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生擒呂岱

字數:4970   加入書籤

A+A-


    在那風雲變幻的戰場之上,局勢如洶湧波濤般變幻莫測。程喜早已胸有成竹,精心布置好了層層防線。
    隻見前方,一百架諸葛連弩整齊排列,猶如沉默卻暗藏殺機的猛獸,被巧妙地分成了三組,隨時準備以雷霆之勢發動攻擊。這諸葛連弩,可是戰場上的利器,一旦發動,便如狂風驟雨般難以抵擋。
    中間位置,兩萬盾牌手嚴陣以待,他們手持堅固的盾牌與鋒利的大刀,盾牌在陽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光澤,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鋼鐵長城,守護著身後的戰友。
    而盾牌手之後,四萬弓箭手早已將箭矢穩穩地搭在弦上,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前方,隻等一聲令下,便要將這滿弓的殺意盡數釋放。
    弓箭手的後方,是兩萬重裝步兵和兩萬精裝騎兵,他們身姿挺拔,氣勢如虹,猶如蟄伏的猛虎,隨時準備出擊,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隨著程喜一聲洪亮的令下,那一百架諸葛連弩瞬間如被喚醒的巨獸,開始連續發射弩箭。
    刹那間,尖銳的破空聲劃破長空,弩箭如密集的流星般朝著衝在前麵的吳軍士卒呼嘯而去。
    吳軍士卒們隻覺眼前寒光一閃,還未等反應過來,便紛紛倒下,非死即傷。一時間,慘叫聲、戰馬嘶鳴聲交織在一起,不絕於耳,仿佛是來自地獄的哀嚎。
    然而,吳軍主將呂岱怎會輕易退縮。在他的聲聲催促下,吳軍士卒們咬著牙,冒著被弩箭射穿的風險,繼續奮勇向前衝鋒。他們心中明白,後退隻有死路一條,唯有拚死一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當吳軍進入箭程後,程喜再次果斷下令。
    瞬間,四萬弓箭手齊齊鬆手,那射出的箭矢猶如傾盆而下的暴雨,帶著無盡的殺意,朝著對麵的吳軍士卒鋪天蓋地地射去。
    吳軍士卒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拚命地撥打箭矢,試圖在這密集的箭雨中求得一線生機。但箭矢實在太多,如蝗蟲過境般密密麻麻,許多人還是不幸中箭倒地,慘叫連連,鮮血很快匯聚成河,將腳下的土地染得通紅。
    吳軍將士們也是一群鐵骨錚錚的漢子,怎會甘心如此被動挨打。他們一邊奮力衝鋒,一邊也毫不示弱地發射箭矢。
    隻見那一支支箭矢如黑色的閃電,朝著對麵的漢軍陣營射去。漢軍中的兩萬盾牌手反應迅速,立即將手中的盾牌高高舉起,組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許多箭矢射在盾牌上,發出“砰砰”的聲響,紛紛掉落於地。
    盡管如此,還是有少數漢軍弓箭手不幸中箭倒地,慘叫聲在戰場上不斷響起。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漢軍的士氣,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嚴陣以待。
    就在兩軍正處於激烈互射的關鍵時刻,後方突然傳來陣陣馬蹄聲,如悶雷般滾滾而來。原來是田豫與副將龐徽率領的十萬兵馬如神兵天降般殺到,他們從後方對呂岱的人馬發起了迅猛的掩殺。
    呂岱的人馬本就人數處於劣勢,寡不敵眾,如今又被二十萬兵馬前後夾擊,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很快,七萬人馬損失過半,剩下的三萬餘兵馬也都個個帶傷,疲憊不堪,顯然已不能久戰。
    田豫與程喜見時機成熟,迅速率軍將呂岱剩餘的兵馬團團包圍起來。
    就在這時,田英的十五萬中軍也及時趕到了,他們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將呂岱的人馬又包圍了一大圈。
    呂岱、士?和士武三人心中滿是不甘,還想負隅頑抗。
    太上皇田英見狀,冷笑一聲,目光如炬地掃視著麾下五將,朗聲道:“你們五人上,盡快解決戰鬥,這三個人都要生擒活捉,朕要讓他們知道,違抗天威的下場!”
    此時,呂岱正與龐徽廝殺得難解難分,兩人你來我往,刀光劍影閃爍不停。就在這緊張時刻,關索如猛虎下山般加入戰局。
    他的加入,瞬間打破了平衡,呂岱很快便不敵,漸漸落入下風。
    幾個回合後,關索瞅準時機,大刀猛地一架,穩穩地架在了呂岱的肩上。呂岱心中一凜,知道大勢已去,隻好無奈地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與此同時,士?和士武也分別與曹馥和呂翻展開了激烈廝殺。隨著張遵和盧涵、洪毅、趙廣的相繼加入,局勢瞬間逆轉,士?和士武很快便被生擒。
    主將被生擒後,剩餘的將士們心中最後的防線也徹底崩潰,隻能無可奈何地跪地投降。當然,也有少數頑固分子欲頑抗到底,但他們很快便被就地斬殺,鮮血染紅了這片戰場。
    就在這時,大都督司馬懿派人送來消息,大軍已經成功占領了侯官城。魏延和關統的戰船也已順利抵達侯官城外麵的港口,大軍正嚴陣以待,隻等太上皇田英的命令,便發起總攻。
    田英聽聞這個消息,頓時大喜過望。要知道,此時的侯官城就是後世的福州市,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他立即讓首領宦官黃皓擬旨,命令司馬懿和魏延的人馬從侯官城登船,從東麵攻打夷洲島。
    無獨有偶,這時丞相諸葛亮也派人送來書信。信中提到,入侵中原的草原大汗軻比能已經臣服,荊州也已經平定,大軍正南下進入揚州境內。諸葛亮在信中請示太上皇,從何處進攻夷洲島最為合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田英再次讓首領宦官黃皓擬旨,命令諸葛亮的大軍南下抵達東安城。此時的東安城就是後世的泉州市,大軍抵達後,在東安城付費征集當地漁民的船隻。然後,諸葛亮的人馬從東安城登船,從中部攻打夷洲島。
    有了東麵和中部的兩支水軍正麵強攻,田英心中已有打算,他決定自己的人馬從西麵的海南島出發。
    不過,船隻也隻能從海南島的漁民中征集。田英坐鎮番禺城,由麾下關索等五將、程喜、田豫和張翼率領水軍向東攻打夷洲島。
    打定主意後,田英立即下令,押解所有俘虜返回番禺城。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終於抵達了番禺城。
    所有俘虜被押入大牢,田英則留下親衛隊和自己麾下的五萬騎軍鎮守番禺城。
    他令張翼繼續率領麾下十萬兵馬,與關索等五將、程喜和田豫一起從番禺城一路南下,抵達朱崖郡的徐聞城。
    到達徐聞城後,他們花錢征集當地漁民的船隻,然後過海,到達朱崖州,也就是後世的海南島。
    其實,田英不願出征,而欲留守番禺城,是有著自己的私心的。他之前的戰鬥大多在陸地上進行,對於海上的戰鬥,他還很不熟悉。他可不想登上船後,遭遇大火被燒死,或者被迫跳海淹死。
    他隻想等三路大軍攻上夷洲島,包圍孫權的新皇宮所在地興業城。待吳主孫權投降後,他在番禺城接見投降的孫權,然後才班師返回洛陽。
    畢竟,自己的家鄉就在番禺城,後世的廣州他很熟悉,但此時的番禺城他還很不熟悉,他很想借此機會四處逛一逛,也不枉來漢朝一遭。
    田英對夷洲島的地形有所了解,為了達到突襲吳軍的效果,他決定學習丞相諸葛亮,給關索、程喜、田豫和張翼四人每人一個錦囊。
    他鄭重地叮囑他們,一定要在見到夷洲島時打開,依計而行。四人接過錦囊,拱手答應而去。
    隨著田英的聖旨下達後,四十萬兵馬在關索等五將、刺史程喜、將軍田豫和前部都督張翼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南下。
    他們抵達徐聞後,花錢征集了沿海漁民的船隻,然後過海來到了朱崖州。接著,他們又花錢征集了朱崖州沿海漁民的船隻,大軍紛紛登上船隻,浩浩蕩蕩地向東行駛,直奔夷洲島而去。
    大都督司馬懿接到太上皇田英的聖旨後,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依令而行。他下令麾下所有兵馬登上戰船,如離弦之箭般殺奔夷洲島而去。
    此時的夷洲島與侯官城之間,到處都是吳軍的戰船。孫權為了抵禦司馬懿大軍的進攻,可謂是傾巢而出,出動了夷洲島全島的兵力和戰船。
    孫權親率三十萬人馬沿海修築了堅固的工事,那工事猶如鋼鐵堡壘般,堅不可摧。戰船方麵更是出動了樓船二十艘,那樓船高大雄偉,宛如海上的移動城堡;鬥艦一千艘,氣勢磅礴;艨艟五千艘,靈活敏捷;走舸一萬艘,來去如風。
    從戰船數量上看,明顯多於司馬懿的人馬。
    人數方麵,三公子孫和這邊有二十八萬將士。他們分別是孫和與謀士陸瑁率領的五萬人馬,這五萬人馬訓練有素,士氣高昂;鎮北將軍孫韶及副將陸抗、朱異率領的十萬人馬,他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大將軍諸葛瑾率領的五萬人馬,諸葛瑾足智多謀,麾下將士也個個英勇善戰;大都督陸遜率領的六萬人馬,陸遜乃是東吳名將,麾下將士對他忠心耿耿;太守淩封和陳修率領的二萬人馬,他們也毫不遜色,隨時準備為東吳而戰。
    四公子孫霸這邊有二十二萬將士。他們分別是孫霸和謀士王惇、副將周魴率領的七萬兵馬,這七萬兵馬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監軍甘述與副將朱據率領的五萬兵馬,他們配合默契,戰鬥力極強;驃騎將軍朱恒和副將丁奉、周胤率領的五萬兵馬,朱恒勇猛無比,麾下將士也都個個悍不畏死;太守士壹與副將陸凱率領的五萬兵馬,他們同樣懷著必死的決心,守護著東吳的領土。
    兩軍的戰船很快在海麵上相遇,一場激烈的戰鬥瞬間展開。海麵上波濤洶湧,喊殺聲震天,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戰火點燃。雙方將士們都拚盡了全力,隻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榮譽。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