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金光仙控水官 道衍和尚布糧陣
字數:4133 加入書籤
金光仙控水官 道衍和尚布糧陣
定場詩:金鱗翻浪覆糧舟,玉帳籌謀布九州。截教餘仙操水令,人間粒粟化戈矛。千倉萬廩凝民望,八鬥五車聚國謀。莫道仙官能控水,民心作壩自東流。
第一折 漕糧再劫:金鱗翻波覆舟船
且說運河之役後,天下漕運方得稍寧,誰料山東臨清段忽生異象:三月春雨本應潤物,河水卻泛著金光倒灌農田,千頃麥苗轉瞬化作澤國。更奇在運糧船隊,行至東昌府時,船頭 “護世” 糧旗竟被金鱗怪風卷碎,百艘糧船如落葉般打轉,艙中漕糧遇水即化血漿 —— 此乃截教 “癸水蝕糧陣” 顯形,陣主正是當年萬仙陣中 “金光仙”,此刻化作水官模樣,頭頂雙角嵌修羅族 “血河晶”,手持 “控水令” 踏浪而來。
“朱棣!當年你借截教降將打天下,今日我便教你無糧可運、無倉可儲!” 金光仙甩動九節金鞭,河麵立現金龍十八首,每首龍嘴都噴吐 “蝕糧毒水”,所過之處糧車腐朽、糧倉生黴。漕運總督陳瑄急遣快馬報京,道衍和尚觀羅盤,見 “天倉” 星位暗滅,“天賊” 星卻大放金光,掐指驚道:“此乃截教‘控水官’重臨!金光仙本是觀音座下青獅,萬仙陣後墮入幽冥,今與修羅族合流,竟將‘水官行雨’術修成‘毒水蝕糧’邪法!”
鄭和撫著寶船舵紋,忽見《星槎勝覽》中 “西洋糧船遇海妖” 圖自行翻轉,圖上妖物竟與金光仙控水之法相通:“大帥可記得?當年在古裏國,番僧曾言‘水妖畏穀,糧氣鎮波’—— 或許可借人間糧氣破此妖法?” 道衍頷首,目光卻落在案頭 “護世定鼎印” 上,見印紐百姓舂糧圖中,米粒竟在毒水侵蝕下微微發光。
第二折 糧陣初現:千倉萬廩聚民魂
道衍急召天下糧官齊聚應天,遍查各地糧倉:但見濟南倉的 “永樂通寶” 糧封被毒水融化,淮安倉的 “漕運龍旗” 遭金鱗啃食,唯有蘇州倉的 “匠人磚” 糧囤安然無恙 —— 每塊磚上皆刻著 “護世” 紋與百姓姓名,正是當年紫禁城護世磚的同源之物。“妙哉!當年砌城磚聚萬民之力,今日護糧便聚萬倉之魂!” 道衍令匠人取糧囤磚磨成粉,拌以糯米漿、灶王香灰,製成 “護世糧符”,遍貼糧車船幫。
金光仙察覺糧氣凝聚,冷笑一聲,祭起 “四海控水幡”—— 此幡原是截教通天教主所賜,今被修羅血咒浸染,幡麵浮現三霄娘娘、趙公明等昔日截教仙神虛影,幡角卻纏著閻羅族 “餓鬼道” 鎖鏈。但見他揮幡三下,黃河、運河、淮河三水同時倒灌,形成 “三龍絞糧陣”,欲將天下糧倉盡淹水底。
危急時刻,永樂帝親捧 “護世定鼎印” 登上城樓,印中百姓掃街圖竟化作 “萬民舂糧圖”,每粒米上都映著百姓麵容。道衍趁機開壇做法,以糧車為 “地陣”,糧旗為 “天陣”,糧官手中算盤為 “人陣”,三才相合,竟在應天城外布下 “八卦糧囤陣”—— 陣眼正是李老漢等漕工運來的 “運河護糧舟”,舟中載著百姓自獻的 “百家糧”,每粒糧皆經萬人之手摩挲,自帶人間煙火氣。
第三折 金鱗鬥粟:粒米成兵破萬濤
金光仙見糧陣已成,催動 “控水令” 召來東海老龍殘魂,化出百丈水牆壓向糧囤:“人間螻蟻!縱有千倉萬粟,能擋我四海之水?” 道衍不慌不忙,命糧官敲響 “倉廩鍾”—— 此鍾鑄於洪武年間,內刻《大司農經》,鍾聲所及,糧符金光大作,每粒糧食竟懸浮空中,組成 “五穀鎮水” 四字,正是當年後稷教民播種時的先天符文。
“大帥!糧陣需借‘人心糧氣’!” 鄭和忽然指向城外,見百姓們背著糧袋、舉著灶王爺像趕來,每人皆在糧囤陣中占定方位,形成 “萬民護糧圖”。道衍頓悟,取過禦膳房的 “萬民糧鍋”,將百家糧倒入鍋中,以柴火取百姓家中灶底餘燼)煮沸,頓時飯香漫城,竟將毒水金鱗逼退三尺。
金光仙怒極,祭起 “青獅吞日幡”—— 此幡顯化其原形青毛獅子,口吐 “五湖四海之水”,直撲糧陣中心。道衍卻令匠人抬出三大殿遺留的 “護世磚模”,將糧符碎屑填入模中,瞬間鑄成 “糧魂磚”,每塊磚上皆有百姓捧糧而立的剪影。當第一塊磚砸入水牆,水麵竟浮現出當年截教弟子因嗔恨墮魔的畫麵,金光仙心中一震,控水令險些脫手。
第四折 三教歸糧:一粒粟中藏大千
恰在此時,西方蓮台現佛光 —— 觀音菩薩踏蓮而至,手中玉淨瓶灑出甘露,竟將毒水化作清泉:“金光仙,你本是我座下靈獸,為何執迷不悟?當年萬仙陣敗,皆因逆天而行;今日助修羅族斷人糧道,更是墮入無間。” 金光仙見觀音法相,雙角血晶突然迸裂,露出角根未褪的佛珠印記,控水令上的截教紋章亦開始剝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闡教廣成子亦駕雲前來,將 “玉虛杏黃旗” 展開,旗上 “護民” 二字與糧陣符文共鳴:“截教重術,當知術隨德轉;你控四海之水,可曾想過百姓腹中饑?” 二聖合力,糧陣中升起 “三教護糧幡”,幡麵繪著孔子問禮、老子出關、佛陀托缽之相,中心卻是百姓捧糧過獨木橋的剪影。
最動人在民間:老婦人捧出陪嫁的 “米缸”,孩童抱著舍不得吃的 “麥餅”,匠人捐出砌房的 “糧模”—— 千萬份心意聚成 “人間糧魂”,竟在雲端顯化出一尊 “倉廩星君”,非仙非神,卻頭戴鬥笠、肩扛糧袋,正是千萬護糧者的共相。這尊 “糧神” 踏碎三龍絞糧陣,金光仙的控水令當場崩裂,化作金粉融入糧堆,反在糧粒上刻出 “民以食為天” 的星軌。
尾折 萬倉永固:人間粒粟勝仙籌
大陣既破,河水複歸清澈,被毒水侵蝕的麥苗竟從根部抽出新芽,每片葉尖都掛著糧符金光。金光仙望著手中剝落的控水令,忽然化作青獅原形,向觀音蓮台俯首:“原來…… 當年被收為坐騎,不是屈辱,是師父怕我墮入魔道……” 觀音輕歎,以楊柳枝蘸糧陣清泉,替他洗去角上血咒:“回去吧,東海有座‘醒糧島’,可護天下漕糧平安。”
道衍撫摸著糧囤上新生的護世紋,對永樂帝道:“陛下,當年薑子牙封神,封的是仙神;今日咱們布糧陣,聚的是民心。您看這糧粒,哪一顆不是百姓汗珠子凝成?哪一囤不是萬家燈火護著?” 皇帝拿起一粒帶有人影的糧食,忽見光影中李老漢正教孫子辨認 “護世” 二字,眼眶微熱:“原來護世糧陣的陣眼,從來不是磚模符文,而是百姓們盼著吃飽飯、過好日子的心。”
遠處,孫悟空扛著金箍棒路過糧囤,見每粒米上都有自己當年偷蟠桃時的猴毛影子,撓頭笑道:“嘿嘿,俺老孫偷吃時咋沒想到,這糧食比仙桃還金貴!” 申公豹在歸墟望著糧陣金光,終於將控水令殘片熔煉成 “糧鏟”,柄上刻滿百姓舂糧的圖案 —— 他明白,真正的護世之力,不在翻江倒海的法術,而在凡人護著糧囤、守著灶台的那股子執著。
此後,天下糧倉皆立 “護世糧神” 碑,碑身刻著道衍所撰《糧陣銘》:“倉廩實,民心定;粒粟聚,萬魔平。” 每當水患將至,糧囤便會發出舂米與算盤相和的清音,護得九州糧道暢通無阻。因為世人終於懂得:再厲害的控水仙官,也敵不過千萬人把糧食捧在手心、護在心頭的那股子熱乎勁兒 —— 正如定鼎印上所刻:“一粥一飯,皆是護世真章。”
正是:
金光翻浪欲吞倉,道衍排兵用稻粱。
萬粒凝魂驚水怪,人間至味是心香。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