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杜氏太後
字數:4896 加入書籤
冬嬤嬤和幾個貼身宮女已經是遍體鱗傷。
杜茹愣住:“嬤嬤!”
冬嬤嬤在杜茹身邊照顧了近三十年,是杜茹從娘家帶進宮的。
此時看見上過刑的冬嬤嬤,杜茹心顫不已。
除了冬嬤嬤,其他幾個宮女都在嚴刑逼供下吐了口。
冬嬤嬤伏在地上,磕頭認罪:
“皇上……這些事情與娘娘無關,都是老奴做的……是老奴吩咐的,皇後娘娘不知……”
杜茹腦中仿佛有利刃來回切割,痛得她捂頭倒在地上:
“皇上……皇上……”
慕容宇眼中盡是厭惡:
“朕想到與你這等毒婦做了近二十年的夫妻,隻覺得惡心。戕害皇嗣,汙蔑妃嬪,罪不容誅,豈堪母儀天下?”
慕容宇字字句句,如刀剜心。
倒在地上的杜茹不知因頭疼還是心痛,顫著身子道:
“皇上!是皇上當年立臣妾為後的!是皇上當初說喜歡臣妾溫婉嫻靜……說喜歡……說無需緣由……若不是她們,皇上與臣妾……”
杜茹哭得哀痛,滿麵淚水地提起多年前的場景。
“愚不可及!”慕容宇的麵龐籠罩在燭火的陰影中。
“你若非杜家女,朕當年怎會立你為後?朕看你溫良大度,讓你做了六宮之主,你卻令朕失望至此。”
慕容宇看著杜茹慘白的麵容和散亂的發髻,覺得作嘔:
“來者,宣朕旨意:杜氏失德,性行凶頑,廢其後……”
“太後娘娘駕到——!”
殿外響起高亮的通報聲。
隨即,一位年逾五十,氣度雍容的婦人在宮人的簇擁下走進。
慕容宇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母後。”
“哀家聽聞皇上在儀鳳宮大發雷霆,故而來看看。”
太後的目光掃過滿身帶血的宮人還有伏在地上的皇後,眼中閃過失望之色,連著眼角的紋路都深了些。
慕容宇:“母後,是來為皇後說情的?母後可知皇後所為?”
太後被扶著在榻邊坐下,氣定神閑地撥弄著手中一串翡翠念珠:
“皇上這般問哀家,難不成懷疑是哀家指使皇後?”
慕容宇斂眉:“朕,並無此意。”
“既然並無此意,那就請皇上息怒,聽哀家說兩句。”
太後說話時目不斜視,麵含威儀,雖年過半百,但毫無佝僂之態。
她當年做德妃的時候就是儀態最端莊的,後來被立為繼後,更是處變不驚,可麵泰山崩於前。
殿內伺候的人都下去了。
隻留下杜茹、慕容宇和太後。
杜茹狼狽地叫了一聲“母後”,接著又微弱地喊了一句“姑母”。
太後道:“皇上方才說,因杜茹是杜氏之女才立為皇後,這麽說可就把這事栽在哀家頭上了。”
“哀家需得與皇上說清楚,哀家雖是杜氏出身,但當年後宮選秀,哀家從未強求皇上立杜氏女為後,哀家甚至還勸過皇上,裴姝才貌兼備,出身高門,堪為國母。是皇上自己選了杜氏做皇後,皇上可還記得?”
慕容宇沉著臉:“朕記得。”
太後那時候是這般勸過,可是他那時候還年輕,羽翼未豐,他不立裴氏女為後,自然會選與太後一脈的杜家女。
“皇上既選了杜茹為後,廢後一事便關係杜氏一族,哀家便不能坐視不管。皇上想罰可以罰,六宮之權也可以收回。但,杜氏不可有廢後。皇上是哀家看著長大的,還請皇上看在當年養育的情分上,留下杜氏的後位。”
太後語氣平和,言辭間卻沒有商量的餘地。
慕容宇不答。
太後閉眼,幽幽道:
“皇上莫忘了,哀家當初為皇上爭天下,皇上許諾永保杜氏。”
慕容宇攥緊了拳頭:
“依母後之言,當如何?”
太後:“皇後杜氏,因勞成疾,不複能攝六宮之事,出宮祈福休養。非皇上之命,不得返宮。皇上以為如何?”
“就按母後之意辦。”慕容宇甩袖而去。
杜茹慌忙抓住太後的衣袖,求道:
“姑母,姑母,不可以,禛兒還小,還在宮中。我若不在宮中,禛兒他……”
“廢物。”
太後麵上布滿寒霜,手中的翡翠念珠砸在杜茹臉上,
“你作孽的時候怎麽沒想過禛兒?你若能本分守著後位,等到禛兒繼位那日,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如今差點連累了杜家。
你若不出宮,頂著個廢後的名頭,給禛兒和杜家蒙羞不成?”
“禛兒……”杜茹身體癱軟下來,眼神空洞地望著燭火。
神情呆滯。
禦書房內。
慕容宇坐在案前,心煩意亂地批改著奏章,盡力將心神從方才的事情上轉移開。
王內侍將琉璃燈罩下的燈火挑亮:
“皇上,夜深了,該歇下了,龍體為重。”
慕容宇眯著眸子,眼中的怒火還未散盡:
“袁遲該到嶺南了吧。”
……
仲夏已至。
草木連天。
黑山鄉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人手充足,連夏季的早稻都很快收割好了,還種下了新稻。
隻要靡婆人不打進來,他們種下的新稻過幾個月又會長出飽滿沉澱的稻穗。
大家心中雖有些慌,但日子還是有條不紊地過下去。
夥房裏用烏梅、山楂、甘草煮了很多解暑湯,酸酸甜甜的,喝下去後,喉間還留著幾絲涼意。
“秋姨姨、翠花嬸,我們來取烏梅湯。”一群孩子背著竹簍子在夥房門口排隊等著。
蘇知知和薛澈站在前麵帶隊,兩人臉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
天天到處跑,膚色也曬深了一點,但一雙眼睛更顯得清澈有神。
“我想先喝一碗行麽?”和元聞到酸酸甜甜的味道,眼珠子都快掉進湯裏了。
和旺酒樓的小少爺和元也來黑山鄉了。
和元的老爹和旺來黑山鄉後也沒歇下做生意的心思,縣裏的酒樓現在不能營業,那他就在黑山鄉盤了一個臨街的鋪子,開了一家和旺食肆。
人嘛,在哪裏都要有從頭再來的魄力。
由於手上銀錢緊,和旺斷了兒子和元的零花錢。和元沒錢買零嘴了,可是又嘴饞,於是就跟著蘇知知和薛澈到處跑著送東西。
雖然沒錢又挺累的,但是經常能免費蹭吃蹭喝。
這麽兩個月下來,和元竟然沒胖也沒瘦。
“好,你們都先喝一碗再走,等會兒盡量往陰處走。天這麽熱,別中暑了。”
幾十個竹筒遞到夥房裏的案台上,秋錦玉拿一個大勺子把甜湯澆進竹筒裏。
在蘇知知和薛澈的指揮下,他們這幫孩子已經壯大成了四五十人的隊伍。
每個孩子身上都掛一個竹筒杯子,腰間配一個小彈弓。
他們負責引路、送飯、拾柴等等事情。
大人們把事情交代給蘇知知或者薛澈,蘇知知再劃分人手,各自帶隊完成。
他們還負責捉蟬和捉小魚。
捉到的蟬和小魚送到夥房去,過油一炸,香得很,一人抓一把當零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