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夷洲島血戰
字數:4655 加入書籤
在那波濤洶湧、海浪翻卷的茫茫大海之上,一場關乎兩國命運的海上大戰正悄然拉開帷幕。
司馬懿,這位老謀深算的魏國名將,再度施展其慣用的戰術,將兵力一分為六,如六把利刃,直直地刺向公子孫和與公子孫霸所率領的吳軍戰船。
隻見司馬懿與燕王曹宇親率麾下二十萬雄師,自中路浩浩蕩蕩地出發。他們的戰船如鋼鐵巨獸,在波濤中破浪前行。
與此同時,副將司馬昭、文欽、陳泰、曹爽、夏侯玄、曹範和龐會等,各自率領著麾下的精銳兵馬,紛紛登上那威風凜凜的六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四千艘走舸。
這些戰船猶如一片移動的鋼鐵森林,旌旗獵獵,鼓角齊鳴,從正麵氣勢洶洶地朝著吳軍的戰船猛撲過去。
另一邊,魏延和文聘率領著麾下十五萬精銳之師,登上兩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三千艘走舸,從右側如猛虎下山般向對麵的吳軍戰船發起淩厲的攻擊。他們的戰船在海麵上劃出一道道白色的浪痕,仿佛是死亡的前奏。
關統和滿寵也不甘示弱,同樣率領著十五萬人馬,登上兩艘樓船、兩百艘鬥艦、一千艘艨艟和三千艘走舸,從左側如蛟龍出海般向對麵的吳軍戰船發起迅猛的攻擊。
一時間,海麵上喊殺聲震天,戰鼓聲如雷,雙方戰船在波濤中相互穿插,劍拔弩張。
司馬懿此次將魏延和文聘的人馬與關統和滿寵的人馬左右方位對換,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深知此戰的局勢複雜多變,而他自己位於燕王曹宇的右側,與魏延和文聘的人馬更為接近。
他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阻止對麵孫和的戰船向左側行駛,去阻攔丞相諸葛亮大軍的漁船。在他的戰略布局中,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整場戰爭的勝負。
而吳軍這邊,公子孫和率領著二十八萬人馬,登上那高聳入雲的十樓樓船、五百艘鬥艦、兩千五百艘艨艟和五千艘走舸,從左側如洶湧的潮水般攻擊對麵的漢軍。他的戰船上,吳軍士卒們個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眼中閃爍著必勝的決心。
公子孫霸則率領著二十二萬人馬,登上同樣規模的戰船,從右側如狂風暴雨般攻擊對麵的漢軍。一時間,海麵上吳軍的戰船如黑色的烏雲,遮天蔽日,向著漢軍的戰船席卷而來。
司馬懿見此情形,目光如炬,立即對身邊的副將司馬昭說道:“昭兒,趕緊派出傳令兵用旗語向各隊人馬傳令。我們與魏將軍、文將軍從右側攻擊孫和的人馬,而燕王曹宇與關將軍、滿將軍從左側攻擊孫霸的人馬。我們無須急於進攻,而是按照孫子兵法所曰:‘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來行動即可,不得有誤!”
司馬昭撓撓頭,一臉疑惑地問道:“父帥,孫子兵法的這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司馬懿看著兒子那懵懂的樣子,不禁笑道:“所謂先為不可勝,就是首先采取嚴密的防守。吳軍人數雖然與我軍相當,但戰船數量多過我軍。因此,我軍切不可急於求勝而輕敵冒進,以防進入吳軍的埋伏圈。我軍采取嚴密的守勢,一定要讓吳軍有種狗咬烏龜——無法下嘴的感覺才行。”
司馬昭聞言恍然大悟,咧嘴笑道:“父帥的比喻太形象了,末將遵命!”說罷,他趕緊轉身去傳令,那矯健的身影在戰船上穿梭,仿佛是一道閃電,將司馬懿的命令迅速傳達給各個部隊。
在漢軍右側,大都督司馬懿親自指揮,魏延和文聘全力配合,他們猶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防線。
公子孫和雖然數次率領戰船衝鋒,那戰船如黑色的猛獸,在海麵上橫衝直撞,卻均被司馬懿和魏延、文聘合力打敗。吳軍的戰船在漢軍的猛烈攻擊下,紛紛掉頭,倉皇退卻,海麵上隻留下一道道淩亂的浪痕。
同樣,在漢軍左側,燕王曹宇親自指揮,關統和滿寵緊密配合,他們也組建了一個嚴密的防線。
公子孫霸雖然多次率領戰船衝鋒,那戰船上的吳軍士卒們呐喊著,揮舞著手中的兵器,但也被曹宇和關統、滿寵合力擊退。
海麵上雙方箭石如雨,那尖銳的箭矢和沉重的石塊在空中交織成一張死亡之網,許多戰船紛紛被石塊砸中,船板破裂,海水如猛獸般衝進來,戰船有些就此沉沒,有些甚至翻轉了過來。
船上的士卒被箭矢射中,慘叫聲此起彼伏,那聲音在海麵上回蕩,仿佛是死亡的哀歌。還有些戰船被裝滿火油的陶罐砸中,隨後火箭如雨般射過來,很快戰船陷入一片火海中,熊熊烈火映紅了半邊天。
由於吳軍戰船數量多於漢軍,公子孫和與孫霸幾次進攻均被擊退,戰船的損失數量明顯多於漢軍。
於是,孫和與孫霸也學乖了,他們意識到硬拚並非上策,於是改變策略,並不急於進攻,而是采取守勢,雙方僵持在海麵上,仿佛兩股對峙的洪流,誰也無法輕易突破對方的防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懿見狀大喜,他深知這正是他所期望的局麵。因為他接到探馬的報告,丞相諸葛亮親率五十萬兵馬已經抵達東安城,並已經征集了大量的漁船。
那五十萬人馬如同潮水般湧上船隻,一艘艘漁船載著漢軍的希望,浩浩蕩蕩地向對麵的夷洲島駛去。
與此同時,太上皇田英的四十萬兵馬也已經過海到達朱崖州。在朱崖州,他們征集了大量的漁船,由西向東正向夷洲島急駛而來。那場麵,仿佛是千軍萬馬奔騰在大海之上,氣勢磅礴。
隻要司馬懿拖住吳軍的戰船,待丞相和太上皇的人馬一登島,戰爭的勝負立分,孫權唯有投降一條路可行了。此時的海麵上,雙方的戰船依舊對峙著,氣氛緊張得仿佛能點燃空氣。
諸葛亮的五十萬大軍征集了五萬艘漁船,一艘船乘坐十人左右。那五萬艘漁船如同一群黑色的海鷗,在海麵上乘風破浪,浩浩蕩蕩向對岸的夷洲島急駛而去。
由於孫和與孫霸的戰船被大都督司馬懿和燕王曹宇的戰船拖住,諸葛亮大軍的漁船很快靠近了夷洲島的岸邊。
孫權親自指揮麾下的三十萬兵馬向海上的五萬艘漁船發起攻擊。
隻見孫權站在高高的指揮台上,目光如炬,一聲令下,岸上的數百架投石車如同憤怒的巨獸,向海中的漁船拋擲石塊。
無數漁船被砸中,船板一破,海水很快衝進來,漁船有些就此沉沒,有些甚至翻轉了過來。船上的士卒紛紛跳入海中,向對岸遊去,那場景,仿佛是一場生死大逃亡。
有些石塊砸在船中士卒的身上,士卒非死即傷,慘叫聲不絕於耳。那慘叫聲在海風中飄蕩,讓人毛骨悚然。
與此同時,諸葛亮一聲令下,漁船上的所有將士,紛紛張弓搭箭,向岸邊的吳軍射擊。吳軍士卒修築了柵欄,見箭矢如雨般傾瀉而來,所有士卒立即蹲下,隻有少數士卒中箭,大部分士卒都毫發未損。
諸葛亮見狀,下令所有人更換火箭。隻見火箭如飛蝗般射向柵欄,柵欄遇到火箭後,紛紛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
士卒急忙用沙土去撲滅火焰,許多士卒在撲滅沙土的過程中,不慎中箭倒地,血流遍地。那血腥的場麵,讓人不忍直視。
由於受到岸上投石車的攻擊,所有船上的士卒,不自覺地一半人射箭,一半人拚命劃船,想立即靠岸,搶灘登陸。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焦急和決然,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盡快登上夷洲島,為漢軍開辟一片新的戰場。
由於諸葛亮的人數眾多,明顯多於吳軍,雖然遭受重創,但還是有很多漁船的士卒伺機登上了夷洲島。他們如猛虎下山般向岸上的吳軍發起了衝殺,喊殺聲震得夷洲島都在顫抖。
在丞相諸葛亮的大軍與孫權的三十萬兵馬在岸邊廝殺時,太上皇麾下的四十萬人馬駕駛的漁船也靠近了夷洲島。
關索、程喜、田豫和張翼四人想起太上皇田英的叮囑,立即從懷裏掏出錦囊。原來錦囊中田英吩咐,關索、程喜、田豫和張翼四隊人馬不從大陸對麵的岸邊搶灘登陸,而是避實擊虛,從夷洲島兵力最薄弱的西麵、南麵和東麵登島。
按照太上皇的旨令,關索從西麵登島。他率領著十萬人馬,如同一把利劍,直插夷洲島的西麵。他們的戰船在淺灘上擱淺,士卒們紛紛跳下船隻,踏上了夷洲島的土地。
緊接著是程喜和田豫的二十萬人馬登上夷洲島,他們如同潮水般湧來,迅速占領了南麵的灘頭陣地。
最後是張翼的十萬人馬登上夷洲島,他繞過西麵和南麵,從東麵登島,如同神兵天降,讓吳軍措手不及。
四隊遇到的吳軍人數不多,抵抗均不強烈。吳軍士卒們看到漢軍如潮水般湧來,紛紛丟盔棄甲,很快被擊潰。
夷洲島上,漢軍的旗幟高高飄揚,仿佛在宣告著勝利的到來。這場夷洲海戰,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態勢,向著漢軍的勝利邁進。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