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張豐大爺
字數:4402 加入書籤
第 46章 張豐大爺
一
第二天,父親要去看一下吳老板石粉廠。他現在冷靜下來,要幫兒子甄別合夥人了,莽撞的兒子不能再有任何一個閃失了。父子倆騎著摩托車一路往西,很快到了石粉廠,這是離鎮子很遠的一座小山上,三間水泥平房算是辦公室。一排水泥瓦搭建的簡易棚子,分別是消防池,球磨機,分裝車間,成品庫,這是一家毫無技術可言的石粉廠。但正是這裏的石粉礦儲量豐富,這座山的溝溝坎坎裏邊有很多這樣的石粉廠。
吳老板看到張家父子過來,便熱情款待,中午特地給飯店打了電話,送了幾道“野味”,白酒,啤酒都備了好幾筐,飯菜很快上來。吳老板便招呼海山父子開吃,熱情而豪爽。
張海山一邊聽著吳老板的規劃一邊敷衍地點頭說對對對,這讓誌平感覺到父親對合夥人還算滿意,於是不知不覺放下心來,喝了兩碗啤酒。
酒足飯飽後,父子倆作別石粉廠的吳老板。
回到家剛下了車,父親便連連搖頭說吳老板太奸詐。說到投資隻字不提,隻提供場地,工人生產。等你派人過來手把手教會做瓦技術,那都是他家的工人,這樣的結果想都不要想,等他學會了,還不是一腳把你踹了。
那個老東西太狡猾,留個平頭,鷹鉤鼻子,一看就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家夥。
母親聽說老吳是鷹鉤鼻子,便想到村裏的老支書,說鷹鉤鼻子都沒好東西,跟田書記一樣陰損。父親立馬接過話來說,比田書記厲害多了,大隊書記也幹不過他。
誌平便徹底泄了氣,他在心裏也說不出反駁的理由。畢竟在生活閱曆上,他沒有父親老練。
父親也隻是讓他暫停跟老吳合作,等他慢慢找到合夥人再說,反正在家多休息幾天,不用操之過急。父親在心裏否認了這個比大隊書記還陰損的老吳,卻想起了另外一個也做過蓮塘大隊幾年書記的遠房親戚:張豐,一個比他小幾歲的遠房兄弟。
張豐早幾年接替父親的職位,幹了幾屆書記,但因為人太憨厚,不會左右逢源的處理鄉村雜事,沒幹兩年就下來了。
而且此人忠厚善良,又是遠房本家,如果讓他來跟兒子合夥,真是太合適不過了。
很快父親跟著誌平去找了張豐了,正在釣魚的張豐聽到海山二哥找他,立馬趕回來。等張峰聽明白海山二哥的來意後,便讓老婆去鄰村把舅哥叫過來,中午陪二哥吃個飯。
至於辦廠的事,再慢慢說起。父親毫不隱瞞,把誌平在環湖的前前後後,所有的事情都說了,並且說了以後辦廠打算,連石粉場吳老板都說了。張豐聽後隻一味感慨誌平,太年輕太衝動了。聽說了菱鎂瓦的銷量前景,張豐倒也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飯後張峰說要再商議商議,畢竟是大事。走的時候父親還拉著張豐的手久久不放,順以後他就是瓦場的大靠山了,說得張豐眉開眼笑。
看到父子倆離開後,張豐的小舅哥提醒張豐:“要不我去湖濱那邊打聽一下吧,因為你們現在合夥了,就要多問問誌平。這小家夥是不是靠譜,反正我在那邊開車拉貨很多年,也能問道。”
張豐老婆立馬說道:“那太好了,麻煩舅舅跑一趟,問問具體情況,我們也好放心些。”
舅哥正襟危坐的半天沒說話,他在想如何去湖濱,又想如何找環湖的人問問張誌平。半天舅舅才說:“現在親戚合夥,就怕最後連親戚都沒得做了。我看了一下,他們父子倆還不錯,但也要訪一訪呢?”
張豐當然放心海山二哥,隻是舅哥答應打聽一下,也是讓他們安心的好事情。
第二天,小舅哥回來後告訴張豐,父子倆所說大體事實,廠裏對誌平的評價也不錯,人比較踏實。
一番話讓合夥人終於雙向考察完畢,誌平覺得的張豐大爺雖然不是理想中有幹勁,有能力的人,但大爺憨厚樸實的模樣也不至於讓他失望。
這時誌平想到還有一套做瓦用的測量儀器在是石粉廠,便最後一去了一趟吳老板那裏。
吳老板看到誌平過來,表情無限失落,最後一次爭取張會計要多方麵谘詢,不能聽沒做過企業的人講的話,做企業跟田裏種莊稼兩是回事呀?
誌平明白,吳老板猜測到誌平聽父親的話,不願跟他合作了。但誌平心裏也確實反駁不了吳老板的說法,他在心裏暗暗比較過張豐大爺和吳老板,大爺讓他更踏實,更放心。但吳老板是做企業的人,他一定會帶著誌平打天下。
最後說服誌平的理由是打下來的天下,如果遇到一個不讓你放心的人,那打的天下又有什麽意義呢?最後誌平還是否定了吳老板,拎著一套測量儀頭也不回的走了。
誌平騎著車在無邊的曠野上駛過,身後是越來越遠的石粉廠。自此,他和吳老板就是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
一切都準備妥當時,已是春末夏初了,張豐帶誌平看了個沿馬路的廠子。這是早年間的一個鄉鎮企業,40多萬平方米的廠區,前麵是一排辦公樓,緊鄰辦公樓的是一幢宿舍平房,後麵全部是帶行車的大車間,算是標準化廠房了。誌平當時就得很疑惑,說自己的瓦廠用不到這麽大車間。
張豐笑了,他說這裏原來是鑄造廠,現在倒閉了,我們可以租幾個車間來做瓦。
誌平才明白的哦哦,原來如此。
晚上張豐帶誌平去見了轉租鑄造廠的人,交了5000塊錢一年的租金,簽了協議。至此,場地落實下來了。
誌平去了趟亂石澥,把鋼瓦模和所有的書籍,桌椅用車子拉了過來。因為叫去的車子小了點,最後有一個電腦椅實在裝不下,便叫曉月坐中巴,一路輾轉的帶回來。
晚上曉月把自己的物品都整理歸位後,她小心地告訴誌平,下午她走了很多路。就因為中巴車並不到鑄造廠,司機在小鎮上就把她和電腦椅子丟下來了,她一個人扛著椅子走一段歇一段,終於把椅子帶回來了。
“那你不能包一個三輪車過來嗎?”
“要20塊錢呢。我想著我累一點就是了,省20塊錢吧。”
曉月說的臉上揚起得意而滿足的笑容,那一刻,誌平忽然發覺自己是不是對曉月要求太嚴格了,以至於曉月走了那麽遠的路,吃了苦頭還不覺委屈,反而覺得是辦廠創業,累一點也值呢!
如果在環湖瓦廠,誌平一定會上去抱住曉月,安慰或者鼓勵她的話。但現在他什麽也不想說,覺得還有許多事情沒做,時間已經很晚了。他沒有時間陪曉月說話,簡單地抱一下也沒功夫呢!
等他把電腦桌和檔案櫃擺放好,帶回來的書也碼放整齊。他坐在旋轉的電腦椅上,誌平心中莫名的激動起來,終於兜兜轉轉,他離創業夢想更近了。
他前兩天告訴了曉峰姐夫,找了老家的張豐大爺合夥了。沒想到姐姐說:“大爺啊,那也挺好的。”
誌平聽不明白姐姐那句挺好的,到底什麽意思?隻覺得有些意外。難道姐姐姐夫他們不入股了嗎?姐姐隻是客氣說一句場麵上的話?
然後沒想到的是,過了兩天,姐夫和姐姐張雲一起帶錢過來入股了。張豐聽說誌平姐夫從糧站下來入股,也很開心,覺得以後的市場從糧站打開局麵可能性就更大了。
本來他對這種瓦廠還是戰戰兢兢,隻覺得誌平太年輕了,不牢靠。現在有姐夫過來,像是走夜路,遇到一個同行的人,便十分融洽了。
三人合夥,誌平很慎重的起草了一份合夥協議,因為考慮到三人都是親戚,他把家族利益放在前頭。
誌平和大爺,姐夫的持股比例是433,一共十萬元,然後是財務的支出,審核和負責現金收支的三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原始股東的架構了,也是誌平在心裏一直琢磨著“一諾瓦廠”的雛形了。
誌平仔細想過,為什麽姐夫這麽久一直沒有決定入股,僅僅隻是他開始跟大爺合夥幹了,姐夫便立馬帶著錢過來。
誌平思來想去認為,很多事情如果隻停在談判桌上談,不知道談多久。而投入實戰後,就隻有一條路好走,便是往前衝。他突然覺得,現在無需考慮太多的困難,破釜沉舟,自絕後路,這也是年輕人的不顧一切的銳氣吧?
喜歡青春甜的要命請大家收藏:()青春甜的要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