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正式出版
字數:6703 加入書籤
看著朱瞻基的表情,姚廣孝神色如常,微笑道:“你現在應該懂了吧?你祖父遲遲未遷都,並非是擔憂這些人反對。”
“那又是為什麽?”
朱瞻基臉上滿是疑惑,下意識地問出口。
既然不是因為文臣反對,而且早已決心遷都,換了別人,恐怕早就迫不及待遷過去了。
“你祖父其實是害怕。”
姚廣孝輕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他害怕的不是文臣,而是到了南京後,見到你曾祖父,怕被責怪他背叛了侄子,違背了你曾祖父指定的應天府作為國都,他想在遷都前做一些政績,讓曾祖父認可他,從而安心遷都。”
“所以,祖父一直沒遷都,隻是為了求個心安?”
朱瞻基聽完,心中豁然開朗。
老實說,這樣的話也隻有眼前的和尚敢直截了當地告訴他。
換成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糊塗父親,也不敢如此評價皇帝。
姚廣孝見朱瞻基明白了,便點點頭,笑了。
“依你看,若有一座比應天更為宏大、優越的順天府,對你的祖父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是好事。”
“一旦有了這樣一座更勝應天的順天府,祖父遷都的理由便會更多,那時他的內心也會更加安定。”
朱瞻基話音剛落,略感驚訝地抬起頭,正迎上姚廣孝嘴角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笑意的臉龐,忍不住皺眉瞪眼。
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中了這老和尚的圈套。
果然,話音未落,姚廣孝便笑著說道:“聽你這麽說,看來你是同意再次擴建順天府了?那麽關於水泥和錢糧之事,還得勞煩你多費心思啊。”
朱瞻基:“……”
我是不是該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果然這世上許多糟老頭子都差不多,沒一個好東西。
正所謂人老成精,越老越狡猾。
朱瞻基此刻意識到自己遇到了勁敵。
平日裏他總能一步步設局讓別人入套,今日卻被眼前這老和尚反將一軍。
什麽叫比應天更大的順天府?什麽叫再次擴建順天府?
不就是瞧見了水泥,才想把順天建得更宏偉些嗎?
還有,什麽叫自己不反對?水泥和錢糧的事,難道不該自己操心?
這老和尚不過是問了幾句話,幾番對話間便不動聲色地把人引入歧途。
身為朱棣的孫子,祖父正渴望名正言順地遷都順天。
而自己手中正好握著能助祖父達成心願的籌碼,這忙豈能不幫?
畢竟姚廣孝說得再明白不過,祖父隻求心安理得。
此時不幫便是不孝,要是祖父知道了,說不定會立刻停止北伐,回過頭來教訓自己。
他對祖父的性格了如指掌,有些事換了別人或許做不出,但祖父必定能做到。
“大師,你未免太過分了吧!”
想通這一切後,朱瞻基看著姚廣孝的眼神滿是無奈。
“這遠遠不夠。”
姚廣孝聽罷笑了起來:“有了水泥,我覺得順天府四周的城牆值得好好修繕一番,之前的一些構想也能付諸實踐了。
我聽說你跟戶部關係不錯,跟夏原吉也很熟絡,看來戶部的錢糧還得靠你去說服。”
“你就直接讓我掏腰包不行嗎?”
朱瞻基聽了這話,一臉無奈,讓他去遊說夏原吉,夏原吉那種吝嗇的人,沒點實際利益,想都別想。
姚廣孝搖搖頭道:“這不成,修順天府是朝廷的事,錢也得朝廷出。”
停頓片刻後,他又補充道:“待會兒我會向皇上呈遞奏折,說說水泥的事,這種東西作用非凡,說不定北邊的城池都要大修,你也得督促周忱提升水泥產量。”
“好吧,您是師父,您說了算。”
朱瞻基撇了撇嘴。
姚廣孝見狀,嘴角微揚:“你也不必這樣,參與修建順天府對你而言也是好事。”
朱瞻基點點頭,自然明白姚廣孝的意思。
順天城是他祖父的故鄉,修建順天城如同修繕祖屋,肯定會在祖父那裏增加幾分好感。
不過他對這些不在意,但也未拒絕姚廣孝的提議。
姚廣孝見狀笑了笑:“沒事別的事,我先走了,記得讓工部送些水泥到雞鳴寺,再安排個懂水泥的工匠過來,我有些想法要試試。”
“好,我馬上讓周忱給你安排人手和水泥!”
朱瞻基點頭,對姚廣孝要驗證的東西充滿好奇,不知這位老和尚會用水泥做什麽。
剛想問問,姚廣孝忽然想起什麽,又補了一句:
“對了,前幾天讓你找人看相的事,我最近有空,你可以把人帶過來讓我看看。”
“老和尚,你真會看相?”
朱瞻基聽了,眼睛一眨,好奇地問。
姚廣孝臉上浮現出一抹神秘的笑意:“信則有,不信則無!”
話音剛落,他轉身便上了先前來的馬車,駕車的是個年長的和尚。
等到姚廣孝坐上馬車,連朱瞻基都沒多瞧一眼,直接拉動韁繩趕著馬車前行。
“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瞻基望著馬車離去的方向,欲言又止。
他原本還想問問這老和尚打算用那水泥做些什麽呢。
不曾想這老和尚根本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如何?”
朱高熾見朱瞻基與姚廣孝交談完畢,便走過來,帶著些許好奇詢問。
剛才兒子與姚廣孝對話時,他並未跟隨,因為他清楚,有些話自己在場時,姚廣孝是不會說出來的。
聽到父親發問,朱瞻基明白父親關心的是什麽,稍作停頓後說道:“放心,修建從應天到順天的水泥路,這位大師定會支持您的。”
修建這條水泥路是一件好事,隻要水泥質量過關,身為負責修建順天段的姚廣孝不會拒絕。
雖然姚廣孝未提及此事,但朱瞻基已然猜到他的態度。
“這樣就好。”
朱高熾聽罷點點頭,嘴角浮現笑意。
有了姚廣孝的支持,這條水泥路的事基本無虞。
他心中自然十分高興。
大明首條水泥路完工,並未舉辦過於隆重的儀式,但到場觀禮之人中不乏平日裏身著緋袍的官員。
此事影響頗大,加之水泥展現出的神奇功效,不少愚昧之輩稱其為神跡,更有甚者獲知消息後攜帶香爐前來跪拜。
尤其是朱高熾和朱瞻基留在水泥路上的手印和腳印,
雖未如朱瞻基所料成為網紅打卡地,卻被不少人用紙拓下這兩人的手印和腳印帶回家裏,預備將來供奉。
朱瞻基得知此事後也哭笑不得,本隻是隨意為之,卻沒想到被當成珍寶,不過轉念一想,他也覺得合情合理。
畢竟將來若自己與父親登基為帝,這便是兩代留下的印記,自是帶有龍氣。
與此同時,位於應天的大明日報亦未停歇。
隨著儀鳳門至長江碼頭水泥路的建成,報社記者迅速行動起來。
如今的報社,在朱瞻基多次向朱高熾提出建議,並完成近期擴建後,已不再是初創時那般簡陋,而成為一個真正的正規機構。
報社內分工清晰,設有一線記者、負責撰寫與修改稿件的編輯等職位,僅應天總社的員工就超過百人。
此外,還有十餘位副主編、幾位主編,以及後勤保障人員。
擴建完成後,印刷廠配備了將近五十個印刷台。
整個報社的員工數量接近三百人,每日印刷的報紙數量達五十萬份以上。
如此大量的報紙投放市場,除了需要增加報童的數量,還新增了上百個固定報亭。
這些報亭由專人管理,旨在為那些喜歡固定地點售賣報紙的人提供便利。
此事起因於朱高熾曾向朱瞻基提到有人為了搶購報紙會堵塞報社大門,朱瞻基由此想出了設立固定報亭的辦法。
報亭位置固定,每天在報社開門前,便會將當天的報紙提前送至各亭。
雖然這種方式可能並不比堵門更快,但因其位於人群密集區域,相對而言更方便,因此很受歡迎,報亭一開張便湧入大批買報者。
水泥路的建設吸引了眾多記者前往采訪。
盡管這些記者隸屬於同一報社,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競爭。
每位記者記錄的內容雖大致相同,但由於個人視角的不同,文章的趣味性和深度也不盡相同。
而且,一旦文章被選用發表,報紙上會標明原作者的真實姓名或筆名。
這樣一來,即便報道的是同一件事,記者們依然會激烈競爭。
畢竟自古以來,文人之間的相互輕視並非罕見,競爭與比較始終存在。
若自己的文章得以刊登,自然會被認為更有才華。
這實際上也是朱瞻基為了讓記者如實記錄事實,避免胡編亂造而采取的一種方式。
因為參與記錄的人數眾多,一旦有人虛構內容,必然會在文章中顯現出差異。
隨著記者們的迅速行動,一夜之間,報社便誕生了數十篇有關水泥路的報道。
這些文章有的內容相近,有的角度獨特。
經過精心挑選,並由總編朱高熾審定後,新的一期《大明日報》終於正式出版。
次日晨光初露之時,一輛輛滿載報紙的馬車便駛向應天各地的報攤。
“賣報啦!賣報啦!大明日報今日頭條:首條水泥大道昨已啟用,全長一千三百五十七步,四裏有餘,堅固似鐵,馬車往返不過片刻。”
天色微明,公雞尚在啼叫,身著小棉襖、背著繪有皇室特製標識挎包的報童已穿梭街頭巷尾,開始一天的勞作。
隨著時間推移,應天居民對這些寒冬清晨便奔走吆喝的報童愈發熟悉。
錦衣衛時常出現在他們身旁守護,加之早先一些滋事的地痞流氓因禍入詔獄後再無音訊後,人們對這些略顯單薄的報童雖談不上尊敬,但也不至於惡語相向或欺淩。
且報紙低廉,僅需一文錢,部分無暇前往報攤者,會預先與報童商定,以額外支付一文錢或其他形式酬謝的方式,請報童將報紙直接遞送到家。
久而久之,報童的身影幾乎成為應天一道獨特風景線,每日準時響起的呼喚恰似鬧鍾般提醒人們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喜歡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請大家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