詩學的發展,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了新的途徑。
樹科的粵語詩《我唔信老子死咗》以其獨特的方言書寫、深厚的情感內涵、深刻的文化隱喻和重要的詩學價值,展現了方言詩學在當代語境下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這首詩不僅是對家族先輩的懷念,更是對文化傳統的致敬與傳承。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今天,方言詩的創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為我們了一種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傳承地域文化的方式。希望有更多的詩人能夠關注方言詩學,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方言詩歌作品,為當代詩歌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喜歡粵語詩鑒賞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粵語詩鑒賞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