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黃河內閣兩相護 永樂治世展宏章

字數:3054   加入書籤

A+A-


    一百七十回 黃河內閣兩相護 永樂治世展宏章
    【定場詩】
    九曲黃河卷巨瀾,文淵閣內定坤乾。
    截教殘魂掀濁浪,成祖遺策護金鑾。
    官民一脈凝星鬥,河海同風鑄錦篇。
    且看永樂宏章展,正氣長留天地間!
    第一折 截教再掀黃河劫 內閣驚現血詔圖
    卻說截教「濁浪仙」與修羅族「蝕權使」不甘前敗,於黃河壺口設下「九曲回瀾陣」:以七十二根「逆水樁」鎖地脈,樁頂懸「倒海幡」,引幽冥血海之水倒灌黃河;更在河水摻入「蝕骨砂」,凡沾者骨肉消融,化作「血浪兵」。一時間,黃河水色如墨,浪中浮著截教黑蓮與修羅鬼麵,竟將沿岸「永樂護世碑」啃噬得隻剩殘痕。
    與此同時,文淵閣內驚現異象:內閣首輔楊溥批閱的《黃河治理疏》突然滲血,墨跡化作「河崩閣傾」四字;洪熙帝禦案上的「護世笏板」竟結出冰花,映出截教「五鬼鬧閣圖」。更險者,六部官印同時震顫,戶部印「錢糧星」熄滅,兵部印「甲胄紋」崩裂,顯是黃河妖陣與內閣護世脈產生共鳴,欲將「官脈水脈」一並絞殺。
    道衍和尚夜觀天象,見天河水星黯淡,紫微垣旁血霧繚繞,急取貝葉經推演,經中顯影:濁浪仙正以「截教翻天印」殘片鎮壓黃河「龍脈」,蝕權使則在閣頂布下「鎖樞網」,專困內閣決策之氣。「此乃截教『山河同毀』之計!」道衍拍案道,「黃河為天下水脈之樞,內閣為官脈之要,二者若毀,永樂護世體係將土崩瓦解!」
    第二折 金光仙戰黃河陣 三楊智破鎖樞網
    金光仙奉召急赴黃河,見濁浪仙腳踏倒轉太極圖,指揮血浪兵衝擊護河堤。他祭出定水神針,針端迸發成祖治水時留下的「金龍虛影」,龍爪撕開倒海幡,卻見幡底暗藏修羅族「血祭咒」,竟將金光吸走七成。濁浪仙狂笑:「當年永樂帝以民心治水,今日我便以鬼力毀河!」言罷揮動翻天印殘片,黃河水頓時暴漲十丈,護河百姓被血浪卷走無數。
    文淵閣內,楊溥率閣臣楊善、王直展開成祖遺留的《內閣護世全圖》,圖中暗藏「山河呼應陣」—— 黃河與內閣官署以「民心金線」相連,互為表裏。然此刻金線被鎖樞網割裂,閣中奏折自動 bust 成灰燼,「永樂護世篇」書頁上的文字竟反向遊走,化作截教「亂政咒」。楊溥急取文淵閣銀印,印上「與士大夫治天下」八字卻黯淡無光,顯是被蝕權使的「血蝕罩」困住。
    千鈞一發之際,道衍和尚取出成祖密藏的「奉天玉詔」,詔書上「山河永固」四字與百姓請願書殘片共鳴,竟顯化出永樂帝虛影,虛影手持玉笏,直指閣頂鎖樞網。
    第三折 萬民齊心護河脈 百官合力振朝綱
    黃河岸邊,金光仙振臂高呼:「當年成祖爺開運河、築堤壩,用的是百萬民夫的血汗!今日妖邪犯境,需以民心再鎮狂瀾!」話音未落,沿岸百姓自發聚集,老者捧出祖傳的「永樂護河鋤」,孩童高舉寫有「河清海晏」的燈籠,更有漁民將漁船連成「民心舟」,船頭插滿百姓手織的「護世旗」。
    奇特景象出現了:百姓的號子聲、誦經聲與定水神針共鳴,黃河浪中的血霧竟凝結成「永樂」二字,字中浮現成祖率眾治水的舊影。金光仙趁機將神針化作「鎮河鐵柱」,柱身刻滿天下百姓姓名,每道姓名皆與護世旗光芒相連,轟然砸向逆水樁,九曲回瀾陣瞬間崩解。濁浪仙欲逃,被鐵柱上的「民心鎖鏈」捆住,化作一縷黑煙收入貝葉經。
    文淵閣內,楊溥以奉天玉詔喚醒銀印,印紋化作萬千金絲,穿透血蝕罩。閣臣們各持六部官印,按「山河呼應陣」方位排列:吏部印鎮「官清星」,戶部印續「錢糧脈」,兵部印複「甲胄光」…… 當六印與銀印同時放光,鎖樞網寸寸碎裂,蝕權使被金光逼出原形 —— 竟是修羅族「牘鬼」所化,專噬朝廷決策的清明之氣。
    第四折 河清閣穩金甌固 永樂宏章耀古今
    黃河妖陣既破,河水複歸清澈,河底浮出成祖當年埋下的「護世龍骨」,龍骨鱗片上刻著「民為邦本」的古篆,與百姓護世旗交相輝映。金光仙將鎮河鐵柱化為「永鎮黃河碑」,碑身刻滿參與此戰的官民姓名,碑頂立成祖禦像,像前香火終年不絕。
    文淵閣中,楊溥將六部官印與銀印重新融入《大典》「護世總圖」,圖中黃河與內閣的民心金線更加璀璨,每道金線皆流轉著百姓耕作、商賈往來的虛影。洪熙帝親至閣中,見積壓的奏折自動分類,朱批處浮現「河清海晏」的吉兆,遂下旨:「黃河護堤官與內閣閣臣同俸同責,官脈水脈一體護持!」
    道衍和尚將濁浪仙、蝕權使收入貝葉經,經中新增「逆山河者亡,順民心者昌」的圖錄,圖中截教黑蓮與修羅血霧被百姓的燈火與官印的金光徹底驅散。
    尾折 山河同壽傳佳話 永樂遺風萬世昌
    戰後,黃河兩岸百姓將「永樂護河日」定為節慶,每年此日,民夫持鋤、官員執印,共祭河神與成祖。文淵閣內,成祖留下的《內閣護世全圖》被奉為鎮閣之寶,閣臣入職必拜圖中「官民同心」的金線。楊溥在閣中刻石:「黃河之固,非獨水壩之功;內閣之穩,豈無百姓之力?」
    百年後,有文人登黃河樓,見河水波光與文淵閣燈火遙相輝映,忽聞城下童謠:「黃河黃,閣門亮,永樂遺策護家邦。官為民,民護官,山河表裏共安康。」方悟《封神榜後傳》所雲:「永樂治世,非一帝之功,乃官民共織的山河錦繡、日月宏章!」正是:
    截教修羅犯九州,黃河內閣共危憂。
    民心化作千鈞力,官策凝成萬裏籌。
    河晏能彰天子德,閣明可見聖人謀。
    試看永樂宏章處,正氣長歌永不休!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