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真空標本
字數:4736 加入書籤
第一節 同步軌道
黑暗。
絕對的黑暗。
然後——
一點微弱的藍光在視野邊緣亮起,像老式顯像管電視機剛啟動時的熒光。陸遠的意識從混沌中浮出,最先恢複的是聽覺:
滴——
滴——
規律的電子音,像是心電監護儀的聲響,但更尖銳,帶著某種金屬質感。
他試著睜開眼。
右眼率先恢複功能——玉琮的網格視野自動激活,青綠色的光線勾勒出一個狹小的空間輪廓。這不是醫院,也不是任何他熟悉的環境。弧形艙壁上布滿儀器,顯示屏泛著冷光,角落裏固定著一台老式收音機,調頻指針停在92.4hz的位置。
左眼的視野隨後恢複。
透過艙壁上的圓形舷窗,他看到了地球。
不是照片裏那種完美的藍白色球體,而是一道弧形的邊緣,大氣層像半透明的紗巾包裹著下方的陸地。長江如一道青銅色的刻痕,蜿蜒穿過版圖。
太空。
他在太空。
這個認知讓陸遠的呼吸驟然急促,但奇怪的是,沒有窒息感。他低頭看向自己的胸口,發現一套改裝的航天服——不,不是穿著的,是融合的。
青銅樹枝從他的鎖骨下方穿出,分叉的枝椏與航天器的金屬骨架纏繞在一起,像是某種共生的根係。右臂已經完全骨瓷化,青白色的裂紋裏流動著液態金屬,在真空中凝固成細絲狀的結構。左臂尚且保留著人類皮膚,但皮下浮現出密密麻麻的甲骨文,那些文字像活物般蠕動著,隨著他的脈搏明暗變化。
"滋……頻率穩定……"
機械女聲從艙壁的某個揚聲器裏傳出。陸遠轉動眼球右眼的玉琮已經與航天器的觀測係統直連),看到七本巨型《少年科學畫報》懸浮在舷窗外,排列成北鬥七星的形狀。
1958年創刊號的封麵正在滲出青黑色液體,那些液滴在真空中保持完美的球形,內部閃爍著dna雙螺旋的光影。1985年7月刊的基因圖譜已經變形,堿基對序列重組成了青銅神樹的紋樣。
最恐怖的是2023年最新一期——封麵是他自己在三星堆發掘現場的照片,但畫麵裏的他右手已經骨瓷化,正將一塊青銅碎片按在喉結處。照片的背景裏,其他考古隊員的眼白全部變成了玉琮的青綠色。
雜誌自動翻頁的瞬間,陸遠的右眼突然劇痛。
玉琮的網格視野穿透紙頁,顯示出"讀者來信"欄目裏父親的手寫文字:
"當七重頻率在真空中共振,青銅將會開花。"
文字下方附著一張模糊的照片:年輕的父親站在某種巨型青銅結構前,手裏捧著台紅燈牌收音機。照片角落的日期顯示是1985年7月15日——他死亡的前一天。
陸遠想移動身體,卻發現青銅樹枝已經與航天器的控製係統融合。他的每一次呼吸都會引發艙內氣壓的微妙變化,儀器顯示這些波動正以92.4hz的頻率向地球發射信號。
舷窗外,那本1958年的雜誌突然劇烈抖動。封麵上的dna圖案裂開,露出裏麵中空的結構——不是紙頁,而是用無數青銅器碎片熔鑄的蜂窩狀容器。
每個蜂窩裏都蜷縮著一具身穿老式防護服的屍體。
第二節 軌道回音
航天器的外置傳感器捕捉到一組異常震動信號。起初陸遠以為是太空垃圾的撞擊,但當聲波數據通過玉琮視覺重構後,他看到了難以置信的畫麵——在距離航天器三百二十公裏的同步軌道上,漂浮著七個青銅編鍾。
這些編鍾排列成北鬥七星形狀,每個鍾體表麵都刻著《少年科學畫報》的出版日期。1958年的那個編鍾最為古舊,銅綠斑駁的表麵還能辨認出創刊號的dna雙螺旋圖案;2010年的則嶄新得詭異,鍾鈕處纏繞著與航天器上相同的青銅樹枝。
真空無法傳聲,但陸遠的骨瓷右手卻接收到了它們的震動頻率。那些波動通過青銅樹枝傳導至他的胸腔,在金屬化的肺葉間激起詭異的共鳴。七個頻率,正好對應人類聲帶的七個基礎音階。
當他的視線聚焦在編鍾表麵時,玉琮視野自動放大,穿透青銅外殼看到了內部結構——每個編鍾裏都蜷縮著一具屍體。從五十年代的老式防化服到現代航天服,七具屍體如同被凍結在時光膠囊中。最年輕的那具穿著2010年的艙外航天服,麵罩下是張與陸遠有七分相似的臉。
第七個編鍾突然劇烈震顫。陸遠的喉骨不受控製地共振起來,聲帶撕裂般的疼痛中,他"唱"出了一個超出人類聽覺範圍的音階。纏繞在航天器上的青銅樹枝應聲而動,如毒蛇般刺向最近的那本雜誌——1985年7月刊。
封麵被刺穿的瞬間,陸遠經曆了時間回溯:
他變成七歲的自己,正趴在703所實驗室的門縫上。透過那道縫隙,他看到父親顫抖著舉起手術刀,刀尖抵住喉結。示波器屏幕上的聲紋圖譜突然扭曲,變成北鬥七星形狀。而桌上的《少年科學畫報》正在滲出青黑色液體,浸濕了刊載基因工程突破報道的那一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滋...第七次采樣完成..."
父親的錄音將他拉回現實。航天器的顯示屏上,信號接收器正鎖定在92.4hz頻段。陸遠突然明白,這不是普通的無線電頻率——而是青銅器的語言,是那些沉睡在編鍾裏的屍體們持續發送的呼喚。
骨瓷右手自動調出航天器的深層控製係統。在加密日誌裏,他發現了2010年12月15日的記錄:
"北鬥三號g7星搭載特殊載荷入軌,實驗代號"喉骨"。載荷包含七組青銅共振器,頻率覆蓋92.392.5hz..."
日誌末尾附著父親年輕時的照片,他站在某座青銅結構前,手裏捧著台紅燈牌收音機。照片背麵用血寫著:"當七子歸位,聲紋將打開最後的鎖。"
第三節 真空播種
七本雜誌在真空中緩緩合攏,像一朵金屬花苞收緊了花瓣。青銅樹枝纏繞著陸遠,將他拉向這個由紙張和青銅構成的詭異核心。
當他的骨瓷右手觸碰到花苞表麵時,雜誌的切口處突然滲出細密的青銅絲,像活物般纏繞住他的手腕。那些絲線冰涼刺骨,卻又帶著某種詭異的柔軟,仿佛在試探他的血肉。
花苞中央緩緩打開。
裏麵不是紙頁,而是一層又一層熔鑄的青銅,像是某種古老器物的內膽。最深處放著一台老式紅燈牌收音機,外殼已經鏽蝕,但調頻指針仍固執地停在92.4的位置。
陸遠的手指不受控製地伸向收音機。
在觸碰的瞬間——
他看到了真相。
不是幻覺,不是記憶,而是直接灌入意識的畫麵:
1985年的實驗室裏,父親和另外六個人圍成一圈。他們麵前擺著七台紅燈牌收音機,每台都拆開了外殼,露出裏麵被改造過的結構——原本該是電路板的位置,嵌著一塊人類喉骨。
父親的手術刀劃開自己的喉嚨,取出的卻不是普通的軟骨,而是一塊泛著青銅光澤的骨片。他將它放入收音機時,骨片上的紋路突然亮起,像電路板上的導線般閃爍。
"這不是自殺。"畫麵裏的父親抬頭,目光穿透時空直視著陸遠,"是封印。"
收音機突然自動開啟。
沒有雜音,沒有電流幹擾,隻有七個不同年齡的陸遠同時開口的聲音:
"非攻血脈,以聲載道。"
纏繞在航天器上的青銅樹枝劇烈抖動,枝條頂端裂開,綻放出七朵金屬花。每朵花的花瓣都是《少年科學畫報》的封麵,花蕊處則是一把青銅鑰匙。
鑰匙自動脫離花心,朝著七顆北鬥衛星飛去。
陸遠轉頭看向地球,在玉琮的視野中,長江流域的七個考古遺址突然亮起青綠色的光。光芒匯聚,形成一幅巨大的星圖,與太空中的青銅編鍾陣列完全對應。
同步軌道上,那些裝著屍體的青銅編鍾一個接一個裂開。
裏麵的"人"睜開了眼睛。
他們的瞳孔裏,閃爍著和陸遠右眼一樣的玉琮光芒。
喜歡土夫子自傳請大家收藏:()土夫子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