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粵語詩的在地性書寫與文化解構》
字數:3118 加入書籤
《契弟》(粵語詩)
文樹科
佢,唔喺契姊契妹
嘟唔喺契老豆
唔喺契老母嘅,衰仔
佢,唔喺你哈
你,咪成日掛喺口啦
邊個鍾意噈邊個承受?
佢,梗唔喺老舉嘅細佬
咁係唔係契哥嘅
乜水啊?神憎鬼厭?!
講嚟講去,你哋嘟變態嘅……
《樹科詩箋》101novel.com25310粵北韶城沙湖畔
《粵語詩的在地性書寫與文化解構》
—— 以樹科《契弟》為中心的詩學考察
文阿蛋
一、方言入詩的現代性突破與文化隱喻
在現代漢語詩歌的譜係中,方言寫作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又極具活力的存在。樹科的《契弟》以粵語方言入詩,突破了傳統詩歌語言的雅正規範,在語音、詞匯和語法層麵構建起獨特的地域文化符號係統。詩中 “佢”“唔喺”“嘟” 等粵語詞匯的密集使用,不僅是對地域語言生態的忠實記錄,更暗含著對主流文化話語權的解構意識。正如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所言“方言的介入打破了標準化語言的壟斷,使文學重新獲得了地方性的靈暈。”
這種方言書寫具有雙重文化隱喻一方麵,粵語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入詩是對地域文化主體性的確認;另一方麵,通過將日常口語提升至詩歌殿堂,實現了對傳統詩學審美秩序的重構。正如韓少功在《文學的根》中倡導的“文學應向民族的深層文化和民間語言汲取營養。”《契弟》正是在這一維度上,展現了方言寫作對現代詩歌語言版圖的拓展。
二、稱謂符號的能指滑動與身份解構
全詩以 “契弟” 這一稱謂為核心展開語義博弈。在粵語文化語境中,“契弟” 本指幹弟弟,但其衍生義卻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成為對同性戀群體的汙名化稱謂。詩中通過 “唔喺契姊契妹 嘟唔喺契老豆 唔喺契老母嘅,衰仔” 的否定式書寫,不斷剝離 “契弟” 的血緣屬性,將其推向文化想象的灰色地帶。這種稱謂符號的能指滑動,實質是對傳統身份認知體係的解構。
福柯在《性史》中指出“話語是權力關係的表現形式。” 詩中對 “契弟” 身份的反複追問 ——“咁係唔係契哥嘅 乜水啊?神憎鬼厭?!”—— 揭示出主流文化對邊緣性向群體的規訓與排斥。當 “契弟” 成為 “變態” 的代名詞時,語言本身便成為暴力的同謀。樹科的書寫如同鋒利的手術刀,剖開文化表層的偽善,暴露出隱藏在稱謂背後的權力結構。
三、口語敘事的複調結構與社會批判
《契弟》采用口語化的敘事策略,通過近似對話的句式營造出複調效果。詩中 “你,咪成日掛喺口啦 邊個鍾意噈邊個承受?” 的勸誡性話語,與 “講嚟講去,你哋嘟變態嘅……” 的總結性判斷形成張力,仿佛不同社會角色在進行思想交鋒。這種複調結構突破了單一視角的局限,使詩歌成為多元話語碰撞的場域。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中提出的複調理論,在此獲得了本土化的實踐印證。詩中的每一句台詞都像是社會輿論的切片既有對傳統倫理的維護者,也有對邊緣群體的同情者,更有對文化偏見的批判者。當這些聲音在詩歌空間中交織回響時,形成了對社會文化心態的立體掃描。特別是 “神憎鬼厭?” 的民間俗語運用,將精英話語與大眾認知並置,增強了批判的力度與銳度。
四、地域文化記憶的詩性重構與現代性反思
作為粵北韶城的本土詩人,樹科的寫作深深植根於嶺南文化土壤。詩中 “粵北韶城沙湖畔” 的地理標識,將個體經驗升華為地域文化記憶。粵語中的俚語、俗語如同文化基因,在詩歌中延續著地域文化的血脈。這種寫作姿態既是對本雅明所說的 “靈暈” 的挽留,也是對全球化時代文化同質化的抵抗。
然而,方言寫作並非對地域文化的簡單懷舊。《契弟》在呈現嶺南文化特質的同時,始終保持著現代性反思的清醒。當詩歌將批判的鋒芒指向文化內部的偏見與歧視時,實際上完成了對地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這種書寫路徑與賽義德的 “對位閱讀” 理論不謀而合 —— 在本土文化與全球文化的對話中,尋找既保持獨特性又具有普遍意義的表達空間。
五、結語方言寫作的詩學價值與文化啟示
樹科的《契弟》以粵語方言為利刃,剖開了文化表層的痂殼,讓我們看到地域文化內部的複雜肌理。這首詩的價值不僅在於方言寫作的詩學突破,更在於其展現的文化批判精神 —— 它提醒我們,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應成為偏見的庇護所,而應在自我反思中實現現代性轉型。
在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烈碰撞的當下,方言寫作的意義愈發凸顯。它不僅是對地域文化多樣性的守護,更是對文學語言可能性的拓展。正如艾略特在《傳統與個人才能》中所言“傳統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被新的創作所激活的動態體係。”《契弟》正是以其獨特的寫作實踐,為現代漢語詩歌的傳統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地域文化與現代詩學的交叉地帶,開辟出一片充滿可能性的寫作場域。這種寫作探索所帶來的啟示,遠遠超出了一首具體詩歌的範疇,成為我們思考當代文學發展路徑的重要參照。
喜歡粵語詩鑒賞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粵語詩鑒賞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