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接應
字數:4868 加入書籤
慕容棣原本是想賞春宴過後就找借口離京。
可不知是不是因為裴姝的緣故,慕容宇連著慕容棣也不見。
慕容棣無法從慕容宇那求到去嶺南的旨意,同時府內眼線又盯得緊。
於是慕容棣隻能先在府內思考人生的同時繼續挖坑。
慕容棣這回在自己的臥房床後挖了個洞,在和秦老頭的共同努力下,把之前挖的地道連接到了臥房。
挖通了地道後,秦老頭很激動地跟徒弟說:
“小弟,一時半會走不了也是好事,我們師徒倆在長安幹大事!”
慕容棣:“什麽大事?師父,我們人手有限。”
秦老頭:“這事用不著人多。長安附近鬥多啊,還都是大鬥,師父正好帶你練手。回頭挖出來的東西,都是我們黑匪山幹大事的本錢!”
秦老頭眼中煥發出堅定無畏的光芒。
慕容棣臉色有點白。
大墓,還是長安附近的大墓。
慕容棣:“師父,我盜祖墳會遭天譴吧?”
“怎麽說話呢?分明你是有孝心,去地下看望老人家。要是發現別人留下的盜洞,我們還能給他補一補。”
秦老頭語調一轉,安慰慕容棣,
“別擔心,我們不從皇陵開始。你以為皇陵是那麽好盜的?你沒練熟手之前,別想去。”
“我先帶你下幾個簡單點的試試,要是沒啥好拿的,就當師父帶你到此一遊。”
慕容棣就這麽跟秦老頭開始了環長安下鬥之旅。
他們一出去就是兩三日,少不得要崔小小遮掩。
“崔姑娘好計謀,多虧你能把人應付走。”慕容棣誇崔小小。
崔小小這會兒身子坐得直,沒有笑:
“這次差點沒攔住,昨日你不在,可是綠葉和青蘿恰好來鬧了一通,把胡心氣走了。”
“綠葉和青蘿?”慕容棣差點忘了這兩人是誰。
那是楚王慕容齊上回在花樓送給他的兩個舞姬。
慕容棣喚她們來跳過兩次舞,做做樣子,最近卻是忙忘了。
慕容棣道:“我這幾日會待在府中,你可以回院裏休息,順便注意一下她們倆的動向。”
“是,”崔小小壓低聲音,“另外,還有一事。我這兩日雖未出門,但今早聽見院中掃地的下人議論,靡婆國起兵犯西南,已經打進嶺南了。”
……
嶺南的熱浪來得猛烈。
滿樹蟬鳴聒噪,吵得人頭皮發緊。
小路上,一對母女焦灼地往前走。
不知是因酷熱還是緊張,額頭上布了一層汗珠。
母女兩人的粗布衣擺都被磨破了,布鞋沾滿了泥,前麵還開了個小口,露出一截腳趾。
“快,巧兒,再走快些。”金大娘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拉著女兒巧兒加快腳步。
她們是從邕州逃過來的。
繼交州之後,靡婆兵馬又攻破了邕州。
那兩日金大娘恰好帶著女兒回娘家探親,等從娘家回來的時候,在城外遙遙見到靡婆士兵湧入縣城,聽見震天響的叫喊與廝殺聲。
金大娘那一瞬間情緒錯雜,驚喜與驚懼摻半。
喜的是家裏日日酗酒打人的老頭子終於活到頭了!
懼的是怕她們母女倆也要在靡婆人的刀下喪命。
金大娘帶著女兒逃回娘家,可是娘家全村都逃了,隻剩空屋。
她們母女隻得自己逃。
想著往北逃,走出嶺南再說。
可酷熱夏日,靠一雙腳從邕州走出嶺南道豈是易事?
呲——
巧兒被腳下的土塊絆倒,摔了一跤。
母女倆這兩日都沒吃飽飯,沒什麽力氣,金大娘也被女兒帶著摔倒。
“巧兒,快起來,不能停。”金大娘爬起來,膝蓋處的褲子和皮肉都破了,布料混著塵泥黏在血淋淋的傷口處。
巧兒癟著嘴,忍著眼眶裏的淚:
“娘,我們還要跑多遠?跑到哪裏才有官兵把蠻人打走?”
金大娘:“官兵都被蠻人宰了,哪還有官兵?求官兵還不如去廟裏求土地爺。”
對人無望的時候,隻能求神。
她們母女倆走了兩步,竟然真的在前麵看見一座破土地廟。
金大娘拉著女兒往破廟裏走,走到門口,見廟裏早就沒有神像了。
神龕下麵,坐了十幾個人。
有老有少,背著包袱,門口還有兩輛推車。
其中有一個穿著棉布夏衫的年輕人道:
“你們也是要去黑山鄉的吧?先坐會兒,我們鄉裏接應的人等下就來。”
金大娘小聲念了一句:“黑山鄉?”
她聽過黑山鄉,就是之前到處招工的地方,她原先巷子裏的一戶鄰舍就全家搬去黑山鄉了。
金大娘還沒來得及弄清怎麽回事,門口就有腳步聲傳來。
“魏七,我們來接人了。”又出現了兩個穿著棉布衫的鄉民,他們招呼著大家,“大家跟我們走。”
金大娘牽著女兒也跟著去了。
他們先是十幾個人,走了一段路後,又路過了一座小廟,從裏麵再領了十幾人出來。
再往後走,人越來越多,約莫六七十人跟著。
那兩個鄉民手中舉著一根長竹竿,上麵套著麵純黑的旗子,在陽光下顯眼得很。
所有人都跟著那麵黑旗走。
他們就這樣走,走到一處大石碑,上麵刻著“黑山鄉”三個字。
石碑旁邊站著幾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小姑娘生得唇紅齒白,約莫八九歲,手裏也舉著一杆黑旗。
那兩個領頭的鄉民道:“知知,這些人就交給你們了。”
他們說完,帶著黑旗又原路返回去接人。
蘇知知揮著旗子仰頭道:“歡迎來黑山鄉,我帶你們先去住的地方。”
幾個孩子分成了兩撥人,一撥人在前麵引路,一撥人走到隊伍後麵,防止後頭有人跟丟了。
蘇知知一邊帶路一邊介紹:
“這邊是我們黑山鄉的布坊,那一頭是墨坊,我們黑山鄉的布和墨都是很好很好的。這條街是黑山鄉的主街,你們要買東西的話……”
走在人群的金大娘和巧兒這時候已經弄明白了。
她們誤打誤撞地跟著潯州的百姓逃來了黑山鄉避難。
金大娘震驚地看著黑山鄉熱鬧的景象,街兩邊的商鋪和小攤販都在正常吆喝賣東西,路過的也有人買東西。
路上人來人往,各忙各的,秩序井然。
不像她逃難路上經過的地方,到處人煙稀少,一片荒涼。
蘇知知等一幫孩子帶著大家上了墨坊山,把大家分成男女兩隊,引去住處。
蘇知知帶女子去一邊,薛澈帶男子去另一邊。
金大娘和巧兒跟著走進了一間很大的屋子,像是作坊臨時改的。
蘇知知把人帶到後,陸春娘走了出來:
“知知,你們辛苦了,去喝碗綠豆湯。”
“還要接一波人呢,回來再喝——”蘇知知扛著旗子和小夥伴們跑了。
一排影子跟著在地上跑。
人的影子小,旗的影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