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試圖操控

字數:5828   加入書籤

A+A-


    畢竟那是李兆吉,當今港島最富有的華人之一。
    就連他自己都捉襟見肘。
    吳耀祖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怎麽可能在資金實力上勝過李兆吉?
    這是楊自雲的想法。
    因此,楊自雲並未堅持太久,隨即報價:
    “我持有美麗華酒店28.6的股份,我要複牌後市場的最高漲幅價!”
    “這絕對不行!”吳耀祖立刻拒絕,“這太不公平了!”
    “美麗華酒店停牌時的價格是4.1,一旦複牌,可能漲到六七塊。”
    “那時將超過每股淨資產,市場就是這樣。”
    今年全港房價暴跌,美麗華股價低迷,楊生,我誠意而來,願出高價收購你的股份,但絕非無底線付出。
    “我的報價會比李兆吉的最終出價高出10,這是合理交易,再高便無法商議。”
    “你目前持有多少股份?”楊自雲並未爭論,轉而問起吳耀祖的持股比例。
    “16.7。”吳耀祖答道。
    當年他離港時,耀祖的投資尚顯單薄,因此行事格外謹慎。
    “我們兩家合計持有的美麗華股份為45.3,還未達到50的控股標準,李兆基仍有成功收購的機會。”
    楊自雲示意妻子拿來股東名冊,遞給吳耀祖查看:
    “這十幾位是我的老友,他們持有美麗華超過5的股份,我有信心說服他們將股份轉讓給你,希望你能重新考慮報價。”
    吳耀祖暗想,這老頭確實棘手,若能買下這十幾人的股份,就能完全掌控這家公司,誘惑實在不小。
    “比最終報價高出13!”吳耀祖隨口說道。
    “這根本不算誠意……”
    經過多次談判,吳耀祖與楊自雲最終確定了成交價格,比原報價高出17,僅針對楊自雲手中的股份,其餘十幾人所持的5股份則維持原價。
    楊自雲做出妥協,原因在於……
    “我希望在我收購美麗華酒店後,你的妻子還能繼續留在美麗華酒店董事會擔任董事,即便沒有投票權,隻要能保留這一職位即可。”
    美麗華酒店正是楊自雲發家致富、躋身頂級富豪行列的關鍵企業。
    他對這家酒店集團懷有深厚情感。
    然而,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再多的情感也無濟於事。
    他希望能留下某種印記,證明自己曾與美麗華息息相關。
    於是提出讓妻子繼續擔任董事會董事,向外界表明楊家並未徹底脫離美麗華。
    這不過是一位老人的小小心願罷了。
    “行!”吳耀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個請求,但他也懷有其他目的,“楊先生,我可以同意,不過我有個條件。我知道你持有亞視6的股權,希望一並轉給我。”
    楊自雲愣了一下,轉頭問妻子:“小恩,我們投資過亞視嗎?”
    楊夫人接手公司不到兩年,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丈夫和處理家族紛爭。對於公司的投資狀況,她並不熟悉,於是特意查看了相關文件後回答:“阿雲,我們確實有6的亞視股權,不過去年已經抵押給銀行,貸款了九百萬港幣。”
    這是一種常見的操作,大多數富豪都會用這種方式管理資金。
    他們習慣將自有資金用於消費,而將投資所得的資金借入銀行。
    ...
    楊自雲攤手說:“吳先生,我很願意將亞視的股權送給你,但債務問題我無法負責。”
    “我們可以簽訂一份質押合同轉讓協議,債務由我承擔。”吳耀祖直接表態。
    “還有什麽別的要求嗎?”楊自雲看他如此爽快,便知道他一定有所圖謀。
    “楊先生在港島的老一輩富豪圈子裏德高望重,我希望您能出麵,讓楊老太太收購市麵上盡可能多的亞視股份。”吳耀祖微笑著說道。
    “你這麽渴望亞視的股份?你是打算親自經營這家電視台嗎?聽說邱得艮辦電視台幾年就虧了近一個億。”楊自雲好奇地問道。
    無線電視在香港的地位太穩固了,過去的麗的電視和現在的亞洲電視都無法與其抗衡。因此,幾乎沒有人真正對亞視本身感興趣。人們關注亞視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其社會影響力。
    至於盈利能力,就算有一百個tvb也抵不上一個恒基兆業。
    更何況亞視的盈利更弱。
    大多數香港富豪會購買一些亞視或無線的股份,以此保持對這兩家電視台的影響力。
    但他們絕不會想要成為電視台的實際掌控者。
    畢竟,沒人願意涉足虧本的生意。
    吳耀祖經營著一家電影公司和一家漫畫公司,未來勢必會與電視台產生交集,因此他認為購入一些電視台的股票是有益之舉。不過,他並未直接說明自己的真實意圖。
    楊自雲點頭回應道:“亞視近年來虧損嚴重,許多人都想脫手,這不過是舉手之勞,我會助你一臂之力。”
    “非常感謝!”
    “期待合作順利。”
    時間回到1983年6月29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世界、誌誠置業、景福金銀珠寶、美麗華、恒基兆業等多家公司於停牌次日進入公眾視野。
    作為香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楊自雲以美麗華酒店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向市場及股東發布了一份措辭強烈的聲明:
    “懇請各位股東切勿輕信恒基兆業提出的收購提議,其報價遠遠低於美麗華酒店的實際價值。恒基兆業創始人李兆吉缺乏酒店管理經驗,不具備駕馭大型企業的能力……”
    聲明長達數百字,核心在於勸阻小股東盲目出售股份,強調長期持有才是明智選擇。最後,楊自雲留下一句警告:
    “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不排除采取反製措施。”
    此言純屬虛晃一槍,楊家無力真正展開反收購,此舉隻是給李兆吉製造心理壓力。
    惡意收購的核心在於迫使大股東就範,當大股東實力強大時,投機者便拋售套現;反之,若大股東處境艱難,則會被逼增持股份直至全麵控製。
    李兆吉滿心以為勝券在握,卻不知楊自雲看似柔弱實則堅韌的一麵,注定讓他铩羽而歸。
    更關鍵的是,李兆吉並不了解,此次收購案中,楊自雲為了取悅佳人,即便撕破臉皮也絕不妥協。
    自李兆吉公開收購計劃以來,整個市場為之沸騰,全港媒體亦高度關注……
    三天停牌期間,各大報刊競相報道這一充滿火藥味的消息。
    《星島日報》將李兆吉的照片置於頭版頭條,標題為:“股神四叔鎖定美麗華!”
    這是一份專注於財經領域的報紙,正文附帶了詳細的數據分析。
    恒基兆業的李兆吉宣布向楊自雲發起挑戰,目標是收購美麗華酒店。
    李兆吉現持有美麗華酒店22.4的股份,計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7.6,預計收購4025萬股,所需資金達2.5億港元。
    停牌前,美麗華酒店股價為4.12港元,李兆吉的報價為每股4.30港元。
    美麗華酒店母公司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將采取何種策略應對此次收購,拭目以待。
    作為全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明報》將這一事件置於頭條位置。
    但部分媒體更傾向於支持楊家,認為美麗華集團創始人楊自雲經驗豐富,能夠化解此次危機。
    配圖中楊自雲正在釣魚,這顯然是精心策劃的公關動作。
    實際上,楊自雲因病臥床,連治療都無暇顧及,哪裏還有閑情逸致去釣魚?
    相比之下,《天天日報》的標題更具衝擊力:“因果輪回,報應不遲”。
    評論區充滿趣味:
    1971年4月,楊自雲曾試圖惡意收購港島白糖大王張白離女兒張彩虹的珠寶公司,迫使張家出售中環的祖業,以3000萬港元贖回股份。
    如今風水輪流轉,楊自雲自身難保,核心資產麵臨被收購的局麵,不禁讓人感歎命運的無常。
    文章接著諷刺李兆吉:“李四叔俠肝義膽,替老鄉張白離討回公道,但恐怕也難以善終,畢竟他自己也曾是別人的仇敵。”
    此言並非空穴來風,張白離生前是香港商界翹楚,被譽為‘華人首位立法局議員’、‘太平紳士’、‘保良局主席’,去世後張家迅速衰敗。
    71年,張彩虹成功抵禦了楊自雲的收購。
    然而74年股市崩盤後,她的企業仍難逃被收購的命運,收購方正是李兆吉。
    對於張家而言,無論是楊自雲還是李兆吉,都是令人痛恨的存在。
    與此同時,《天天日報》的大老板劉天正陷入財務危機,破產風險迫近。
    他計劃出售《天天日報》,但管理層一片混亂,下屬編輯什麽新聞都敢刊登。
    此輪炒作落幕,收購事件迅速成為公眾熱議話題。這完全歸因於雙方的影響力。
    楊自雲與船王包玉港、新恒基創始人郭得盛屬同一輩,聲名顯赫,資曆遠超李嘉成、霍贏東、鄭雨彤。
    李兆吉的資曆同樣不遜色,財富更是楊自雲的好幾倍。他在港島股市幾乎從未失手,被譽為股神。
    兩大富豪的對峙,無疑是最具衝擊力的新聞。
    長期活躍於四會的投資者陷入狂熱,堅信楊自雲會反擊,紛紛湧向四大交易所,試圖操作美麗華股票。
    喜歡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請大家收藏:()港片:勝男,我真的是臥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