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武學館

字數:4698   加入書籤

A+A-


    昭慶十年,十歲的蘇知知成為了一個富有的小朋友。
    元宵節晚上靠猜字謎贏了一盞花燈,還有七百兩銀子。
    加上過年時的的壓歲錢,蘇知知的小金庫裏有將近八百兩銀子了。
    蘇知知的錢包鼓了之後,很夠意思地給郝仁、伍瑛娘送了個小紅包:
    “這是給爹娘的分紅!”
    “好,那就多謝知知了。”
    郝仁把女兒給的紅包放在手裏摸了又摸,嘴上沒多說什麽但是一整天唇角都是揚起的,比以前得了孤本還高興。
    伍瑛娘拿著小紅包,笑著把女兒抱在懷裏親了一小口:
    “爹娘沒有猜,怎麽有分紅?”
    蘇知知解釋:“因為如果爹娘沒付十兩銀子,我就不能猜了。街上有好多小孩,可能他們都會猜字謎,隻是付不起十兩銀子這麽貴的價格。”
    蘇知知和慕容婉那日各領走一盞花燈後,圍觀人群中有不少孩子也想試。
    有些富庶人家願意掏十兩銀子出來給孩子玩玩,不少人則聽說猜謎要付銀子後就歇了心思。
    蘇知知很慶幸爹娘大方出了錢,雖然一開始出這錢是為了讓爹猜謎。
    發了小財的蘇知知不僅發了紅包,還要請宅子的大家一起吃飯。
    秋錦玉說:“外邊吃的又貴又少,味道也不如我們自己做的,知知可以出錢買菜,我們買了食材在家做古董羹。”
    蘇知知也覺得這個辦法好。
    以前在嶺南,冬天溫熱,很少想吃古董羹,但是來了北方之後,冬天到初春時都好冷,天天都想煮湯涮肉片吃。
    秋錦玉、倪天機帶著蘇知知出門買菜了。
    秋錦玉負責選菜和討價還價,蘇知知付錢。
    倪天機負責提菜,幾十斤的菜提在手裏,不多喘一口氣。
    買完下古董羹的食材後,他們還去東市的一家醬菜鋪子買些下飯的鹹菜。
    秋錦玉牽著蘇知知:“再過兩日就出正月了,知知就要選書院去上學了。”
    蘇知知聽到此事已經不激動了,隻是心存一絲僥幸:
    “聽說長安的書院都要考試才能進,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
    倪天機麵色輕鬆地提著菜:“知知能考上的,長安各書院我已經了解過了,以知知的水平,入學不成問題。”
    買完所有東西的時候,快到正午了。
    東市人多是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東市的坊牆上常常貼了許多布告,路過的人都會去瞧一眼新鮮事,然後口口相傳。
    “好多人啊,他們在看什麽?”蘇知知看見一處布告邊擠滿了人。
    蘇知知出門看見熱鬧,肯定要去湊一湊的。
    倪天機提著菜在旁邊等,秋錦玉和蘇知知擠進人群,擠到了最前麵。
    牆上有一張很大的布告,顯然是剛貼沒多久,連漿糊都沒有幹透。
    秋錦玉和蘇知知細看,上頭清清楚楚寫著:
    【招生布告
    長安武學館,廣納良材。凡布衣子弟,誌在修身齊家、強筋壯骨者,皆可入我門牆,習文武之道,成棟梁之材。
    不論市井走卒、耕讀之家,凡懷赤誠之心、無作奸犯科者,皆可憑身入試。
    年歲之限:十至十八。
    二月初一至十五,於長安武學館正廳設擂,凡得中者,可免去三年束脩。
    長安武學館
    昭慶十年 孟春】
    周圍人議論紛紛:
    “長安武學館不是向來隻選十五歲以上的人才麽?”
    “今年改了,從小抓起。”
    “那也是要入選才行,三年招一次,門檻又高,有幾個能選上?”
    “皮厚的可以去試試,就當去挨頓打……”
    蘇知知的目光在布告上來來回回地掃了兩遍,眼中迸發光芒。
    她胸口的一顆心砰砰直跳,指著這個布告:
    “我不去那個什麽鹿書院了,我要去武學館。”
    一行三人帶著羊肉酒菜和長安武學招生的消息回府了。
    大家今日各自在忙黑山產業在京中布線的事,等到吃飯的時候才聚在一起。
    蘇知知說了今天在街上看見武學館招生布告的事情。
    伍瑛娘意外:“武學館招你這個年紀的?”
    在場的眾人其實多少都聽過長安武學館。
    大瑜長安的官辦學堂,文有國子監,武有武學館。
    大瑜開國皇帝於馬背上得天下,重視文教和武教,但後世逐漸重文輕武,從武者遠少於文人。
    國子監的學生人數眾多,且按照家世和學習內容分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六個學府,學子人數總共多至兩千人。
    而武學館,隻有這一個館,師生人數不超過百人。
    五品以上的世家子弟可以免試直接入武館,因此武學館多數學生為世家子弟。他們讀書實在讀不好,但身體還算好,就來這裏學武,以後還能謀個武職。
    庶民之子也有,但是少,需要經過嚴格篩選才能進入。
    學生入讀後,會學習兵法、武藝等軍事技能。
    經武學館考試合格後,便任武職。
    大家之前討論書院的時候,都沒想到過把武學館考慮進去。
    一是因為武學館向來隻招十五歲以上的學子,二是因為從來沒聽說武學館有女學生!
    倪天機說:“我腳程快,已經去武學館那邊探過了,他們今年招學子的確降低了年歲限製。”
    蘇知知把涮好的羊肉片放在自己碗裏,振振有詞:
    “這就是天意,我今年十歲,剛好他們就招十歲的學生。”
    郝仁給蘇知知燙了兩片青菜:
    “知知,武學館沒有女學子,都是男學子。”
    蘇知知:“可是布告上麵沒有說隻招男學生,不招女學生啊。秋姨姨,對不對?我們都看了布告的。”
    “是沒寫,但是……”秋錦玉看著臉上還帶著童稚之色的知知,猶豫著後邊半句話。
    郝仁指出了問題:
    “就算他們招女學生,可一整個武館裏都是男學生,隻有你一個女學生,這怎麽行?”
    當初璿兒也提過想考武學館,被父親和大哥否決了。
    他們怎麽能看著裴家的女兒成日混在一群男學生裏頭?
    眼下,郝仁不反對蘇知知習武,也不強求女兒讀書出眾,但是想到武館裏隻有蘇知知一個女學生,旁邊圍著一圈舞刀弄棒的男學生的畫麵,他連連搖頭。
    不可,不可。
    蘇知知執拗的脾氣了也上來了:
    “為什麽不行?我去武學館,和其他學生有什麽關係?
    父女意見有了分歧。
    古董羹咕咚咕咚地冒著泡,肉湯的香氣溢滿了安靜的室內。
    大家這個時候都看向伍瑛娘。
    伍瑛娘金刀大馬地坐在凳子上,端著碗先喝了一口湯,而後果斷放話:
    “知知想試,就讓知知先試試。知知若是能考上,說不定今年還有其他女學生被招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