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鬧著玩兒?

字數:7090   加入書籤

A+A-


    “住口!”
    朱棣對此也是哭笑不得,本想趁著怒意教訓孔縉,可此刻卻反而同情起他來。
    怎麽偏偏挑了個軍營來告狀?
    若僅憑言語便能解決問題,這場仗也不必打了。
    換作是他,早就派幾個文人去馬哈木營前念詩論道,早將草原征服了。
    即便如此,他對孔縉依舊沒有好臉色。
    孔縉也意識到自己行事魯莽,未弄清情況便來申訴。
    但稍作冷靜後,他又趕緊向朱棣行禮道:“臣辨人有誤,雖有過錯,然太孫殿下創立醫學院與皇家學院確為實情,望陛下明察!”
    “明察?”
    朱棣看著仍不死心的孔縉,臉色愈發陰沉。
    冷笑一聲:“醫學院?你知道太孫設立醫學院的目的嗎?”
    他頓了頓,指向案上的密報:
    “那是為了幾十萬軍中的將士,此子見軍中醫官匱乏,才打算創辦醫學院,以培養更多醫生,讓戰場上受傷的將士能得到及時治療。”
    朱棣話音剛落,帳內將領紛紛變了臉色,先是驚愕,隨即恍然大悟。
    他們看向孔縉的目光中,更添幾分寒意。
    朱棣並不理會這些將領的表情,而是直視孔縉說道:
    “此外,前幾天他見兵部尚書年邁多病,深感憐惜,也為你們這些老臣擔憂,希望你們身邊總有人照應,同時造福天下百姓,讓他們不再因求醫無門而困擾。”
    “這樣的善舉,在你口中竟成了無謂之事?”
    朱棣越說,聲音越低沉。
    語氣中帶著些許歉意,是對自己的長孫的。
    他想起朱瞻基寫來的那封家書。
    自己的大孫子雖嬉皮笑臉地說了些省略千言萬語的想念,但並未真正提到對祖父的思念。
    然而字裏行間,卻無不流露出為讓他安心北伐所做的種種努力。
    努力籌措資金,充實國庫與私房錢,用心治理國家,每一句話都意在讓他無後顧之憂。
    同時告誡自己要記住君子心胸寬廣、小人心懷怨恨的道理。
    如今看看孔縉,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不是明擺著嗎?
    不遠千裏跑到他麵前,背後說大孫子的壞話!
    朱棣越想越怒,對大孫子愈發愧疚,看著孔縉更是厭惡。
    還有那個李時勉,在朝中常給他添堵。
    現在大孫子攝政了,朝中有這種小人,大孫子得多難受啊?
    偏偏這孩子首次攝政,首次給祖父寫信,對此隻字未提。
    話語間盡是安慰,讓他安心出征。
    正是這些小人總想著找大孫子麻煩。
    眼看在朝廷鬧不成氣候,又跑來找他生事。
    不就是想讓他處置大孫子嗎?
    孔縉感受到朱棣的敵意,內心發寒,但隨即抓住另一個問題說道:
    “皇上,無論是醫學院還是皇家學院,太孫殿下未經您允許就決定動用內帑,這是越權啊!”
    孔縉話音剛落,大帳內一時寂靜。
    周圍將領看向他的眼神頗為怪異。
    盡管他們不清楚孔縉所言是否屬實,但他們清楚一件事。
    就在剛才,皇上收到的家書中清楚地寫著:
    “十一月收益頗豐……超出紀綱數倍……進獻白銀七千二百……入內帑。”
    雖然七千二百後省略了一些內容,但眾人怎會猜不到,隻是皇帝沒說,他們也不便開口。
    這麽看來,這位衍聖公竟想借內帑越權之事來對付太孫?
    這不是活見鬼了嗎?
    太孫超越本分又如何?
    太孫設立兩座學院又如何?
    太孫花費些內庫之財又如何?
    即便這兩座學院耗資再多,怕也不過數百萬兩白銀。
    就算把整個內庫的錢都花光了,這位皇帝陛下怕是都要拍手稱快了吧?
    隨後還可能問自己大孫子,這些錢夠不夠用呢?
    雖然他們不清楚皇帝內庫究竟有多少錢,但與那七千二百……咳咳,那個數目相比,肯定差得遠了。
    孔縉不明白為何這些粗人看向他的目光突然變得如此奇怪。
    這目光很複雜,並沒有先前的殺氣,卻多了幾分嘲諷、輕蔑,甚至還有些許不屑,可那憐憫又是怎麽回事?
    朱棣聽到孔縉的話也忍不住笑了。
    想到自己大孫子為了讓他以後有資金征戰,辛辛苦苦積攢的內庫之財,他看著孔縉的眼神便帶著寒意,說道:
    “太孫花我的錢?先不說真假未定,就算是真的,我這孫子花我的錢,又關你什麽事?難道你還想插手我的內庫不成?”
    “這……臣不敢……隻是……隻是……”
    孔縉聽到這話,頓時愣住,張口欲言,卻被朱棣打斷。
    朱棣不耐煩地瞥了他一眼,冷冷道:“隻是什麽?朕的家事不用你操心。
    既然你不肯好好待在應天祭祀孔廟,那不如這樣。”
    朱棣凝視著孔縉,稍作停頓後說道:“朕不會為難你,念你身為衍聖公的情分,朕賜你一道特別旨意如何?”
    “朕安排你進入軍中,也不要求你像其他將士那樣立下多少戰功,隻要你能在戰場上親手一名敵軍,朕就給你升一次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從士兵做起,一步步晉升至小旗、總旗、試百戶、百戶、副千總、千總、衛鎮撫、指揮儉事、指揮同知,最後到指揮使。”
    朱棣一口氣說完一串官職,然後笑道:“你看,朕對你這個衍聖公不算差吧?隻要殺十個敵人,你就能成為鎮守一方的衛指揮使!”
    “接下來你還能繼續征戰,做了衛指揮使後,每殺一人朕便封你男爵,兩人為伯爵,三人為侯爵,四人為公爵,嗯,那種與國共存亡的爵位,到時候朕還會賜你鐵券,絕無戲言。
    隻需在戰場親手殺滿十四人,你孔家便是雙公之門,你覺得如何?朕對你孔家不算薄了吧?”
    周圍的將領聽了這話,皆是一陣驚愕。
    隨後望向孔縉的目光中,滿是豔羨。
    這哪裏隻是不錯?簡直讓人眼紅得發狂啊!
    若是這樣的旨意落到他們頭上,恐怕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在第一天出征時,就已經能封公了。
    甚至有些人足以多次封公。
    但越看,一些人的眼神就越顯怪異。
    一個年近五旬的老者,上了戰場,怕是撐不過片刻。
    皇上真是會出招。
    孔縉聽罷朱棣的話,也是一臉茫然。
    讓他賦詩作文尚可,但這上戰場,無疑是取他的性命。
    “陛下,臣………”
    他剛要開口推辭,朱棣立刻打斷他的話,冷聲問道:
    “對此旨意,你有異議?”
    孔縉對上朱棣的眼神,心中一顫,忙搖頭道:“臣不敢!”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笑道:“無異議就好。
    這樣吧,以後孔家承襲爵位也照此辦理。
    想當衍聖公,就得上陣殺敵,朕不會刁難你們。
    殺不滿十人,在軍中任低職;十一人可得男爵,十二人為伯爵,十三人侯爵,十四人則為公爵。”
    “這………”
    朱棣說完,孔縉的臉色瞬間煞白。
    讓他殺敵已是難事,即便一個未殺,至少他還保有衍聖公的身份。
    然而子孫後代承襲爵位也要靠殺敵,孔縉額頭已冒冷汗。
    但朱棣不容他多說,揮手對樊忠說道:“去,替衍聖公更衣,既然入伍,就該遵從軍規。”
    話音剛落,就有兩名親兵上前,不由分說地架起已驚呆的孔縉,向外拖去。
    孔縉欲言又止,人已被帶出大帳。
    帳外忽然出現兩個人影,孔縉瞧見其中一個,仿佛見到了救星,立刻涕淚橫流地喊道:“殿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朱高燧見狀也是一怔,正欲詢問,卻聽見簾幕掀開的聲音:
    “漢王殿下,殿下,聖上召兩位入內。”
    “好!”
    朱高煦推了推朱高燧,不容分說便拉著他往帳內走去。
    朱高燧心緒紊亂,還在思索孔縉所遇之事,心中不安,已被拖進帳中。
    進了帳內,二人來不及多想,趕緊跪下行禮:
    “兒臣朱高煦燧)叩見聖上!”
    朱棣掃視二人,目光停在朱高燧身上,意味深長地說:“咱們的爺終於歸來了?”
    朱高燧一聽此話便心生警覺,偷偷瞄了朱棣嚴肅的表情,不由自主地低頭喊道:“父王……”
    剛開口,就被朱棣冰冷的目光打斷,淡淡說道:“這裏哪有什麽父王?”
    朱高燧一臉茫然,連忙改口:“皇……皇上!”
    聽到“皇上”
    二字,朱棣滿意地點點頭,走到朱高燧麵前,問道:“你還記得臨行前朕囑咐你的事情嗎?讓去應天查看那些反賊的動向,確定他們何時進入應天,幕後主使是誰,又意欲何為?”
    稍作停頓,朱棣拍拍朱高燧的肩,笑著繼續:“既然你現在回來了,想必已經有了發現,不妨告訴朕吧。”
    “皇……皇上……”
    朱高燧聽後更加緊張,急忙答道:
    “兒臣此次前往應天,並未見到反賊,但見到了朱瞻基。
    沒錯,正是那個家夥,他如今在應天胡作非為,皇上。”
    “這就你看到的結果?”
    朱棣皺眉聽完,似有不滿,喃喃自語:“朕命你查清反賊身份,你倒好,不去尋反賊,隻盯著瞻基這小子,爺,你是不是太放肆了?”
    “皇上,兒臣並非有意盯著瞻基,實是他太過囂張。
    他不僅將國子監祭酒關押詔獄,還妄圖動用您的私庫建造學院,不但如此,還要以皇家名義命名,父王,您說,是誰給了他膽量,竟敢如此行事?”
    朱高燧話音剛落,朱棣輕蔑地掃了他一眼,冷淡地吐出幾個字:“朕給的。”
    朱高燧一時沒反應過來,下意識追問道:“啥?父皇,您剛才說什麽?”
    朱棣嘴角微揚,直言道:“朕說了,他的膽量是朕賜的,內庫的錢是他用朕的名義花的,那個李時勉是朕默許他關押的,還有那書院也是朕讓他籌建的。
    怎麽樣,還有別的事要說嗎?”
    朱高燧被噎得啞口無言,瞪大眼睛盯著朱棣:“父皇,咱們別鬧著玩兒啊。”
    “鬧著玩兒?”
    朱棣緩緩回到龍椅坐下,“要不要朕把聖旨拿給你瞧瞧?”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