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商議遷都
字數:4028 加入書籤
田英心裏清楚,西晉末年,那是一段風雲變幻、山河破碎的歲月。由於八王之亂,中原大地陷入了無盡的混亂與紛爭,兵力匱乏如同一個巨大的黑洞,吞噬著王朝的生機。
而周邊的少數民族,如鮮卑、匈奴、羌族、羯族和氐族等,恰似嗅到血腥的猛獸,趁機入侵中原。西晉王朝無力抵抗,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原大地被胡人占領,那一段慘痛的曆史,史稱“五胡亂華”。
那是一場浩劫,中原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田英每當想到此,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憤。
他可不想這樣的曆史在自己擔任太上皇期間重演,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徹底征服周邊的少數民族,讓大漢的疆域固若金湯,讓百姓安居樂業。
田英原本打算,平定東吳後,再集中精力收拾少數民族。可沒成想,鮮卑首領軻比能趁中原混戰之際一統草原,然後急不可耐地率領五胡騎兵趁大漢與東吳內戰之際,主動入侵大漢的疆域。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田英意識到,不能再按部就班地行事,必須迅速做出反應。
田英下定決心,這一次一定要給鮮卑等五胡一個深刻的教訓,讓他們知道大漢的威嚴不可侵犯,並徹底征服他們,讓他們世世代代臣服在大漢天子的腳下,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心中時刻牢記: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田英心中,魏延率軍出征,打敗鮮卑等少數民族的軍隊應該不成問題。魏延作戰勇猛,在戰場上如同一頭凶猛的雄獅,但若要徹底征服這些少數民族,讓他們從心底裏歸順,魏延尚且辦不到。
唯有昔日七擒孟獲的丞相諸葛亮才能做到。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寬廣的胸懷,七擒七縱孟獲,讓孟獲心悅誠服,成為天下的美談。田英深知,隻有諸葛亮親自出馬,才能真正讓這些少數民族心服口服。
司馬懿善於察言觀色,他敏銳地捕捉到了田英的心思。於是,他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末將推薦一人,可擔此重任!”
田英笑道:“大都督但說無妨!”
“末將推薦丞相統兵前往,昔日丞相七擒南王孟獲,那智慧與謀略,成為天下的美談。孟獲從此對丞相忠心耿耿,絕不反叛,末將相信,此次丞相前往,也能做到讓鮮卑等少數民族心悅誠服。”司馬懿正色道,那神情中充滿了對諸葛亮的敬佩。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諸葛亮的才能,相信他一定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田英也點點頭道:“好!就依大都督此計,宣詔令丞相率領麾下兵馬緊急北上,救援晉陽城,務必讓鮮卑等少數民族心服口服,永世不再反叛大漢!事成後,揮師南下,平定荊州,不得有誤!”
說罷,田英派首領宦官黃皓和馬胤一起,快馬加鞭前往丞相所在的軍營去傳旨。田英決定親率大軍接替丞相的任務攻打交州,他心中也有著自己的盤算,交州乃後世自己的家鄉所在地,他也想看看三國時期自己的家鄉究竟是怎樣的。
田英轉頭對魏延道:“魏老將軍,丞相既然北上救援晉陽城,朕將親率麾下人馬接替丞相攻打交州,至於僰道城的水軍和戰船就交給魏老將軍了。你率麾下兵馬登上戰船,順流而下,到長江岸邊接應大都督的人馬上船,然後渡江作戰,你們由北向南,朕率軍由西向東,在建業城下會師,然後一起攻占建業城,活捉孫權,不得有誤!”
魏延大喜,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笑嗬嗬地道:“謝陛下,我老魏聽聞有戰打就心癢癢,之前陛下不同意我去救援晉陽城,如今派我去統領水軍和戰船,與吳軍開戰,我也高興。”
其實田英是有私心的,自從穿越到三國時期,多年征戰都是在陸地上打陸戰,對於水戰,自己並不熟悉。
且身在船上,逃生也諸多不便,自己水性一般,別到時與精通水戰的吳軍開戰時,戰敗而無法脫身,將小命撂在船上或水中,那就太不劃算了。
田英既不想被活活燒死在船上,也不想被活活淹死在水中,如果在陸地上,有身邊的五將和親衛隊保護,再不濟自己這個太上皇是完全可以抽空脫身的。
一念至此,田英安排魏延去統領水軍和戰船,前往接應大都督司馬懿的人馬。自己可以親率大軍攻打交州,去看看那片神秘的土地。
田英安排妥當後,次日與魏延兵分兩路,魏延統領麾下五萬兵馬先行一步前往僰道城,自己親率大軍緊隨其後也前往僰道城,到達僰道城後,利用戰船渡江,然後向交州進軍,接替丞相的人馬攻打交州。
漢軍這邊商議著渡江作戰和派兵救援晉陽城的策略,而建業城皇宮的朝堂上,卻是一片愁雲。
孫權坐在龍椅上,兩旁的台階下文武百官神情恭敬地侍立著。孫權神情沮喪,掃視一遍全場後道:“諸位愛卿,探子來報,大漢太上皇和大都督司馬懿兵合一處,在江對岸對朕的建業城虎視眈眈,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丞相顧雍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請恕老臣直言,開年以來,我軍節節戰敗,相繼丟失稟丘城、合肥新城、臨淄城和下邳城四座重要的城池,而兗州、豫州、青州和徐州也麵臨相繼淪陷的境地。”
“如今我東吳隻剩下荊州、交州和揚州三州了,而大漢擁有十四州中的十一個州,疆域遼闊、兵強馬壯,孫子兵法有雲: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與其堅守建業城,不如......”
顧雍突然停下來不說了,那欲言又止的模樣,讓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
文武百官紛紛將目光集中在顧雍身上,朝堂安靜得落針可聞。
“不如什麽?丞相但說無妨。”孫權催問道,那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急。
顧雍沉吟片刻後才道:“請恕老臣直言,不如......遷都。”
“遷都?”群臣驚訝地問道,然後私下議論起來,那聲音如嗡嗡的蜜蜂聲。
“丞相既然想到了遷都,必定已經想好了地點吧?遷至何處合適呢?”孫權眉頭緊鎖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憂慮。
自從接到漢軍已經隔岸安營紮寨的消息後,孫權也想到了遷都,如果不盡早遷都,一旦漢軍渡過長江,包圍建業城,到那時,想走都不一定能走脫!不如趁漢軍尚未渡江,趕緊遷都,去往一個安全的地方。可哪裏安全呢?孫權心中早有打算,但故作不知。
群臣也並非沒有想到遷都,漢軍一旦渡江,遷都就來不及了,這麽淺顯的道理,是人都明白。但遷至何處,各人有各人的觀點。
中書令闞澤拱手道:“陛下,如果此時遷都,宗廟社稷如何搬遷?難道舍棄不要?”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舍和擔憂。
大都督陸遜拱手道:“陛下,末將也讚成立即遷都,至於宗廟社稷,搬不走的,隻能忍痛留下,能搬走的,如祖宗牌位等,統統帶走,須知: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大將軍諸葛瑾也拱手道:“陛下,大都督所言甚是,如今漢軍已經到達對岸,一旦渡江後,就會兵臨城下,到那時,想遷都都來不及了,隻能早做打算,才是上策!”
群臣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那整齊的動作仿佛是一陣風吹過麥田。
顧雍見群臣都讚成遷都,這才拱手道:“陛下,至於遷都至何處,老臣思慮再三,認為遷都至夷洲最為合適。”
陸遜和諸葛瑾、甘述三人連忙拱手道:“臣附議!”
群臣也都點頭表示讚同。
孫權明知故問道:“諸位愛卿,遷都至夷洲,利在何處?”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希望能從群臣口中得到滿意的答案。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