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滄海桑田陣紋在 漁民至今唱海歌

字數:3211   加入書籤

A+A-


    定場詩:潮生潮落幾經秋,陣紋如星綴海陬。鬼霧再興吞日月,漁歌長唱護金甌。截教遺紋凝舊夢,修羅殘咒化新愁。人間自有回天力,不向仙神借一籌。
    第一折 百年潮信:老巷傳來護世歌
    且說距鄭和寶船歸應天已逾百年,東南沿海的漁村巷陌間,仍流傳著《青蜈護漕謠》。嘉靖年間的某個霜降日,老船工陳阿公坐在礁石上,用刻著小猴印記的掃帚清掃漁網 —— 這掃帚傳自祖上李老漢,柄上青蜈鱗雖已斑駁,卻仍在月夜泛光。
    “阿公,霧又起了!” 孫女阿珠指著海麵,隻見青紫色鬼霧中浮出半截截教 “地烈陣” 旗角,浪頭裏隱約有 “截幽合璧” 的血紋閃爍。陳阿公撫著掃帚柄上的小猴凹痕,忽然想起祖傳的故事:“這霧裏藏著當年修羅族的‘血河遺咒’,得用咱們的護世號子破!”
    沿海漁村的石牆上,百年前的護漕磚紋早已與青苔融為一體,此刻卻自行發亮,將鬼霧擋在十丈外。更奇的是,海底傳來隱隱鍾聲,正是寶船龍骨上的 “萬仙舟” 殘韻 —— 原來當年鄭和歸航後,寶船龍骨被供奉在應天府,其護世紋脈卻早已融入四海潮信。
    第二折 鬼霧迷航:幽冥餘孽煉凶陣
    霧中現出身披殘破截教道袍的幽冥使者,手中 “血河斷潮劍” 纏著當年龜靈聖母的 “玄冰咒”:“百年過去,人間護世紋竟還未消?看我‘潮亡九淵陣’,教你們的掃帚再掃不動滄海!” 說罷揮劍,海水頓時逆流,露出海底無數刻著截教符篆的 “護世磚殘片”—— 正是當年被幽冥盜走的黃河磚。
    阿珠急取祖母蔡三娘傳下的 “珊瑚護世網”,網中鮫人絲與海麵鬼霧一碰,竟顯化出當年漁婦織網的虛影。“奶奶說過,網眼連民心,霧散見真章!” 她帶著漁村少女們同聲唱道:“青蜈鱗,漁家心,千針萬線織潮平 ——” 歌聲中,護世網泛起金光,將血河劍上的截教紋逐一剝落。
    孫悟空的猴影突然在網中閃爍 —— 原來當年他刻在掃帚上的印記,早已成了護世紋的 “仙媒”。“小丫頭片子,記得把號子和俺的金箍棒咒合著唱!” 虛空中傳來他的笑喝,阿珠頓悟,將 “嘿呦嗬” 的船工號子與 “唵嘛呢叭咪吽” 的佛咒相融,鬼霧竟如沸湯般消散。
    第三折 磚紋顯聖:萬代民心鑄陣魂
    幽冥使者見霧散,祭起 “截幽雙生幡”,欲召喚當年金光陣的殘魂。陳阿公卻不慌不忙,取出祖傳的 “護漕陶罐”,罐中裝著曆代船工的掃帚須、漁婦的鮫人絲,還有西洋進貢的護世珠粉末:“當年寶船能破萬陣,靠的不是龍骨,是咱們手裏的掃帚、網梭!”
    他將陶罐中的 “護世精魄” 撒入海中,海底的護世磚殘片竟自行拚接,浮出水麵形成 “民心護世牆”。每塊磚上都刻著不同時代的護世者:有鄭和船隊的船工、有西洋獻寶的使者、有近代抗倭的漁民 —— 磚紋相連,竟組成當年金光陣總圖的 “護世眼”。
    “原來陣眼在此!” 龍吉公主駕赤煙駒踏浪而來,手中 “周天潮位圖” 早已褪去仙光,化作漁村孩童們繪製的潮汐手繪本,“百年前你們以念力養陣,百年後陣紋護你們周全 —— 這便是‘護世輪回’。”
    第四折 萬念成鋼:不拜仙神拜己心
    幽冥使者揮劍劈向護世牆,卻見磚紋中湧出無數掃帚光帶,將其兵器死死纏住。阿珠趁機將護世網拋向陣眼,網心的青蜈紋與磚牆上的 “民心” 二字共鳴,海麵突然浮現出當年寶船上的 “萬仙同舟圖”,隻不過圖中仙神皆已隱去,唯有千萬凡人握掃帚、織漁網、刻磚紋的身影清晰可見。
    “你等盜走截教磚、修羅咒,卻不知這些物件到了人間,早已染上‘護世’的煙火氣!” 道衍和尚的後世弟子展開《護漕寶鑒》殘卷,書頁上的青蜈紋竟活過來,化作小蜈啄食幽冥使者的咒印,“當年截教重術,佛門重法,如今才懂:最重的是凡人不肯低頭的‘護’字。”
    孫悟空真身突然從天而降,金箍棒往護世牆下一插,竟成了 “定海神針”:“老陳頭,你家掃帚柄上的小猴印記還在呢!當年俺說過,護漕的事,俺老孫管到底!” 話雖如此,卻見他悄悄將金箍棒上的 “護漕” 印記融入磚紋,半點仙光不露。
    尾折 海歌永續:人間自有護世經
    鬼霧散盡時,海底的截教磚殘片已全部沉入漁村的護岸基石,每塊磚上都新刻了當代漁民的名字。陳阿公望著潮水退去的方向,忽然發現礁石上的青蜈紋竟與孫女的漁網紋自然相合 —— 原來百年間,護世陣紋早已不再是固定的圖式,而成了隨民心生長的活物。
    消息傳至幽冥,修羅族聖女望著手中徹底褪色的 “血河幡”,幡麵上竟自行浮現出漁村少女織網的圖案。“原來當年鄭和船隊播下的,不是陣法,是讓每個凡人都懂得‘護世’的種子。” 她長歎,命族中停止一切煉陣之舉,轉而研習 “以海為家,以護為咒” 的新道。
    截教碧遊宮前,通天教主的 “萬手護世圖” 已被風雨侵蝕,卻顯露出更深的刻痕 —— 那是千萬凡人護世的剪影,比任何仙陣都更堅固。宮中有弟子不解:“師父,為何不重築仙陣?” 通天教主撫須笑答:“人間已有活陣,我等仙神,隻需做個守燈人便好。”
    百年後的今天,東南沿海的漁船船頭,仍可見青蜈銜帚紋與小猴印記並存,船工們出海前必唱:“掃帚掃,漁網兜,世代護漕不回頭 ——” 歌聲裏,當年的寶船龍骨、護世旗、多寶塔,都化作了最平常的人間煙火,卻比任何仙法都更能鎮住四海波瀾。
    正是:
    滄海桑田換舊容,護世從來在民胸。
    仙神自有歸處去,漁歌依舊繞千重。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