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成祖立閣藏星鬥 護世法寶在其中
字數:2706 加入書籤
【定場詩】
金鑾殿上設文淵,玉軸牙簽列聖賢。
截教陰謀窺璽綬,修羅毒計蝕星垣。
三光正氣凝官印,萬姓丹心鑄陣篇。
且看龍章鳳誥裏,民心為墨寫青天!
第一折 截教夜盜傳國璽 修羅暗刻逆生紋
卻說永樂帝晏駕前,感於「靖難之役」後政務繁劇,仿宋製設「殿閣大學士」,於文淵閣藏天下圖籍,又命道衍和尚以「護世紋脈」融入閣中建製,使「文官筆鋒可鎮妖邪,閣臣謀斷能固國基」。豈知截教「盜魂童子」勾結修羅族「刻魄使者」,趁夜潛入紫禁城,盜走成祖禦賜閣臣的「文淵閣銀印」,並以「幽冥刻刀」在印背刻下「逆世紋」—— 此紋以截教「翻天印」殘片粉末混修羅族血鏽而成,專吸朝廷「正氣星鬥」。
與此同時,文淵閣藏書突然黴變,《永樂大典》「護世篇」字跡竟滲出血珠,顯影出「印毀紋斷,閣傾國危」八字。值夜學士觸書即病,掌心生「逆」字黑疤,口吐胡言:「閣中聖賢書,盡是無用篇!」道衍和尚夜觀天象,見文曲星暗若流螢,祿存星泛血光,驚道:「此乃中樞印信遭劫之兆!」
第二折 道衍夜探文淵閣 三楊魂入護世圖
洪熙帝急召內閣三楊此時楊榮已卒,楊士奇、楊溥與新晉閣臣楊善領命),卻見銀印匣中冒黑煙,匣底積著細沙般的「護世紋殘屑」。楊士奇撫印歎道:「此印乃成祖以『萬民請願書』紙灰熔鑄,印鈕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八字,本是『民心官脈』的陣眼所在!」道衍和尚取貝葉經照印,見逆世紋中藏著截教「五鬼鬧判圖」與修羅族「血蝕九宮格」,竟將印中護世紋啃噬得隻剩殘片。
是夜,道衍以「元神出竅術」攜三楊魂入文淵閣「護世藏書陣」。但見閣中二十八架書櫃分按周天星鬥,此刻卻有七架傾倒,對應「文昌七星」隱晦。楊溥觸地見字,磚縫中竟有成祖遺筆:「閣成之日,朕親刻護世紋於印璽,望後世閣臣以筆為劍,以墨為盾,護此文明一脈。」話音未落,盜魂童子突然從《漢書》中跳出,手持「吸魂筆」欲刺楊士奇元神,卻被楊善以袖中「狀元及第卷」擋下 —— 此卷乃其先祖楊榮當年殿試真跡,卷首「忠」字閃金光。
第三折 鑄印需憑千士血 護紋還仗萬民心
道衍算出,欲修複護世紋,需集「三光正氣」:日精取午門獬豸眼瞳反光,月華取天壇圜丘壇夜露,星芒取文淵閣藏書黴斑實為「文曲星碎屑」)。三楊遂率百官於日出時跪迎午門,獬豸像果然目射金光,在銀印上烙下「正」字;子時引天壇露水滴印,露珠竟凝成「清」字;再以黴斑調朱砂,由楊士奇親書「廉」字於印側。
然最關鍵處,需以「天下讀書人的浩然之氣」為引。道衍傳檄天下書院,令諸生齊抄《正氣歌》,抄本灰末匯於文淵閣銅爐,竟化作「士魂火」。楊溥取印投爐,但見爐中浮現成祖與道衍當年論政圖景,爐底更有萬千百姓捧書而拜的虛影 —— 原來護世紋的真意,乃「君與士共掌文運,士與民同護蒼生」。
當銀印再鑄成功,印麵竟自發浮現新紋:上刻文淵閣飛簷,中刻天下書院形製,下刻百姓耕讀之景,正是「天人合一、士民同心」的護世真意。
第四折 逆世紋消星鬥亮 護世印定社稷安
盜魂童子與刻魄使者聞知印成,攜「截教黑蓮旗」來奪,卻見文淵閣上空懸「護世銀印」虛影,印上「清、正、廉」三字化作三柄光劍,斬斷黑蓮旗幡。楊士奇以印鎮閣,閣中黴變書籍盡皆複原,《大典》「護世篇」字跡閃爍如星,竟將盜魂童子吸卷入書,化作「邪不勝正」的插圖;刻魄使者欲遁走,被楊善以「狀元卷」金光縛住,現出原形 —— 原是修羅族「筆蟲」所化,專噬文字中的正氣。
洪熙帝親至文淵閣,見銀印護世紋中百姓與士子身影清晰如鏡,感慨道:「朕今方知,殿閣大學士非為帝王佐,實乃百姓師。」遂下旨:「凡入閣者,需先至民間抄錄百戶疾苦;每歲以銀印鈐蓋《民生奏疏》,直達天聽。」道衍和尚趁機將印紋拓本編入《大典》,使天下官印皆隱刻護世微紋,貪官觸之則手灼,清官持之則心明。
尾折 閣臣印璽藏真意 萬古文光射鬥牛
戰後,三楊於文淵閣設「護世論學台」,楊士奇曰:「昔成祖刻護世紋於印,非為神異,乃望吾等知:每一道政令,皆係百姓生死;每一枚官印,皆承天地良心。」楊溥則取出民間送來的「萬民印譜」—— 百姓自發將護世紋刻於農具、門環之上,與朝廷官印形成「上下同紋」的護世天網。
百年後,有書生在舊書肆得一枚銅印,印背隱約可見「清、正、廉」三字,觸摸時竟聞朗朗書聲,方知是文淵閣護世印的流脈。正如《封神榜後傳》所雲:「非是仙符鎮紫宸,從來官印刻民心。若教墨吏知廉恥,何用金丹換骨筋?」正是:
成祖立閣聚群英,護世紋藏印璽靈。
截教枉施偷天手,修羅空弄蝕骨銘。
三光鑄得忠臣血,萬姓凝成學士星。
試看文淵閣上月,清光長照讀書庭!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