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孫權投降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A+A-


    四隊人馬如猛虎下山,氣勢洶洶地登上夷洲島。他們的腳步堅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大地微微顫抖。
    他們目標明確,直奔皇宮所在地興業城而去。一路上,旌旗獵獵作響,喊殺聲震破雲霄,仿佛要將這夷洲島的天都掀翻。
    很快,這四隊人馬便將興業城團團包圍。
    此時的興業城,宛如一隻被困在牢籠中的猛獸,雖仍有幾分威嚴,但已難掩頹勢。
    原來,城內的大部分人馬都被孫權抽調至前線戰鬥去了,隻留下五萬兵馬苦苦支撐。這五萬兵馬,麵對四十萬人馬的強大攻勢,猶如螳臂當車,顯得如此渺小與無助。
    在四隊人馬如潮水般的強攻之下,興業城的防線很快便搖搖欲墜。城牆上的士兵們奮力抵抗,箭如雨下,滾木礌石不斷砸向攻城的敵軍。
    然而,敵軍攻勢太過猛烈,一波接著一波,仿佛永無止境。
    漢軍用島上的樹木臨時製作了無數的雲梯,四十萬將士如潮水般湧向興業城下,十萬弓箭手瞄準城頭的守軍,箭如雨下,許多吳軍一冒頭,就被如雨點般的箭矢射中,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三十萬將士輪流搬運雲梯至城下,隻要雲梯搭在城頭,下麵的漢軍士卒就如螞蟻一般,密密麻麻地一個接一個往上爬。
    在城下弓箭手,特別是趙廣率領的二萬神箭軍的掩護下,雙方苦戰兩個時辰後,由於雙方人數相差太過懸殊,漢軍士卒終於成功登上城頭,迅速占領了四個城門,漢軍的旗幟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迅速在城頭飄揚起來。
    攻下興業城後,留下前部都督張翼率領麾下十萬兵馬鎮守。張翼站在城樓上,望著遠方,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守護這座城池的重任,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而關索等五將、刺史程喜、將軍田豫則率領著麾下三十萬兵馬,馬不停蹄地緊急趕往夷洲島的北麵岸邊。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徹底擊敗孫權的軍隊,完成一統天下的壯舉。
    此時,關索等將領率領的三十萬兵馬與丞相諸葛亮的五十萬人馬形成了前後夾攻之勢。
    孫權的三十萬人馬被夾在中間,猶如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無處可逃。
    戰場上,喊殺聲、慘叫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慘烈的戰爭畫卷。漢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吳軍則漸漸失去了抵抗的意誌,陣腳大亂。
    很快,孫權的三十萬人馬便大敗,被重重包圍。
    刺史程喜一路快馬加鞭,來到丞相諸葛亮麵前,詳細匯報了自己四十萬人馬如何搶灘登陸的經過,以及興業城已被攻破的消息。
    諸葛亮聽後,大喜過望。他身著一襲素白長袍,頭戴綸巾,在眾將的護衛下,親自來到吳軍包圍圈外。
    他穩穩地坐在小四輪中,手握羽扇,微笑著對吳主孫權說道:“吳王,別來無恙!如今天下十四州,盡數落入我大漢囊中,興業城也被我漢軍攻破,不知吳王是否願意歸順我大漢?”
    孫權聞言,臉色大變,喃喃自語道:“興業城已破?”他心中清楚,興業城是夷洲島的重要屏障,如今被攻破,局勢已然十分危急。
    諸葛亮見狀,繼續勸慰道:“沒錯!吳王岸上的人馬已被我軍重重包圍,絕無絲毫脫逃的可能。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吳王不如就此歸順我大漢,也不失保住吳王的爵位,還可以讓子孫後代世襲吳王爵位,永保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海上三公子孫和與四公子孫霸的戰船,也被我司馬大都督重重包圍,無法過來增援吳王,吳王大勢已去,昔日爾父孫堅將軍也是漢獻帝的臣屬,吳王再次歸順大漢,也是順天應人,定會為天下人所稱道啊!”
    孫權在心中反複權衡利弊。他想到魏王曹睿兵多將廣,最終卻被太上皇田英和丞相諸葛亮打敗,被迫投降。
    如今夷洲島被圍,興業城被破,大勢已去。如果逆天而行,結局隻能是孫子兵法所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一旦到了自己被生擒活捉的地步,再來投降,保不及吳王的爵位都難以保留,甚至太上皇田英一怒之下,流放、抄家、斬首、滅族都是有可能的。一想到這裏,孫權不寒而栗,他可不想做那種敬酒不吃吃罰酒的人。
    打定主意後,孫權試探著道:“諸葛丞相,朕如果歸順大漢,太上皇會怎麽處置朕呢?”
    諸葛亮聞言心中暗喜,他看出了孫權的擔憂,雖然自己剛才提出了保留他吳王的爵位,但自己畢竟不是太上皇,無法完全保證。
    不過,他眼前一亮,笑道:“吳王,這點你放心,我擔保太上皇會冊封你為吳王,並讓你子孫世襲吳王爵位,以確保你的子孫後代都享受榮華富貴。”
    見孫權聞言後沒有立即答應,而是低頭沉思,諸葛亮繼續道:“吳王如果還心存擔憂,我這就派人去番禺城麵見太上皇,請太上皇擬旨,冊封你為吳王,爵位可以世襲。不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什麽?”孫權抬起頭,追問道。
    “不過,大都督司馬懿正與三公子和四公子交戰,吳王必須立即下令,兩軍停戰,靜等太上皇的聖旨到來,如何?”
    孫權聞言這才放下心來,點頭道:“就依丞相之言!”
    說罷,他立即對身旁的首領太監道:“趕緊擬旨,令三公子孫和與四公子孫霸立即停戰,不得有誤!”
    首領太監立即點頭答應,寫好聖旨後,立即登船前往兩位公子的樓船傳旨。丞相諸葛亮也立即修書一封,交給關索,令他趕緊登船,去往大都督司馬懿的樓船,親手將要求立即停戰的書信交給大都督司馬懿。
    同時,諸葛亮還寫了一封書信,交給副將薑維,書信中提到,請太上皇下旨冊封孫權為吳王,其爵位還可以讓後代子孫世襲。
    薑維接過書信,率領親衛隊立即出發,日夜兼程,直奔番禺城而去。
    雙方接到各自統帥的書信後,立即停戰,原本戰火紛飛的戰場瞬間安靜了下來,隻留下彌漫的硝煙和殘破的戰旗,仿佛在訴說著剛剛發生的慘烈戰鬥。
    太上皇田英接到薑維送過來的丞相書信,心中大喜。他穿越到三國,與丞相諸葛亮一起,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先敗曹魏,後勝東吳,眼看就可以一統三國,中興漢室了。
    他強壓激動的心情,揮筆寫下了聖旨,同意了丞相諸葛亮的請求,並要求薑維轉告丞相,孫權投降後,馬上來番禺城見朕,與朕一起前往洛陽城。
    薑維拱手答應,收好聖旨,快馬加鞭返回至夷洲島。
    聽聞太上皇的聖旨駕到,孫權率領三公子孫和、四公子孫霸及眾將跪倒在地。丞相諸葛亮緩緩打開聖旨,朗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太上皇詔曰:
    朕聞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今吳主孫權,審時度勢,深明大義,心懷對大漢之赤誠,願率吳地臣民歸順大漢。此誠大漢之幸事,天下之福音也,朕心甚慰。
    孫權於吳地,治政有方,威望素著,今其誠心歸附,朕當嘉獎。特冊封孫權為吳王,賜九錫之禮,以彰其功,以彰其德。其爵位,可由子孫世襲罔替,永享榮華。
    朕望吳王孫權,自此之後,當以大漢為重,對朕忠心耿耿,恪盡職守,護佑吳地百姓,安邦定國。更望吳王與魏王同心同德,摒棄前嫌,攜手共進,共同輔佐朕,興複大漢之偉業。
    大漢乃天下正統,曆經滄桑而不衰,皆因君臣一心,百姓擁戴。今朕得吳王、魏王之助,定能重振朝綱,再興大漢之輝煌。
    願吾等君臣齊心,使大漢江山萬代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之福。
    欽此!
    太上皇 田英
    平昊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丞相話音剛落,孫權高呼:“微臣接旨!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然後伸出雙手接過聖旨。
    諸葛亮連忙扶起吳王孫權,眾將也跟著起身。
    吳王孫權安頓好夷洲島百官和民眾後,與丞相諸葛亮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番禺城拜見太上皇田英的征程。
    一路上,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也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大漢一統天下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喜歡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請大家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