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丈八的騎矛

字數:4255   加入書籤

A+A-


    羅馬軍在培希努休整數日。一方麵是使四千羅馬軍得到休整,恢複體力,適應高原氣候;另一方麵是阿貝金納派出使者去到安卡拉報信,提前通知加拉太國王德奧塔魯斯做好迎接準備。
    發明四角馬鞍之後,小盧西烏斯又找了一家鐵匠鋪打算給自己打造一副鐵馬鐙。讓他驚訝的是,此時的加拉太能鼓搗出人造石卻沒有“液態鐵”。因為這群凱爾特工匠沒辦法把爐溫加熱到鐵的熔點。
    無奈之下,他隻能和鐵匠一起揮舞鐵錘舞動鐵鉗硬生生給自己拗出一副鐵馬鐙來。
    都說眼睛是懶漢,手是好漢,沒想到確實如此。小盧西烏斯以為會很困難,可上手後發現也不太難,就是把一塊燒紅的鐵塊打成鐵條,然後彎成一個圓圈而已。
    不過,也不是全無收獲。由於加拉太在小亞細亞地區長期和希臘人打交道,他們製造長槍的技術非常精湛。小盧西烏斯便定做了一柄長槍。其實就是湊合著能用的或勉強能叫騎矛的武器。這柄騎矛適合騎馬作戰,衝陣用的,一丈八尺,約合後世長度的四米一五到四米半。
    小盧西烏斯是非常清楚兵器長度的,因為有順口溜:七尺槍、八尺棍,長矛一丈零八寸。七尺槍八尺棍這是步兵用的,長矛一丈零八寸這是步騎兩用的。
    看到小盧西烏斯腳上踏著馬鐙,手中拿著一柄四米多的騎矛,阿紮德樂得前仰後合。
    昨天還滿臉沮喪,僅僅過了一個晚上,今天卻十分高興活躍起來,整個人精神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主人,你這打扮真是有意思。看看你手中的那個大家夥,你為什麽不在槍尖上挑起一麵旗子?這麽一來,在安卡拉都能看得到啦!”說罷,阿紮德哈哈大笑起來。
    “都說了,不讓你叫主人了。”小盧西烏斯說,“我都放你自由了,你叫我主人幹什麽?”
    對於“主人”這個稱呼小盧西烏斯是非常討厭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有平等思想的他反對奴隸製,不喜歡別人叫自己主人。
    次要原因就有些難以啟齒:上高中的時候小盧西烏斯數學成績非常差,拖了班級後腿,數學課任老師恰好是班主任,為此沒少給他穿小鞋,甚至動不動還攮他幾句難聽的,言語霸淩他。上了大學後,由於要去參加全國比賽而放棄很多校內比賽,小盧西烏斯和係主任發生的衝突就更多了。主任和主人兩個詞的發音非常接近,小盧西烏斯在心理上厭惡主任這個詞,便也不允許別人喊自己主人,聽了惡心,想吐。
    “那叫什麽呀?”
    “叫哥。”
    阿紮德聽罷頓時小臉一紅。長時期處於卑微地位的她,叫不出口這個哥字,便換了個話題,繼續問:“你這長槍也太長了吧?能用上嗎?”
    “老妹兒啊……”小盧西烏斯突然說了一句中國東北方言,旋即搖了搖頭,用拉丁語說,“阿紮德,這是打騎戰用的。”
    “騎戰?”阿紮德不明白,以她的見識她不明白怎麽會有騎戰的,“主……閣下,閣下的意思是騎兵之間對衝?”
    “聰明!當然了。你真是一點就通。孺子可教也!!”
    阿紮德擰眉毛思索,漂亮的碧眼閃爍不停,“即便如此這是不是也太長了些?”
    小盧西烏斯笑著說道:“我現在是立著拿的,你看我放下是不是就不長了?”
    說罷,小盧西烏斯雙手持矛,演示給阿紮德看。
    他雙手端著的這柄馬上使用的長矛是一丈又八尺,差不多四米半。這個長度不是小盧西烏斯發明的,他是按照中國古籍記載的來製作的。
    古語有雲:矛長一丈八尺曰矟,言其矟矟,便殺也。
    小盧西烏斯給阿紮德演示了一下刺殺動作。阿紮德發現騎矛雖然長,但是作戰距離並不長。
    首先並不是用手握住長矛的尾端,如果握住尾端,重心便全在前頭,是舉不起長矛的,所以後麵怎麽也要留出一米來保持平衡。
    其次,兩隻手也不可能握在一起,需得一前一後,雙手握持矛杆的位置前後也需要留出一米,如此一來四米半的長矛攻擊距離也不過兩米半而已。
    再次,由於騎在馬上,馬頭和馬頸還有將近一米的距離,敵人的騎兵馬頭和馬頸也有一米的距離,加在一起就是兩米。如此一來,四米半的長矛便隻有半米的刺殺距離了。
    “看到了吧?”小盧西烏斯問。
    “看到了,閣下。”阿紮德說,“這麽看來確實……你的長矛並不長。”說罷不知道阿紮德想到了什麽捂著嘴咯咯咯笑個不停。
    小盧西烏斯繼續說到:“這麽長是必須的,其實還可以再長一些,越長越好,隻要能拿起來,能用就行。”
    小盧西烏斯雖然沒學過騎術,更不是馬術運動員,但他畢竟穿越前是這個圈裏的,知道很多。四米長的騎矛是必須的,漢末三國的猛將張飛張翼德並不用丈八蛇矛,但是用矛是肯定的,而且也是四米多長,不然他難當猛將之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真正使用四米多長的丈八蛇矛的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名將陳安。四米長矛並不是最長的,南朝羊侃有一柄“折樹槊”長達六米。兩騎將對決,丈八蛇矛對上折樹槊,落馬的定然是蛇矛一方。畢竟一寸長一寸強。
    “可是,閣下,現在也沒有這麽打的。”
    小盧西烏斯笑著說:“那是因為現在主要是騎兵對付步兵。如果步兵有長矛,騎兵就射箭,如果步兵是用短劍,那騎兵就使用長矛突擊,我和你比武時的那種長矛不過十個羅馬尺而已,比我現在的這個短得多的。如果騎兵對上了,兩匹馬的馬頭撞在一起,騎士的長槍也紮不到對方身上。那就必須把馬橫過來,兩名騎士側著身子打。沒辦法,矛太短。”
    “要是側著打,那就沒有衝擊力了。”阿紮德說,“而且……真要是側著身子打也容易掉下來。”
    “是啊,不過側著身子打是完全可以的。現在你覺得會掉下來那是因為沒有這個。”小盧西烏斯給阿紮德展示了一下馬鐙。
    阿紮德莞爾一笑,“閣下,難道這不是因為你……”
    “你想說什麽?”小盧西烏斯笑著說,“你不會是想說,馬鐙是因為我騎術不精所以才發明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這個漂亮的薩爾瑪提亞女性沒有扭捏,竟然點了點頭。小盧西烏斯不怪阿紮德,因為這就是事實。
    曆史的發展往往是很多偶然因素造成的。馬鐙的發明就是如此。最早使用馬鐙的應該是東吳,一個非常不擅長騎馬區域的人民發明的東西。
    都說北人善騎,南人擅舟。南方的東吳不太擅長騎馬,為了能夠上下馬方便就發明了單側馬鐙。再後來不知道是誰又在此基礎上發展成了雙側馬鐙。
    馬鐙的發明並不是有人知道它將會改變整個戰爭的形態所以才將其發明了出來,沒有人能夠預測到數百年以後會發生的事情,即便是預測幾十年的也很少見。馬鐙的發明不過就是一個為了生活方便而鼓搗出來的小東西而已。
    阿紮德看著馬鐙忍不住發笑,根本不覺得馬鐙有什麽了不起的,反而因為小盧西烏斯騎術不佳發明馬鐙而暗暗嘲笑,這實在是太正常了。
    既然阿紮德看不上馬鐙,想來其他民族也看不上這東西,很有可能一些人會認為借助馬鐙上馬根本就是恥辱,真正的騎士就該有騎士的樣子,夾緊馬背,拒絕使用馬鐙。
    “很快你就會知道馬鐙的厲害了。”
    “真的?”
    “當然了,不過你得有耐心才行。”小盧西烏斯又笑著問阿紮德,“我讓你辦的事你可還記得?”
    “閣下放心我都記著呢。”阿紮德一邊說一邊掏出一個袋子來,嘩啦啦直響,裏麵裝著的是銀幣。“一出發我就辦,沒有銀幣也能成,有了這些就一定能成!”
    喜歡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請大家收藏:()羅馬暴君:我用京觀堆出個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