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混亂
字數:7148 加入書籤
沉思片刻,他問:“太孫那邊知曉了嗎?”
樊忠拱手道:“屬下不知,暗線至今未收到太孫的音訊。”
“年輕人嘛,總歸欠缺經驗。”
朱棣聽罷搖頭,神色間似覺此事無趣。
或許在他心中,大孫子與小兒子之間若有一場較量才更合心意。
稍作思索便道:“再等等,過幾日若太孫仍未回應天,你便設法告知他這個消息。”
樊忠聞言點頭,麵無波瀾。
對他而言,皇上的旨意便是唯一的指令。
漢王、太子、太孫,在他眼中皆無區別。
唯有朱棣,才是他必須俯首的唯一存在。
“皇上!”
正當二人交談之際,大帳簾幕被掀起,一名朱棣身邊的親兵入內。
平時這些親兵負責護主安危,戰時更是充當信使。
每一位都是朱棣親手的精銳。
此刻這名親兵踉蹌而入,跪地行禮。
朱棣抬眼瞥了一眼,見其狼狽之態,便輕輕揉額,淡然問:“何事?又是哪兩位將軍因醉酒爭執?”
軍營生活本就單調,如今又處於備戰階段,不少將士心態鬆散,便借酒消愁。
特別是一些閑職將領,平日裏不得施展,便隻能靠酒解悶。
大男人醉後言語放肆,前一刻還親密無間,下一刻便可能破口大罵,甚至動手。
老朱頭在世時,他曾隨徐達、常遇春北征,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即便是他敬重的常遇春、徐達,在這類事上也難脫俗。
況且他知道,這些人雖醉,卻不會真下死手,四周還有親衛,不會鬧出大亂子。
因此朱棣通常睜一眼閉一眼,待他們酒醒後再略施薄懲即可。
畢竟寒冬時節,軍中不可能完全禁酒,近來將領因醉酒爭鬥之事已不止發生幾次,若每回都嚴懲,恐怕還未開戰,將領先被削減一大半了。
朱棣瞧見親軍踉蹌的模樣,便先入為主地以為又是哪個將軍喝多了撒酒瘋。
他對此並不太放在心上,心想打就打吧,隻要別出人命就行。
畢竟若是將士們都像綿羊一樣溫順,那還叫什麽軍隊呢?這樣的隊伍,即使出征也隻會便宜敵人。
然而親軍跪下後,並未順著他的想法說話,而是滿臉焦慮地道:“陛下,不止兩位將軍動手了。”
“嗯?”
朱棣挑眉看向親軍,笑著問,“是三個還是四個?你且說來聽聽。”
見朱棣還有閑情逸致開玩笑,親軍更急了,忙道:“陛下,所有領兵的將領都打起來了!寧陽侯陳懋、武安侯鄭亨、安遠侯柳升、豐城侯李彬,以及其他幾位將領,如今都在軍營門口開打了!”
“全都打起來了?”
朱棣一愣,隨即挺直身體,臉上的笑意消失了。
若隻是個別幾人,隻要不影響大局,他或許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現在所有人都參與其中,身為禦駕親征的皇帝,他這張臉往哪擱?難道連自己的手下都管不住了嗎?
親軍見狀暗自揣測,原來這位皇帝也不是傳聞中的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之人啊。
但他嘴上並未停歇,接著說道:“回稟陛下,適才應天送來一批物資,本該直接入庫後再行分發。
但在運進營地時,遇到了寧陽侯與武安侯,二人似乎飲了些酒,誤以為其中有美酒,非要查驗。
督糧官勸阻不住,他們的動靜引來了圍觀的將領。
起初並無大事,誰知兩人沒找到美酒,卻從物資中發現了大量食鹽以及一種叫‘手套’的東西。
督糧官不知說了什麽,那些將領一看之下,竟全都動起手來。”
親軍一口氣說完,朱棣已經站起身。
他沒再聽別的解釋,隻意識到隊伍亂了,得趕緊過去收拾局麵。
“樊忠,走,隨朕去看看,朕倒要瞧瞧這群侯爺又要搞出什麽名堂!”
“遵旨!”
北伐軍的統帥們全都鬧翻了,這在曆史上也是頭一遭。
朱棣去了,那些沒接到消息的將軍們,聽到風聲後也都紛紛趕了過來。
無論男女老少,不管身份高低,都喜歡湊熱鬧。
朱棣到達軍營門口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差點當場翻臉。
寒冬臘月裏,幾個壯碩的武將竟然脫掉了盔甲,絲毫不在意寒冷,更不怕生病,上身,互相揮拳踢腿,打得不可開交。
與此同時,運送補給的車隊被堵在了營門外,進退兩難。
負責後勤的官員看得心急如焚,汗水直流。
“各位侯爺,能不能消停點?別打了,要是傷著誰,我可擔不起責任啊。”
他隔著距離喊話,又不敢靠近,生怕被誤傷。
眼前這些可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各個帶兵獨擋一麵。
他這樣的人,挨一下都夠嗆。
忽然,一名赤膊的漢子被踹出戰團,踉蹌幾步摔到督糧官身旁。
督糧官下意識伸手扶住,卻被那人一把推倒,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那人又罵罵咧咧衝回去:
“閃開!別在這添亂,給我看好鹽和手套,就算是皇帝來了,這些東西也得優先發給我們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放屁!陳大頭,你說這話問過我了嗎?皇帝來了,這批新鹽和手套肯定是歸我的神機營,有了它們,我能頂十個人!”
“吹牛!繼續吹,柳二麻子,誰不知道你的神機營不過如此,還一個頂十個?來呀,咱們單挑,看看是你火銃快,還是我馬快!”
……
戰圈之外,還有一些低一階的將領,他們明白自己爭不過內部的那些大佬。
畢竟這些人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掛著“爺”
字輩的名號。
那幫家夥在這夥爺麵前,連上前動手都不敢,能不挨揍就算走運了。
所以瞧見這群爺打得正歡,他們也隻會為自家支持的大佬呐喊助威。
嚐試著給心目中的勝者加油打氣,說不定真能押對,到時候也能分一杯羹,跟著這些大佬混點好處。
“簡直無法無天,一個個把規矩當成空氣了吧?”
另一邊,朱棣悄然來到人群之後,並未立刻現身。
聽著那些愛將們口口聲聲說著各種狂言,滿是對自己這個皇帝指手畫腳。
朱棣的老臉瞬間鐵青。
他看著身邊的樊忠說道:“樊忠,統統給我記下,無論是參與的還是起哄的,都記錄在案。”
“陛下息怒!”
樊忠苦笑著,一邊依旨安排人記錄,一邊勸慰朱棣:
“這些將軍們隻是覺得好玩,出手時也都留了分寸,隻傷些肉厚之處,以他們的體格,絕不會有事。”
老實說,樊忠跟隨朱棣已久,但這樣的場景他還從未見過。
以往這些人即便爭鬥,也多是在酒後,或者比試武藝,雖有衝突,但多少顧忌顏麵。
哪像如今這般,全然不顧身份,隨意辱罵,甚至還會背後使絆,趁人不備就猛踹一腳,緊接著又迅速逃離現場,各種花招層出不窮。
這哪裏像是朝廷重臣的模樣?若是在外,怕是會被誤認為是市井流氓。
難怪朱棣震怒。
畢竟這些人都是皇帝精心挑選的將領,肩負著大明的未來。
如今這般失態,他不生氣才怪。
樊忠說完,略作遲疑,再次拱手道:“陛下若是看不過去,末將這就出去,將他們一網打盡!”
朱棣聽罷,仍未消氣,冷哼一聲道:
“繼續打,讓他們打個痛快。
他們既然自詡為爺,今日若不打個明白,今後半年全都不得飲酒。”
明成祖朱棣被氣得不輕。
這是他繼位後的第二次禦駕親征,他的年歲已高,這樣的事情能有幾次呢?
而麵前這些人,都是他寄予厚望的棟梁之才,未來的支柱。
如今這般情形,要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為了些許物資,竟鬧到近乎失去理智的地步,將來若獨當一麵,後果不堪設想。
樊忠一聽朱棣的話,便知皇帝動怒,立刻閉口不言。
另一邊,督糧官尚未察覺異樣,仍在極力勸說,一張老臉幾近崩潰:
“諸位將軍,聽我一句,這新鹽與手套皆出自太孫殿下,此為首批,後續還會陸續送來,人人皆會分得。”
此言一出,圈內幾位大佬置若罔聞,反倒是外圍稍低級別的將領開始竊竊私語。
朱棣聽罷,微微一怔。
隨即眉心緊鎖,原以為惹出麻煩的是誰,沒想到竟是自己的長孫。
剛剛還覺得他太過稚嫩,轉眼便捅出了這麽大婁子。
這不是長孫的問題,分明是自己過於天真。
“樊忠,去,取些所謂的‘新鹽’和‘手套’來,朕倒要瞧瞧,究竟是何等物事,能讓眾位侯爺伯爺如此失態。”
朱棣得知新鹽與手套由朱瞻基所製後,立即將矛頭轉向長孫。
這些侯爺伯爺還需倚仗他們作戰,嚴懲恐難實施。
既然罪魁禍首是長孫,那無論如何也不能就此罷休。
“臣遵旨!”
樊忠並未多想,隻遵命行事。
囑咐手下幾句後,便邁開大步離去。
他雖非獨當一麵的主帥,也不是侯爺伯爺之類的人物,但一直伴於朱棣左右,聰明之人見狀便已猜到朱棣應已到場。
即便未見朱棣本人,樊忠的存在就等於皇帝在此。
有人打算偷偷溜走,也有人茫然無措,不知所雲。
一時之間,周圍的歡呼聲漸漸弱了下來。
場中的幾位侯爺和伯爺,此刻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比試,哪有閑心顧及其他。
至於那些試圖逃離的人,剛邁出幾步,便有幾個朱棣身邊的親兵上前,不發一言地伸手擋住他們,麵無表情地道:
“皇上交代,讓諸位將軍繼續觀戰。”
眾人聽罷,本欲逃跑的幾人,頓時滿臉窘迫地停在原地。
這時,樊忠也來到督糧官身旁。
督糧官見到樊忠,如同見到了救星一般。
他剛要說話,樊忠卻置若罔聞,隻淡淡地吩咐道:
“皇上有旨,要瞧瞧這些新鹽與手套,你去取些過來,隨我一同覲見皇上。”
督糧官神色微滯,張了張口,又看了看場中仍在交手的侯爺伯爺,遲疑道:“可這邊……”
“這邊的事你無需操心!”
樊忠瞥了他一眼,接著說道,“皇上自有安排。”
“是!”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