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先帝陵寢
字數:4392 加入書籤
慕容棣和秦老頭這一下去,又是三日。
這一趟下去收獲頗豐。
不同於明懷太子空空如也的墓室,先帝的陪葬可觀。
但讓他們最驚訝的不是先帝的墓室,而是元後的墓室。
先帝與元後合葬,墓室相鄰。
慕容棣和秦老頭進入元後墓室時,手中的火折子瞬間變得暗淡。
墓室的四壁和頂部鑲嵌了數顆夜明珠,每一顆珠子都發出瑩瑩光芒,照得整個墓室都亮了。
秦老頭嘖嘖感歎:
“你皇爺爺還真是,自己墓室沒裝兩顆珠子,全裝他老婆這屋了。”
慕容棣吃驚的同時想到:
“元後比先帝早故去幾年,想來元後的身後之事都是先帝安排的。但先帝和明懷太子故去後,下葬之事是由父皇和太後做主的。”
秦老頭戴上羊皮手套,拿出工具,熟練地鑿下幾顆夜明珠:
“徒兒,快把布袋掏出來,趕緊兜著走。”
慕容棣也戴上手套,卻扶上了棺蓋:
“師父,我們打開看看。”
秦老頭一手撬一個珠子:
“等會兒,撬完珠子再看。”
等秦老頭撬完珠子,他才和慕容棣一起抬開棺蓋。
慕容棣沒取火折子,而是拿了兩顆夜明珠在棺內照。
瑩瑩珠光下,骸骨一片瓷白,無半點黑色。
秦老頭看慕容棣:“因為上次看明懷太子之事,你想看看元後是否也被下了毒?”
慕容棣點頭:“但元後的屍骨不像是中過毒的樣子。”
秦老頭笑了:“當然不會,你想岔了。要我來猜的話,就算先帝中毒,元後也不能中毒。”
“為何?”慕容棣不解。
“先帝對元後愛護有加,你看看這墓室,連人死了,都把這裝得這麽亮堂。一個男人真想要護一個女人,有的是辦法,更何況他還是皇帝。隻要他護著元後,管他什麽後宮勾心鬥角,牛鬼蛇神,誰也沒法對元後下手。”
秦老頭把棺蓋合上,用戲文一般的強調道:
“倒是先帝自己,說不定重病垂危時被人鑽了空子,一杯鶴頂紅灌下去,就見閻王了。”
慕容棣聽師父這麽一說,眼皮跳了兩下:
“師父,我們再回先帝墓室看看。”
師徒二人回到先帝墓室查看先帝的遺骸。
夜明珠一照,竟真的泛著黑色。
“先帝真的被人下過毒,”慕容棣心驚,轉頭問,“師父怎麽猜得這麽準?”
秦老頭麵上沒幾分驚訝:
“我老頭子比你多活幾十年,下過的鬥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皇家和那些富貴人家也差不多,隻要後宅裏女人多了,誰家沒個被毒死的老爺?
慕容棣咽了下口水。
深以為戒。
附近除了先帝和元後的墓室外,還有幾個太妃們的墓室。
秦老頭和慕容棣本著來都來了的想法,把其他幾個墓室也走了個遍。
發現有幾位太妃的骨頭是黑的,有幾位是白的。
慕容棣看了更迷惑了。
看過的骸骨在腦中變形交錯,雜糅成一個謎團。
先帝、太子和幾位太妃是否都是中毒而亡?
如果是的話,下毒的是否是同一人?
為何有的人被下了毒,有的沒有?
慕容棣回到越王府的時候,還在想這個問題,想得出神。
秦老頭啥也不想,這個時候正高興得合不攏嘴。
他樂嗬嗬地去把從地下倒出來的東西洗洗涮涮。
慕容棣提著鏟子走到院子裏,繼續挖坑。
他不知不覺養成了一個習慣:思考的時候就挖坑。
有時挖著挖著,就把問題給想明白了。
“王爺還又閑心在這挖土呢?”崔小小捧著一把瓜子笑,“王爺的美人院可都快鬧翻了。”
慕容棣隨口問:
“她們鬧什麽?“
崔小小:“王爺被派去嶺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美人院裏的那些美人們可爭著想來伺候你一晚上。”
“為何?”慕容棣一鏟子下去,又是一個新坑。
“王爺問為何?”崔小小一臉“這還用問”的表情。
“因為想懷你的孩子唄,隻要有一晚就行,也不管能不能懷上,大不了回頭給你悄悄帶個綠帽子,生個孩子下來就說是你的。一旦名義上有了王爺的孩子,後半輩子富貴就有著落,以後享福到老,死也值……”
慕容棣手中的鏟子忽然頓住。
腦中的謎團猝然被劃開了一道口子。
“你再說一遍。”慕容棣掀眼看崔小小、
崔小小:“我說她們就是想……”
慕容棣卻已經放下了鏟子,轉身往屋內走。
他腦中出現一個猜想。
猜想得到印證前,他要進宮一趟,將此事告知母妃。
一陣西風忽起。
樹上的葉子在空中打了個旋,悠悠蕩蕩地落下。
不知不覺,長安初秋已至。
慕容棣換了幹淨衣裳,決定此次入宮時順便辭行,盡早趕去嶺南。
按例,他還是必須先去乾陽殿走一趟,即使慕容宇八成不會見他。
慕容棣在乾陽殿外等候的時候,遇到另一個要去嶺南的人。
“越王殿下。”秦源在殿外行禮。
慕容棣:“今年也是你去嶺南?”
秦源:“是。”
今年西北的冬衣還是由黑山鄉趕製,秦源負責驗收和押送。
有了去年的經驗,秦源對黑山鄉製衣之事很放心,其實不要這麽早就去,完全可以晚一個月再走。
可是想到祖父還在嶺南山村裏,不知道過得如何,會不會想家了,他還是早些去看祖父為好。
“越王殿下,秦大人請。”王內侍去殿內通報過後,引著慕容棣和秦源進殿。
慕容棣和秦源都各自說了來意,表明這兩日就要離開京城,特來辭行。
慕容棣對慕容宇早就沒有了對父親的期望,他可以料想到慕容宇皺著眉揮手直接讓他退下,讓他越早走越好。
可出乎意料地,慕容宇這次改了態度:
“老三,你這一去便是幾年,你母妃嘴上不說,心中必然不舍。你這段時日多進宮看看你母妃,等到過了中秋再啟程,或可稍慰你母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