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互相謀算

字數:5260   加入書籤

A+A-


    話說丞相諸葛亮與大都督司馬懿所率兩軍,恰似兩把銳利的寶劍,在各自的戰場上披荊斬棘,進展皆頗為順利。
    而太上皇田英,這位久經沙場、威望極高的統帥,親率五十萬大軍,於僰道城雄姿英發地登上了戰船。
    江風呼嘯,戰船如離弦之箭,在波濤洶湧的長江上破浪前行。船隊浩浩蕩蕩,旌旗獵獵作響,士卒們士氣高昂,喊殺聲仿佛要衝破雲霄。
    不多時,大軍順利抵達對岸,田英下令將所有戰船交還給魏延和關統,自己親率大軍,宛如猛虎出籠,即將在南疆大地掀起一場驚濤駭浪。
    與魏延和關統分別後,田英目光如炬,深知兵貴神速、分工明確的重要性。他當機立斷,下令刺史程喜和副將曹馥、呂翻統領麾下十萬精銳兵馬,與田豫將軍及副將郭統、龐徽統領的另外十萬兵馬,組成一支銳不可當的前軍。
    這二十萬大軍,猶如一把鋒利的長矛,先行一步,朝著交州的方向風馳電掣般進發。
    田英則親率五萬騎軍,那騎軍個個身姿矯健,胯下戰馬嘶鳴,仿佛隨時準備在戰場上奔騰馳騁。同時,關索等五將率領十萬兵馬緊緊跟隨,組成中軍。這中軍,恰似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穩穩地掌控著整個戰局的節奏。
    而前部都督張翼及副將張微統領的十五萬兵馬為後軍,負責押運糧草、軍械和攻城器具,宛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為大軍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物資保障。三軍相隔一定距離,如同三條巨龍,相繼朝著交州浩浩蕩蕩地前行。
    從僰道城一路南下,大軍行進順利。他們經過朱提郡、建寧郡,所到之處,百姓們或驚恐,或好奇地張望著這支龐大的軍隊。
    終於,大軍抵達興古郡的治所宛溫城。宛溫城內,百姓們早已聽聞大軍將至,紛紛忙碌起來,準備糧草。
    田英下令大軍在此補充糧草,並讓士卒們好好休息三日。三日間,宛溫城內熱鬧非凡,士卒們養精蓄銳,為接下來的征程做好充分準備。
    三日後,大軍繼續南下,越過交州與益州的邊界,終於來到了交趾郡的治所龍編城。
    龍編城,這座交州的重鎮,宛如一頭沉睡的巨獸,靜靜地矗立在大地之上。它城高牆厚,城牆上的磚石曆經歲月的洗禮,卻依然堅固無比。
    守將是鎮南將軍呂岱及謀士陸喜和副將步協,麾下有十萬兵馬,宛如一群訓練有素的獵犬,時刻準備著保衛這座城池。
    此外,還有原守將顧濟,他是顧雍之子,麾下有五萬兵馬,猶如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呂岱親率麾下十萬大軍抵達交州後,深知戰略布局的重要性。他首先來到交州治所番禺城,與九真太守士?和南海太守士武會麵。
    番禺城內,十萬兵馬嚴陣以待,守衛森嚴。呂岱站在城樓上,望著城內整齊排列的士卒,心中暗自思忖:“如今番禺城兵馬已經足夠,無須擔心。”
    然而,與益州接壤的交趾郡的治所龍編城,兵力卻相對薄弱。呂岱深知龍編城的重要性,它是交州的一道重要防線,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毅然辭別士?和士武,親率十萬大軍馬不停蹄地來到龍編城。
    龍編城守將顧濟深知鎮南將軍呂岱是陛下孫權親自下詔派來的欽差大臣,地位尊崇。他不敢有絲毫怠慢,主動率領眾將出城迎接。
    顧濟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對呂岱的敬重,他拱手道:“呂將軍,末將顧濟願擔任您的副將,聽從您的指揮,共同保衛龍編城。”
    呂岱看著眼前這位年輕有為的將領,滿意地點了點頭。
    太上皇的前軍程喜和田豫的二十萬兵馬抵達龍編城外時,程喜目光冷靜地觀察著周圍的地形。
    他下令在離城十裏處安營紮寨,士卒們迅速行動起來,搭建帳篷,布置防禦工事。他們靜靜地等待著中軍和後軍的到來,猶如一群潛伏在暗處的獵手,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探馬如鬼魅般穿梭在戰場上,他們迅速將漢軍二十萬兵馬到來的消息報知呂岱。呂岱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召集眾將在議事廳內商議破敵之策。
    議事廳內,氣氛緊張而凝重,眾將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有的目光堅定。呂岱高坐主位,身旁是謀士陸喜和副將步協、顧濟等人。
    他環視一遍全場,眼神中透露出威嚴與沉穩,沉聲道:“諸位,漢軍二十萬人馬已經抵達我龍編城外,在北門外十裏處安營紮寨,估計在等待後續兵馬的到來,諸位有何良策破敵?”
    謀士陸喜拱手道:“將軍,敵軍遠道而來,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以逸待勞,士氣正盛。不如趁夜偷襲敵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他的聲音在議事廳內回蕩,眾將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然而,顧濟卻眉頭緊鎖,他深知戰爭的殘酷與複雜。他拱手道:“將軍,敵軍勢大,兵力多於我軍。我軍若要出城偷襲,派多少人合適呢?若兵力太少,恐難以奏效;若兵力太多,又恐城內空虛,遭敵軍反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呂岱沉思片刻後,反問道:“顧將軍認為帶多少人合適?”
    顧濟略作沉吟後道:“末將認為,城內必須留下五萬兵馬守城,以防不測。因此,偷襲的兵馬十萬人足矣。”
    步協點頭道:“沒錯,龍編城是我們的大本營,決不能顧此失彼,一定要留下足夠的兵馬守城才行。如此,萬一偷襲的兵馬失利,也可以回城有個歇息之地,重新組織防禦。”
    眾將紛紛頷首表示讚同,仿佛找到了一個穩妥的破敵之策。
    呂岱微微頷首,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果敢,沉聲道:“眾將聽令!”
    “末將在!”眾人紛紛拱手答應,聲音整齊而洪亮。
    “令顧濟將軍率領麾下五萬兵馬鎮守龍編城,城頭布滿弓箭手,隨時接應我們進城,不得有誤!”
    “得令!”顧濟朗聲應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使命感。
    “令謀士陸喜留下,協助顧濟將軍守城,四個城門都必須派重兵把守,不得有誤!如果城池丟失,軍法從事!”
    “得令!”陸喜拱手應諾,深知責任重大。
    “步將軍率領麾下五萬兵馬為先鋒,先行一步,出城偷襲漢軍,本將親率五萬兵馬隨後接應,所有兵馬均須馬裹蹄,人銜枚,悄悄地摸向十裏外的敵營,有任何人大聲喧嘩者,軍法從事!”
    “得令!”步協和麾下的校尉紛紛拱手應道,眼神中透露出興奮與緊張。
    呂岱揮揮手道:“諸位趕緊前去準備,今夜醜時時分出發,不得有誤!”
    眾將異口同聲地答應,然後拱手告辭而去,返回自己的營帳準備。他們心中都明白,這一戰關乎龍編城的安危,關乎整個戰局的走向。
    漢軍這邊,刺史程喜和將軍田豫可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實戰經驗極為豐富。兩人待中軍帳一搭建好,立刻召集眾將商議破敵之策。中軍帳內,燈火通明,眾將圍坐在一起,氣氛熱烈而緊張。
    程喜坐在主位,田豫坐在他身旁,副將曹馥、呂翻和郭統、龐徽侍立左右兩側。
    程喜掃視一遍眾將後,沉聲道:“諸位,我們已經來到龍編城下,探馬來報,龍編城內的守軍在十五萬左右,諸位有何破城良策不妨說說看?”
    副將曹馥拱手道:“刺史大人,敵軍與我軍人數相差不大,我軍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敵軍以逸待勞,會不會趁我軍立足不穩而趁夜來劫營呢?”
    此言一出,眾將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他們心中都清楚,曹馥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夜襲是戰爭中常用的戰術,若不加以防範,後果不堪設想。
    田豫眉頭一皺,目光深邃,道:“曹將軍所言在理,吳軍極有可能趁夜來劫營,我軍應早做防範才是。”
    眾將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開始思考應對之策。
    副將郭統拱手道:“如果我軍的將士埋伏在營寨四周,營寨之內僅留下少數士卒誘敵進入,如何?”
    程喜明白,自己作為刺史,在政治能力上或許略勝一籌,但要論領兵作戰,用計論謀,田豫肯定在自己之上。
    於是程喜轉頭問田豫道:“田將軍有何妙計破敵?”
    田豫略作沉吟後,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道:“刺史大人,末將認為,我們可以兵分二路,誘敵深入兼斷敵退路,雙管齊下,可以全殲出城偷襲的敵軍。”
    眾將聞言紛紛露出驚喜之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田豫將軍身上,仿佛看到了一線勝利的曙光。
    程喜用眼神示意田豫說下去。
    田豫見眾將都在側耳細聽,於是正色道:“我們可以派出快馬前往中軍,向太上皇匯報,太上皇肯定會派大隊騎軍快馬加鞭前來支援我們。”
    “然後我們兵分兩路,刺史大人率領麾下的兵馬與偷襲的吳軍戰鬥,然後佯裝不敵,誘敵深入,向太上皇的中軍方向奔逃。讓吳軍以為有機可乘,從而放鬆警惕。”
    “末將率領麾下的兵馬悄悄埋伏在龍編城北門外,一旦龍編城的兵馬全部出城後,我們截斷其歸路,配合刺史的人馬和太上皇的騎軍全殲出城偷襲的吳軍。如此一來,吳軍將陷入絕境,插翅難逃。剩下城內的兵馬成為孤軍,我們再假扮戰敗的吳軍回城,隻要占領北城門,龍編城將落入我軍囊中。”
    “好,好計!”程喜眉開眼笑,不禁讚歎道。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場景,龍編城即將成為漢軍的囊中之物。
    眾將聞言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開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