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誅仙劍陣現文淵 解縉開編永樂典

字數:2605   加入書籤

A+A-


    定場詩誅仙劍氣貫文淵,永樂開編動九寰。佛魔混戰驚三界,闡截相爭震八蠻。修羅咒起幽冥暗,閻羅旗搖鬼域寒。筆落驚風雲霧散,人間正氣鎮仙班。
    第一折 文淵驚變:墨香乍起引魔蹤
    話說永樂年間,成祖朱棣詔命解縉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欲集天下典籍於一書。文淵閣內,筆墨飄香,一眾學士日夜伏案,抄錄校勘之聲不絕於耳。這日,正當解縉揮毫批注時,忽有一陣陰風吹過,案上墨跡竟化作縷縷黑氣,直衝天際。
    “先生,不好了!” 一名年輕學士麵色慘白,指著窗外。但見文淵閣上空,烏雲密布,隱隱有誅仙劍陣的紋路閃爍,那劍陣正是當年通天教主鎮教之寶,如今卻不知為何出現在此處。解縉輕撫長須,目光如炬:“此乃仙魔異動之兆,我等雖為凡人,亦不可坐視不理。”
    原來,自西遊之後,佛魔神鬼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闡教與西方佛教結盟,欲壓製截教勢力;而截教則與修羅族、鬼族、閻羅族暗中勾結,積蓄力量,意圖東山再起。此次誅仙劍陣現於文淵閣,正是截教與修羅族等設下的陰謀,欲借編纂典籍之機,擾亂人間氣運,為其大戰做準備。
    第二折 魔影重重:幽冥諸族擾書編
    隨著誅仙劍陣的顯現,修羅族的血魔將率先從陣中踏出,手中的血魔刀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腥氣:“哈哈,人間典籍匯聚之地,正是吸收人間氣運的絕佳之處!待我等破了這文淵閣,天下便盡在我等掌握!” 鬼族的鬼麵將軍緊隨其後,手中招魂幡一揮,無數厲鬼從幽冥界湧出,直奔文淵閣內的學士而去。
    閣內頓時亂作一團,學士們驚慌失措。就在此時,解縉大喝一聲:“諸位莫慌!我等執筆為劍,以墨為盾,豈會怕這些妖魔鬼怪!” 說罷,他拿起一支狼毫筆,蘸滿朱砂墨,對著厲鬼一揮,一道金光閃過,幾隻厲鬼瞬間消散。其他學士見狀,也紛紛效仿,拿起筆墨與鬼怪搏鬥。
    然而,幽冥諸族來勢洶洶,學士們雖奮力抵抗,卻漸漸不支。就在這危急時刻,天空中傳來一聲佛號,西方佛教的四大菩薩駕雲而來。觀音菩薩手持玉淨瓶,灑出甘露,鬼怪們觸之即化;文殊菩薩的青獅、普賢菩薩的白象各展神通,與血魔將等激戰在一起。
    第三折 闡截交鋒:仙陣對決震乾坤
    見佛教插手,截教的金靈聖母、無當聖母等也現身戰場。金靈聖母祭出龍虎玉如意,口中念念有詞,誅仙劍陣的威力更盛,與佛教眾人的佛光相互碰撞,天地間頓時電閃雷鳴。闡教的燃燈道人、廣成子等也及時趕到,加入戰鬥。
    燃燈道人取出定海珠,光芒四射,將截教的攻擊一一化解;廣成子揮動番天印,砸向修羅族的陣地。一時間,仙法道術齊出,佛魔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文淵閣在這場大戰的餘波中搖搖欲墜,解縉等學士在護閣仙陣的保護下,仍堅持編纂典籍。
    “此陣雖強,但我等若能找到陣眼,必可破之!” 玉鼎真人高聲喊道。闡教眾人會意,開始在誅仙劍陣中尋找破綻。而截教眾人也察覺到對方的意圖,加強了對陣眼的保護,雙方圍繞陣眼展開了激烈爭奪。
    第四折 文心鎮魔:典籍正氣破邪祟
    就在仙魔打得難解難分之時,解縉突然靈光一閃。他望著手中編纂的典籍,大聲說道:“天下典籍,匯聚人間正氣與智慧,或許可破此邪陣!” 說罷,他帶領眾學士將已編纂好的典籍高高舉起,齊聲誦讀。
    刹那間,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從典籍中射出,直衝雲霄。這些光芒蘊含著人間的智慧與正氣,竟與誅仙劍陣的魔氣相互抗衡。隨著誦讀聲的不斷加強,誅仙劍陣開始出現裂痕,幽冥諸族和截教眾人紛紛露出驚恐之色。
    “不好,這人間正氣如此強大!” 血魔將驚叫道。修羅族聖女見勢不妙,欲召回血河幡,卻發現幡上的邪惡力量在正氣的衝擊下迅速消散。闡教與佛教眾人抓住時機,合力發動攻擊,將幽冥諸族和截教的勢力打得節節敗退。
    尾折 大典功成:墨韻長存護人間
    最終,誅仙劍陣被徹底破解,幽冥諸族狼狽逃回幽冥界,截教眾人也紛紛 retreat。文淵閣在這場大戰後雖有些許破損,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卻得以繼續。解縉望著手中的典籍,欣慰地笑了:“看來,這人間正氣,才是真正的鎮魔之寶。”
    消息傳至各方,通天教主聽聞此事,不禁感歎:“人間竟有如此力量,我等仙魔,不可小覷。” 而永樂皇帝朱棣得知後,更是大力支持《永樂大典》的編纂,希望以此書傳承人間智慧,護佑天下太平。
    百年之後,《永樂大典》流傳於世,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散發著浩然正氣,成為了人間抵禦邪祟的一道堅固屏障。而當年那場發生在文淵閣的仙魔大戰,也成為了一個傳奇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
    正是:
    誅仙陣起亂人間,永樂編書正氣宣。
    佛魔相爭終有果,典籍墨韻護千年。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