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純堿
字數:7040 加入書籤
有了玻璃與水泥,仿製後世的高樓大廈已非難事。
將來,他或許真能把這些現代元素引入大明朝代。
想到未來的大明大地,將崛起一座座高樓大廈,朱瞻基甚至可以預見,當爺爺結束北伐凱旋歸來時,看到寬廣的水泥路和數十米高的摩天大樓,定會震驚不已。
看著那鑲嵌在樓體上的玻璃窗戶,朱瞻基甚至懷疑,爺爺會不會以為自己穿越了呢?
若爺爺口才更好些,說不定還會誤以為打了場勝仗便到了未來。
朱瞻基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今日天色已晚,且城南皇莊距離較遠,他決定明日再去查看。
反正玻璃與水泥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消失。
預計明日,首批水泥即可生產完成。
那一天,他們一同前去,看那水泥與玻璃的結合,實乃天作之合。
他甚至已經在考慮是否要在宮外為自己建一座現代風格的小別墅。
剛踏入庭院,朱瞻基便發現不知何時,胡善祥已先他一步回到此處。
此刻正立於院門之前,似在等候他的到來。
當朱瞻基的身影映入眼簾,胡善祥眉宇間笑意漸起,唇角含笑:
“太孫殿下!”
她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這是自幼生長於深宮大院留下的印記。
無論朱瞻基如何勸導,她始終恪守禮儀,從未越雷池半步。
這般性格,若日後他登基,將後宮交由胡善祥打理,亦不失為良策。
至少有了規矩,便有了行事的標準。
心中閃過這些思緒,朱瞻基輕笑一聲,漫不經心地問:“怎會如此迅速返回?”
胡善祥陪伴他步入屋內,室內早已安置了幾座暖爐。
一邊替他脫下厚重的棉袍,胡善祥這才笑著說明緣由:
“太子妃稱疲倦,欲先行休憩,因此命我先行歸返。”
話畢,她順手將棉袍放置一旁,又說道:“聽聞太子妃提及您午後前往國子監,想必您尚未用晚膳,我已經囑咐人提前備好膳食,溫熱待用。”
說著,二人已至餐桌前,桌上擺放著幾盤新上桌的菜肴,熱氣騰騰。
菜品雖不算繁多,卻十分講究。
朱瞻基麵露笑意,對這位小妻子的細致關懷頗為滿意。
即便他進城時已在酒樓享用過餐食,卻也不再推辭。
待進食數口,腹中再度充盈,朱瞻基方放下筷子,目光落在正在整理碗筷的胡善祥身上,忽而莞爾道:
“說來,你如今的身份較往昔確有變化,待皇上回朝,我會請旨正式賜予你名分。
在此太子府中,你也算半個主人,隻是身旁未添置侍女,未免顯得不合情理。
我為你安排一名侍女如何?”
朱瞻基話音剛落,胡善祥手中動作稍滯,剛欲開口,卻見他已然點頭定奪,直接敲定了此事。
"就這麽定了,過幾日,我會親自為你挑個侍女送來,你這邊該做什麽,到時候好好安排一下,小事全交給她就是!"
胡善祥見朱瞻基已拿定主意,便點頭順從道:"臣妾多謝殿下!"
"謝什麽,不用客氣!"
朱瞻基擺手搖頭,沒再多言。
……
此後,朱瞻基的生活依舊有條不紊,次日正午,處理完公務後,他便帶著張懋與幾名錦衣衛前往城南皇莊。
先是對羊毛紡織廠巡視一番,盡管隨著時光流逝,羊毛紡織廠每日產出的毛線仍受製於設備數量,但女工們的技術愈發嫻熟,如今一天差不多能生產兩萬繀左右的毛線。
再者,北伐大軍所需的手套,在五倍收益的下,僅三天便已備齊二十萬副。
羊毛線的需求也因此有所減少。
不過羊毛線的名聲逐漸打響,不少原先隻是用來織手套的人發現其優點,加之價格實惠,有人在賺到錢後,還會買來毛線為自己家織幾件衣物。
如今,應天城裏許多人外出時穿的就是這些織物,既暖和又舒適,甚至比棉衣還好。
此事還引得周圍地區的一些人特意跑到應天購買毛線。
即便沈文度那邊不再有五倍收益的,毛線的銷路依然非常紅火。
"殿下,前幾天有幾個浙江的商人找上我,想從廠裏買些毛線運回去賣,因要給北伐大軍做手套,我便回絕了他們。
昨們又來了,我不敢擅自做主,特來請示殿下意下如何?"
周忱陪在一旁,待朱瞻基巡視完畢後,才開口說道。
"浙江來的商人?"
朱瞻基聽後有些驚訝,雖然五倍收益讓毛線生意異常興盛,但這種火熱主要局限於應天一帶,如此迅速吸引浙江商人的注意,確實令他意外。
稍加思索,他便問周忱:"最近應天的毛線銷量如何?"
周忱略作思考回答:"每日約有一萬五千繀!"
朱瞻基輕輕點頭道:“若按你說的,如今紡織廠每日最多可產兩萬繀,多出五千繀,既然有人願意購買,你不妨賣出一部分。”
“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忱恭敬地回應了一聲。
朱瞻基對此並不特別在意,毛線這類日常用品遲早是要流通的。
若是讓其自行售賣,隻會徒增繁瑣之事,而商人接手反而是好事。
時機成熟後,這不僅能拓寬銷路,還能收購更多羊毛,如此一來,草原上養羊之人會增加,形成良性循環。
二人邊走邊談,已來到玻璃生產的地方。
雖名為廠,卻更像簡陋的工棚。
相比紡織廠裏的喧鬧與人影,剛進入這裏就聞到一股刺鼻的煤煙味。
工棚內還擺放著幾個巨大的火爐,周圍的大冬天依舊赤膊的工匠們忙碌不已。
玻璃製作遠比想象中簡單,所需原料不過是隨處可見的沙子、純堿和石灰石。
沙子和石灰石最為常見,純堿的獲取也並非難事——隻需將草木灰裝入布袋衝洗,剩下的便是純堿。
將這三種材料按比例混合後,投入爐窯煆燒即可。
在高溫下,碳酸鈉或碳酸鈣與二氧化矽反應生成矽酸鈉、矽酸鈣及二氧化碳氣體。
普通玻璃正是由這些物質混合而成。
剛出爐的玻璃處於高溫液態,毫無固定形狀。
要得到所需形態,需趁未完全冷卻時用模具或其他工具塑形。
在朱瞻基到來前,這裏已產出不少成品:碗、杯子、盤子、花瓶,甚至還有幾個酒壺。
各式物件讓他哭笑不得,也不得不讚歎工匠們的創造力與手藝。
他不過介紹了玻璃的原理,這些人竟迅速融會貫通。
當然,並非所有玻璃都達到他的標準。
許多由玻璃製成的器物內部常夾雜著細小的氣泡。
這通常是由於工匠技藝尚欠成熟,致使爐火溫度分布不均所致。
這種情況若發生在普通物件上,比如眼前的玻璃盤或酒杯之類,並無大礙。
但用於精密儀器如望遠鏡時,則顯然不合格。
這些氣泡會幹擾光線通過鏡片時的傳播路徑,引發大量散射與折射現象,使視物變得模糊甚至扭曲變形。
所幸並非每塊玻璃都有此類瑕疵。
朱瞻基隨手拿起一塊成型的玻璃盤,迎著陽光端詳片刻,滿意地頷首。
此玻璃盤無論透明度還是純淨度都不遜於上次用於製鏡的水晶。
不但幾乎看不到氣泡,且尺寸規整,稍作裁剪便可成為理想的望遠鏡鏡片材料。
他環顧四周,發現類似品質的產品不在少數。
這時身旁的周忱解釋道:“殿下,這批玻璃乃今晨新製,昨日試產時發現存在氣泡問題,因此我們徹夜調試工藝,直至今日清晨才取得理想效果。”
“即便如此,仍無法杜絕氣泡出現,部分產品依舊未能達標。”
朱瞻基聽罷微微點頭,這樣的結果他早已料到。
畢竟這個時代的技術手段與現代機械化生產不可同日而語。
這裏的工匠隻能依賴個人經驗與判斷力調控火候,而這種直覺難免會因人而異。
周忱能達到當前水準實屬不易,已超出預期。
“你此次表現優異,今後凡生產出無氣泡且品質優良的玻璃,均加工成統一規格的圓形鏡片,另行存放,供我另作它用。”
“至於其餘部分……”
朱瞻基說完後,目光又不經意地落在旁邊那些堪稱藝術品的玻璃製品上,思索片刻,最終打消了靠它們盈利的念頭。
並非是他厭棄財富,而是若玻璃製品的數量有限,倒還說得過去,確實能賣個不錯的價錢。
僅憑玻璃那晶瑩剔透的模樣,就能吸引許多人慷慨解囊。
然而一旦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價格必然迅速下跌。
畢竟相比那些精美的瓷器與陶器,玻璃最大的優勢不過是透明帶來的新鮮感。
而這種新鮮感,原本就隻屬於稀有的事物。
這意味著數量必須極為有限才行,但如果數量太少或時間久了呢?
即便一件玻璃製品能售出數萬兩白銀,對朱瞻基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更何況這些玻璃內部還布滿氣泡,嚴重影響美觀,更難賣出高價。
於是朱瞻基說道:“這些玻璃暫時先不做了,以後生產的玻璃若有氣泡,就全做成窗板吧。”
朱瞻基想起當初哄騙夏原吉時,至少提到過要用玻璃取代紙糊的窗戶。
既然玻璃已經造了出來,也該製作些玻璃窗了,也算是給那位老臣一個交代。
待周忱那邊產量充足後,他還能將皇宮內的一些紙窗換成玻璃窗。
特別是乾清宮,這裏是皇帝的寢宮,雖因皇帝常在此辦公,室內采光卻不佳。
即使白晝,門窗緊閉,屋內仍需點燃許多蠟燭。
至於祖父若有異議?
那也無妨,到時候往內庫多添些銀子便是。
一千萬兩不夠,那就兩千萬兩。
反正祖父並無久居應天之意,終究是要遷都至順天的。
而且他並不會吃虧,用不了幾年,這內庫也將歸他所有。
他送銀子是送銀子,至於那人能否花得完,那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事了。
咳咳……
周忱聽完朱瞻基的話,便一一記錄下來。
他對玻璃的認知僅限於生產,具體用途還在揣測之中。
自然是以朱瞻基的指示為準,照做便是。
周忱將此事牢記於心後,方說道:“殿下,昨日沈百戶曾來訪,看他神情,似對這些物件頗為好奇。”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