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內閣歸位陣紋固 從此朝堂無壅塞

字數:3058   加入書籤

A+A-


    【定場詩】
    紫微垣下陣雲屯,文淵閣內鎖重門。
    截教妖風凝牘案,修羅鬼霧滯朝暾。
    三楊浩氣開天陣,萬姓丹心鑄國魂。
    且看中樞歸位日,金鑾殿上絕壅痕!
    第一折 滯政霧鎖文淵閣 護世紋凝血印寒
    卻說截教殘魂勾連修羅族「蝕樞使者」,趁內閣票擬繁忙之際,於文淵閣頂布下「萬牘凝霜陣」:以黑海玄冰雕成三千六百片「停樞瓦」,每片瓦刻「政令不通」鬼篆,覆於閣頂如烏雲蔽日;又在六部奏折中植入「血滯符」,使文書遇風即凍,朱批處凝結黑霜,甚至有奏折不翼而飛,顯是被吸入幽冥血海的「滯政深淵」。
    早朝時,見通政司官抱著凍成冰磚的奏折踉蹌入殿,硯台裏的鬆煙墨竟結成「壅」字冰花。內閣首輔楊溥欲取文淵閣銀印鈐蓋,印匣剛開便湧出刺骨寒氣,銀印上「與士大夫治天下」八字已被霜雪覆蓋,隱隱透出修羅族「血蝕咒」的暗紅紋路。更奇者,六部尚書皆似被施定身術,吏部尚書執筆半懸不落,兵部尚書盯著軍報目瞪口呆,顯是護世官脈被妖陣絞殺。
    道衍和尚急取貝葉經照向文淵閣,見閣中漂浮著截教「五方阻命旗」,旗角勾連北鬥官星,正將「廉貞」「文曲」等星官拖向幽黑漩渦。「此陣名曰『萬牘凝霜』,專凍中樞決策之氣!」道衍頓足歎道,「當年成祖以『清、勤、慎』三字為內閣陣眼,今妖邪以玄冰覆頂、血符蝕印,正是要斷我『官民相通』的護世根本!」
    第二折 三楊夜探凝霜陣 道衍細推護世圖
    三更鼓響,楊溥率閣臣楊善、王直攜成祖遺留的「護世笏板」,夜闖文淵閣。但見十八座書櫃結滿冰棱,《永樂大典》「護世篇」被凍在三尺厚的玄冰中,書頁上的官脈圖紋已模糊不清;六部奏折懸在半空,如萬千冰蝶被困,每道朱批皆被「血滯符」啃噬得殘缺不全。楊善以笏板敲擊冰棱,笏上「護國安民」四字迸出火星,卻僅融得寸許冰麵。
    道衍和尚以「北鬥官星盤」測算,發現陣眼藏在閣頂的「體天格物」匾額 —— 此匾乃成祖用萬民香火混朱砂所製,本應映出百姓耕織圖景,此刻卻被修羅血霧蒙塵,「格物」二字倒懸,竟成「官民相悖」的死穴。「破陣需借兩股氣:一者匾額中封存的『萬民願』,二者閣臣身上的『浩然氣』。」道衍低語,「當年成祖題匾時,曾在筆鋒中藏天下百戶的炊煙圖,需以百姓心香為引,方能重開官脈。」
    楊溥恍然大悟,急遣人取來民間新收的「納糧冊」「請命疏」,冊頁上尚沾著農夫的汗漬、織女的絲線,正是未被妖邪汙染的「民生真氣」。
    第三折 萬牘真意凝星鬥 百官浩氣破霜關
    五更時分,楊溥率九卿跪於文淵閣前,親手將百姓冊頁鋪在凍硬的磚地上。道衍和尚手結「開樞印」,朝匾額方向喝道:「體天格物,民為天樞!開!」但見蒙塵的匾額突然大放異彩,「體天格物」四字中隱現的耕織圖竟活了過來:農夫揮鋤破冰,織女投梭引光,萬千百姓身影化作金針刺向閣頂玄冰。
    閣內,楊善、王直率翰林院學士齊誦《皇明祖訓》,聲浪如春日融雪,震得「五方阻命旗」簌簌作響。當第一句「凡朝廷無壅,天下自安」出口,凍在冰中的奏折竟自行解封,朱批處浮現出百姓笑臉 —— 原來護世紋的真意,本就是「官心連民心」。楊溥趁機取出銀印,以百姓冊頁上的汗漬擦拭,印上霜雪瞬間融化,「與士大夫治天下」八字重放金光,竟將滲入印紋的血蝕咒燒作飛灰。
    修羅族蝕樞使者見陣將破,急從血海調來「血河冰龍」,欲吞文淵閣。卻見閣頂匾額中飛出成祖虛影,手持玉笏輕點冰龍七寸,龍身竟化作千萬滴清水,每滴水珠都映著天下百姓的祈願。
    第四折 官印重輝星鬥正 內閣歸位世途通
    血河冰龍崩解時,閣頂三千六百片停樞瓦同時碎裂,露出瓦底被妖邪篡改的「壅」字,其下竟顯露出成祖原刻的「通」字 —— 原來妖邪隻能暫時覆蓋,卻無法磨滅護世紋的根本。楊溥趁勢將銀印按在《大典》「護世官脈圖」上,印紋如蛛網般蔓延,瞬間連通六部官署,但見吏部的「清官冊」、戶部的「錢糧圖」重放光明,連遠在邊塞的軍報都插上了金光流轉的「速遞羽檄」。
    蝕樞使者欲遁回血海,卻被慧明禪師的「無垢金缽」罩住,缽中映出其本體原是修羅族「牘血蜱」,專靠吸食朝廷決策的「清陽之氣」為生。道衍和尚將其收入貝葉經,經中新增「滯政者亡,通變者昌」的圖錄,圖中牘血蜱正被百姓的請願書碾碎。
    經此一役,文淵閣頂重現「體天格物」的璀璨光影,銀印上的護世紋脈化作「清、勤、慎」三光,日夜守護中樞。洪熙帝親至閣中,見積壓月餘的奏折已自動分類,每道票擬旁皆隱現百姓耕作、商賈行船的虛影,遂下旨:「今後內閣票擬,必附百姓疾苦圖;六科封駁,必察民間輿情。」
    尾折 中樞通泰傳萬代 護世原在有無間
    戰後,楊溥在文淵閣立「通政碑」,正麵刻成祖題匾真意,背麵刻滿天下百戶的姓名 —— 正是這些百姓的煙火氣,化作了破陣的終極力量。道衍和尚撫掌歎道:「截教修羅不知,最堅固的護世陣,從來不在仙法道術,而在朝堂與民間的息息相通。政令通,則官脈通;官脈通,則世運通。」
    百年後,有書生在文淵閣遺址拾得半片停樞瓦,瓦上「通」字金光仍在,觸摸時竟聽見隱隱的百姓笑語。正如《封神榜後傳》所雲:「內閣非是神仙府,乃是官民連心處。但使中樞無壅塞,何愁天下不昭蘇?」正是:
    截教修羅弄鬼謀,凝霜凍牘鎖重樓。
    萬民願化融冰火,三閣臣為辟霧舟。
    官印重輝星鬥正,天樞複轉世途幽。
    試看金殿歸位日,一片清光映九州!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