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後記:世尊演說慈悲海 妙義宏開利有情
字數:2942 加入書籤
【定場詩】
梵音震醒夢中人,苦海波翻願力深。
貧病交加悲世界,貪嗔熾盛火宅焚。
慈心不獨哀容動,悲願還須行願真。
試看如來垂訓處,雨花台上現金身!
第一折 慈雲法雨潤群生 苦諦親宣震法筵
卻說如來於大雄寶殿開示慈悲要旨,聲如迦陵頻伽,遍滿三千世界。世尊先以「苦諦」破弟子「世間樂想」,言道:「諸弟子觀此世間,猶如火宅,眾苦充滿。」遂以「天眼通」映出十類苦相:
生苦:東土產婦臨盆,血水淋漓,嬰兒墜地即啼哭;
老苦:西域老人扶杖而行,齒落發白,備受兒孫嫌棄;
病苦:天竺比丘染上癩瘡,膿血潰爛,無人敢近;
死苦:北地牧民遇暴風雪,僵臥荒野,眼神恐懼;
愛別離苦:長安商婦送夫遠行,牽衣頓足,淚濕羅裙;
怨憎會苦:波斯胡商與漢商爭利,持刀相向,怒目圓睜;
求不得苦:科舉考生名落孫山,懸梁自盡,魂歸枉死城;
五陰熾盛苦:修行者執著「神通」,走火入魔,墮入邪道;
饑饉苦:南洋島國遭旱災,樹皮食盡,易子而食;
戰爭苦:蒙古草原部落廝殺,伏屍千裏,鷹鷲啄眼。
弟子們目睹此景,盡皆戰栗,有沙彌掩麵泣道:「世尊,如此苦界,如何救度?」
第二折 慈悲非是空憐憫 救苦須憑願力強
如來撫掌歎道:「汝等見苦而悲,是為『愛見大悲』,雖未契真如,卻堪為道基。」遂講「慈悲三義」:
與樂:見眾生苦,給予物質救濟如施食、施藥)、精神安慰如法布施);
拔苦:以智慧力、神通力斷除眾生苦因如化導慳貪、止息嗔恨);
無住:行慈悲時,不著「能救、所救、救法」之相,如《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昔我為摩納哥王子時,」如來講述本生故事,「見國中瘟疫流行,死屍盈野。我裸身入雪山,采集百種草藥,雖被毒蛇咬傷、荊棘刺身,終得『藥王經』,救活十萬民眾。然我深知,此乃治標之法,若要治本,需令眾生斷殺盜淫妄之業。」
第三折 觀音大士垂典範 無畏行慈赴險途
言罷,殿中金光湧現,觀世音菩薩顯「千手千眼」法相,每隻手各持法器:或執寶劍破無明,或持楊枝灑甘露,或托淨瓶救水災,或握佛珠度鬼眾。如來指菩薩像道:「汝等看,大士千手,遍護眾生;千眼,遍觀世間。其三十二應身,或現宰官身、或現比丘身、或現童男身,皆為方便拔苦。」
繼而講述「馬郎婦觀音」傳說:「東土陝右,民風彪悍,不知佛法。大士化身為美豔女子,言『能背《妙法蓮華經》者,即嫁之』。眾少年競誦經文,至七日,獨有一人能通。大士遂與成婚,卻於洞房花燭夜坐化,肉身腐爛,唯留一副黃金鎖子骨。鄉鄰驚詫,葬之山頂,後有高僧雲:『此觀音大士,為度汝等,現淫欲身,種菩提種。』」
第四折 往昔本生談救度 累劫修行證道心
如來又說「慈童女本生」:「我昔為慈童女,入山采果,見一獼猴墜崖,腰折流血。我以藤條編擔架,抬猴至 cave,為其敷藥喂水,四十日不懈。獼猴傷愈後,竟引我至「如意寶珠」藏處,得珠後救濟全國饑荒。然我心中無喜無貪,唯願眾生永離饑苦。」
「汝等當知,」如來聲如洪鍾,「慈悲之行,初似難行,久則心甘。如人飲水,初覺苦澀,飲盡方知清涼。昔我割肉喂鷹,非不知痛,乃見鷹饑鴿怖,如割我心。今汝等怕髒怕累,不肯俯身救乞兒,何異於見母溺而不救,反說『水寒』?」
第五折 弟子聞法心戚戚 發願投身苦海中
話音未落,有比丘尼起身道:「世尊,我願往瘟疫之地,為眾生施藥!」又有沙彌道:「我願入牢獄,為囚徒說因果!」更有菩薩行者合十道:「我願駐修羅場,化導魔眾!」如來見狀,眉間放出「白毫相光」,光中現出「慈悲行願榜」,凡發願者,名字皆金光閃耀。
迦葉尊者取出「慈悲度生筆」,分予諸弟子:「此筆以龍腦香木為杆,狼毫蘸『八功德水』,可書『平安符』『消災咒』。汝等持此筆,寫千萬善願,不如行一善事。」弟子們接筆時,忽覺筆杆化作拐杖,知是「行願」之兆。
尾折 法會散時甘露降 人間處處起慈雲
法會圓滿之際,天空降下「慈悲甘露」,遇水成虹,遇土生蓮。佛界弟子各攜「慈悲籃」下山:籃中既有藥物、食物,亦有經卷、法器。行願沙彌阿難陀)攜籃至長安貧民窟,見一盲童伏地乞討,遂以甘露滴其眼,盲童刹那複明,抱住沙彌腿大哭。沙彌亦落淚,忽悟如來所言「慈悲是止不住的眼淚,更是停不下的腳步」。
正是:
一堂法課說慈悲,淚雨滂沱染衲衣。
願作人間千手眼,不教苦難再重圍!
喜歡黑衣沙門請大家收藏:()黑衣沙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