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遷都夷洲
字數:4102 加入書籤
在那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風雲變幻,局勢跌宕起伏。夷洲,這座在後世聞名遐邇的寶島,於當時便是如今的台灣島,它靜靜地臥於茫茫大海之中,隸屬於東吳揚州的管轄範疇。
孫權,這位東吳的掌舵者,向來深謀遠慮,早為自己留好了後路。他曾經派遣精銳軍隊,駕駛著堅固的戰船,乘風破浪,登上了台灣島。
那戰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如矯健的蛟龍,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成功占領此島,孫權遂將其命名為夷洲。
孫權心中盤算著,萬一麾下將領在與魏國或大漢的交鋒中不敵,他便打算撤退至夷洲。憑借東吳那強大無匹的水軍和精良的戰船,他堅信能夠死守此島,堅決不向漢軍投降。
那水軍將士們個個訓練有素,在戰船上如履平地,戰船更是裝備精良,堅不可摧,仿佛是海上移動的堡壘。
朝堂之上,顧雍神情肅穆,拱手道:“陛下,東吳相較於大漢和從前的魏國,最大的優勢便在於水軍和戰船。”
“遙想當年赤壁大戰,那曹操率領的大軍號稱百萬雄師,旌旗蔽日,戰鼓震天,何等威風。可最終還不是敗在我東吳水師之下?”
“夷洲作為一個獨立的島嶼,與大陸隔海相望,宛如一顆鑲嵌在大海上的明珠。除非大漢的軍隊能夠駕駛戰船成功登陸夷洲島,否則,他們休想令我們投降!”顧雍的話語擲地有聲,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自信。
陸遜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丞相所言極是。陸戰方麵,大漢兵多將廣,我們或許不是其對手。但水戰,我們東吳戰船眾多,水軍訓練有素,每一個水軍將士都能在波濤中奮勇殺敵。勝負尚未可知也!”陸遜的聲音洪亮,充滿了鬥誌。
諸葛瑾連忙附和,拱手道:“陛下,我們可以憑借夷洲島地利的優勢,利用水軍和戰船打敗來犯之敵,一雪前恥!那夷洲島周圍暗礁密布,海浪洶湧,正是我們設伏的好地方。隻要漢軍敢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諸葛瑾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監軍甘述也趕忙附和道:“三位大人言之有理,我們陸戰雖然敗於漢軍,但水戰是我們的強項。末將認為,隻要我們退守夷洲,定然能夠擊退來犯之敵,保陛下平安無事!”甘述的話語中充滿了忠誠和決心。
驃騎將軍朱恒也不甘示弱,拱手道:“陛下,末將也讚成遷都夷洲。唯有夷洲是我們建業的大後方,又遠離大陸,易守難攻,可保萬世基業長青!那夷洲島上有豐富的資源,足以支撐我們長期堅守。”朱恒的聲音沉穩有力。
孫權微笑著點點頭,麵色一沉,朗聲道:“諸位愛卿,幾位所言正合朕意。想我父兄創業艱難,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才打下這東吳基業,豈能拱手讓人?我意已決,三日後遷都至夷洲,諸位愛卿趕緊做好準備,跟隨朕前往夷洲,不得有誤!”孫權的話語充滿了威嚴和決絕。
文武百官紛紛拱手答應,那整齊的動作仿佛是一陣風吹過麥田。孫權笑著揮揮手,宣布退朝。隨著宦官拖著尖細的嗓音,群臣連忙拱手告辭而去,各自回去準備遷都事宜。
接下來的三天,整個建業城都忙碌不停,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所有人都為遷都夷洲做準備。
雖然很多百姓故土難離,不願意舍棄祖祖輩輩居住的建業城。他們望著熟悉的街道和房屋,眼中滿是不舍和眷戀。
但孫權考慮到夷洲畢竟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同,風俗習慣更不同,自己或許難以適應那裏的生活,如果建業城的百姓都遷往夷洲,那就截然不同了。
為了確保遷都的順利進行,他決定將建業城的百姓強行遷往夷洲,拿出昔日董卓從洛陽遷都長安的手段,用軍隊逼迫並押運百姓和各級官員遷往夷洲。
對於建業城內的官員和富豪大戶,孫權下令全部上戰船。那戰船高大雄偉,船帆在風中獵獵作響。
他們沿著長江順流而下至東海,再從海邊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那波濤洶湧的大海仿佛是他們的征途。經過漫長的航行,終於到達台灣島,登上夷洲。
而普通百姓可遭罪了,由吳軍將士押送,扶老攜幼,場麵十分淒慘。條件好的用馬車裝運行李,那馬車在崎嶇的道路上顛簸前行;條件差的用手推車或隨身攜帶行李,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
他們從建業城出發,沿著大路,一路南下,途徑丹陽郡、吳郡、會稽郡、臨海郡四個郡後,到達建安郡的侯官城。侯官是靠海的一個城池,對麵就是台灣島。
運送官員和富豪的戰船到達台灣島,待所有人下船後,立即前往對岸的侯官城裝運普通百姓。那戰船來回穿梭,多來回幾次就能完成運送百姓的任務。
為了有足夠的經費在夷洲修建新皇宮、安置百姓、軍費開支等,孫權下令,所有上船的官員、富豪和百姓都要繳納乘船費。
自然向官員和富豪征收的費用更高,普通百姓的費用比較低。雖然所有人都怨聲載道,卻也無可奈何,不得不交。那百姓們望著手中的錢財,心中滿是苦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權選擇合適的位置修築一座城池,取名為興業城。新皇宮也修建在興業城的正中間,那皇宮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皇宮周圍是官員和富豪的府邸宅院,雕梁畫棟,十分奢華。外圍才是普通百姓的住宅,簡陋而擁擠。
經過一年餘持續不斷地施工,興業城終於完工。整體布置與以前的建業城大差不差,百姓也漸漸適應了興業城的新生活。街道上又恢複了昔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熱鬧景象,但那熱鬧中似乎還隱藏著一絲對故土的思念。
孫權又在夷洲的海島周圍建造了大量的戰船,水軍也日夜加緊訓練,以保衛夷洲。那戰船在海麵上排列整齊,水軍將士們在船上進行著各種訓練,喊殺聲震天動地。這是後話,先按下不表。
我們先說一說漢軍的第三路人馬的情況。第三路人馬由丞相諸葛亮親自統領。太上皇田英給予了丞相諸葛亮先斬後奏的特權,諸葛亮帶領副將薑維統領麾下五萬兵馬前往成都。
他將曹魏投降的所有將領都召集到成都軍事學校,同時從涼州和雍州各抽調二十萬兵馬,又從益州抽調十萬兵馬,合計五十萬大軍集聚成都城外,準備南下。
南王孟獲聽聞丞相諸葛亮親自統領五十萬大軍討伐東吳的交州,心花怒放,終於有為丞相效勞的機會了。
於是孟獲親自統領麾下的十萬精兵在益州興古郡的治所宛溫城等候丞相的大軍到來。孟獲深知,從成都南下攻打東吳的交州,宛溫城是必經之地,也是靠近益州與交州交界的一座城池。
大軍肯定會在宛溫城補充糧草,並歇息數日,然後越過邊境,進入交州境內。
待五十萬大軍齊聚成都城外,所有的將領也都到達成都軍事學校後,諸葛亮在校內大堂召開了出征前的動員大會。
坐在前幾排的魏軍將領包括郭淮、許儀、典滿、張虎、徐蓋、夏侯楙、夏侯霸、曹震、曹肇、郝凱、樂綝、於圭、毋丘儉、李禎、程武、華表、杜恕、曹泰、辛敞、荀適、楊囂、荀俁等。這些將領個個身經百戰,威名遠揚。
諸葛亮見曹魏的將領眾多,許多是名將之後,心中大喜,興高采烈地對眾將道:“如今魏主早已歸順我大漢,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東吳。大漢天下十四州占有七個州,大都督司馬懿正率軍攻打兗州和青州,而太上皇正率軍攻打豫州和徐州。一旦這四個州歸入我大漢疆域,東吳就隻剩下交州、荊州和揚州三個州。”
“我軍兵多將廣,本相已從涼州和雍州、益州調集五十萬兵馬,南王孟獲派人送來消息,他親率十萬兵馬在宛溫城等待我們。如此,我大軍有六十萬人馬,攻打交州不成問題,眾將聽令!”
所有將領立即起身,聲音洪亮地答道:“末將在!”
那整齊的聲音仿佛是一聲驚雷,在大堂中回蕩。一場新的征伐即將拉開帷幕,三國的局勢也將在這戰火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