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長公主如出一轍
字數:7889 加入書籤
謝淮州對長公主字跡爛熟於心,不需取長公主舊時書信對比。
這字體雖然不是長公主的筆體,起筆也與長公主不同,但運筆和收尾、筋骨與長公主如出一轍的遒勁。
他緊緊攥著手中墨香未散的紙箋,隻覺整個人悶熱。
謝淮州抬手解開三顆衣襟扣,仰靠在座椅靠背上。
窗欞雕花格交錯落在他眼瞼上的光影,明暗駁雜。
他閉著眼,一時間腦中千萬種情緒撕扯不斷……
崔四娘在李芸萍死那日,被他按坐在椅子上時,抬手撫上他側臉時的小動作。
崔四娘酒醉之時,壓著他喂酒的神態。
謝淮州分明是不該信這荒唐之事。
可……元雲嶽之死,還有崔四娘身上那熟悉的隨性從容,還有她的眼神。
他站起身,撞翻桌角的茶盞,衣袍盡濕也顧不上,疾步走至長公主離世後一直保持原樣的書桌,翻開留有長公主墨寶的書籍,將紙箋擱在一旁。
有風掃過窗外嫩綠的樹葉,發出沙沙聲,又竄入窗內,嘩啦啦翻動桌上書頁。
謝淮州狹長入鬢的眸子緊盯長公主的批注,與紙箋上風骨料峭的字跡。
他攥著紙箋的手不自覺用力,回過神見紙張被抓皺,他指腹像被野火燎過,壓在桌案上紙箋的力道鬆了些。
樹葉摩挲,光影搖曳。
直至落日漸沉,殘陽餘暉順著白牆上移消失不見,謝淮州還立在長公主的桌案前,久久盯著紙箋和書冊上的批注,不知是失神,還是移不開眼。
裴渡進門時,見謝淮州那道挺拔高大的身影立在長公主的桌案後,他快步上前行禮道“大人,崔大人、盧大人請見,當是為了從姓林的貢生身上搜出的文章之事。”
殿試之前出的十道題,王家、崔家和盧家、鄭家都有參與其中。
科舉泄題案,陛下下令由禦史台嚴查,謝淮州已命人將所有考生殿試考卷送往禦史台,對比林姓貢生身上攜帶的文章字跡。
禦史台崔家有人,自是知道自家門下的考生,和盧、鄭兩家門下考生,都陷入了這個案子。
崔家與盧家、鄭家皆是姻親,崔家既然知曉,必會知應一聲。
查此案的禦史中丞陳釗年是謝淮州的人,他們想平事,必得求謝淮州。
裴渡見謝淮州未應聲,目光落在長公主的桌案上,又喚了一聲“大人?”
謝淮州直起身,將元扶妤今日讓裴渡送來的紙箋疊好,夾入書冊中才開口“請崔大人在前廳稍候。”
既然崔家與盧家找上門了,謝淮州便可以提推進科舉改革之事了。
王家已不必說,崔家、盧家和鄭家,隻要這三家鬆口,再加上讀書人怒怨沸騰,科舉改革阻力便不會太大。
謝淮州將長公主的書冊放回原位,指腹壓在書封上,想起元扶妤在信中說,讓柳眉一直暫代西川節度使,而後再設法坐實之事,今日若有機會也可以與崔家人先提一嘴。
畢竟,除了已經下獄的王家,崔家、盧家和鄭家都眼巴巴盯著那個位置。
剛死的西川節度使出身崔氏,在西川任職的崔家子嗣也不少,算是他們崔家的地盤。
若暗示崔家,盧家和鄭家爭取那個位置,比崔家更有優勢。
那對崔家而言,還不如先讓金旗十八衛柳眉這個背後沒什麽勢力,軍中有極有威望之人暫代,隨後徐徐圖之。
謝淮州命人為他更衣後,才慢條斯理去前廳見崔、盧兩位大人。
年屆不惑的崔大人年輕時便是崔氏出了名的美男子,鬢若刀裁,眉目如墨,與同樣儒雅的盧大人正坐在前廳喝茶。
不成想,鄭老太師的長子竟也被公主府的仆從引至前廳。
“長文兄……”崔大人起身行禮,“長文兄何時歸京的?”
倒是盧大人慢悠悠放下茶盞,起身敷衍一禮。
鄭老太師的長子在吏部任侍郎,年初時奉謝淮州之命前往平盧、範陽兩地,巡視督察,考察地方官員政績,擼了幾個盧家子的官職,盧大人自是不高興。
鄭長文忙還禮,道“今早剛剛回京。”
鄭家也接到了崔家送去的消息,可鄭老太師自來都是端著架子瞧不上謝淮州的,沒打算來公主府求人。
在王家之事上,鄭老太師為了將自家子嗣送到小皇帝的身邊,為了鄭家的前程,對謝淮州妥協。
但此事上,鄭老太師不願意再向謝淮州低頭,且認為謝淮州想將王家連根拔起,就不敢得罪其他世家。
此次鬆口讓世家選人送到小皇帝身邊做伴讀,不就是謝淮州在示好安撫崔、盧、鄭三家。
但鄭長文跟隨謝淮州不是一日兩日了,深知謝淮州和他爹想的可不一樣,便急匆匆登門。
正巧碰上親家崔大人和盧大人。
盧大人看了眼鄭長文,率先落座端起茶盞,視線往周圍公主府的婢仆瞧了眼,欲言又止。
聽立在廳外的裴渡喚了一聲“謝大人。”
盧大人連忙放下茶盞起身,屁股剛剛碰到椅子的崔大人、鄭長文也忙起身,朝門口行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謝大人。”
謝淮州撩袍跨入正廳,從容朝主位走去,落座後才開口“三位大人不必多禮,坐。”
裴渡親自將茶盞送到謝淮州手上,抬手示意婢仆退下,隨後與魚貫而出的婢仆一同退下。
“三位今日來是為了什麽,我心裏大致有數。”謝淮州轉動手中茶杯,“科考殿試泄題,這不是小事,若讓天下讀書人得知消息,還不知會鬧成什麽樣子。但這件事既然是王家鬧出來的,那就讓王家把事情擔了。”
聽謝淮州如此說,盧大人跟著點頭“謝大人所言極是。”
“隻是,紙是包不住火的。”謝淮州將手中茶盞擱下,手肘搭在座椅扶手上,“一旦讓讀書人聽到風聲,使其怨怒沸騰,那時……就不是說殺幾個人,發落幾個主考,便能平息的。”
鄭長文如何能不明白謝淮州的意思。
謝淮州一心要科舉改革,用糊名、謄抄之法,待閱卷結束後啟封核對。
可這會阻塞世家依靠自家關係往朝廷安排自家子嗣,和門下學子的路子。
是會削弱世家根本的。
那些毫無門第背景的寒門學子登堂入朝,能依附的就隻有謝淮州。
當初長公主想推行的國策國政,不就是為了削弱世家。
其中科舉改革,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崔大人、盧大人和鄭長文都沉默著。
謝淮州看著抿唇不語的三人,端茶送客“三位都回去好好想想,商議商議吧。”
可不管這三家怎麽商議,科舉改革之事謝淮州都勢在必行。
崔、盧、鄭三家的罪證,謝淮州也已有了。
就在這三位坐在公主府,想與他要人情的時間,禦史台那邊由玄鷹衛協助,已將該捉拿的貢生捉拿歸案,這會兒正在審。
說不準明日一早,崔、盧、鄭三家門下的貢生,就有口供了。
三位大人麵色難看從公主府出來。
盧大人上馬車離去,鄭長文也與崔大人拱手告辭。
崔大人正要上馬車,快馬而來的崔家護衛便上前低聲在崔大人耳邊耳語“大人,玄鷹衛將那幾個貢生抓了!”
崔大人麵色一變。
此案由玄鷹衛協助禦史台,人能抓得如此之快,應是玄鷹衛本就有從世家處拿題目的貢生名單。
或者,就連去見王十三郎的林姓舉子懷中揣的卷子,都是有人放進在林姓舉子懷中的。
崔大人轉頭朝公主府看去。
最先在那在宅子中發現王十三郎和那林家舉子屍身的,是金吾衛……
之前金吾衛由閑王節製,但如今金吾衛可是回到了翟國舅的手中。
事發時,也是在閑王殿下薨殂之後。
是翟國舅和謝尚書聯手?
科舉改革之事,謝淮州這次怕要乾綱獨斷,借著王家十三郎和林姓貢生兩條人命鬧出來的案子,順勢推行。
讀書人一旦聽到風聲,群起而鬧,那時……誰都阻擋不了。
崔大人呼吸急促,頓時明白,根本就不必再回去與家中商議什麽。
崔大人轉身又回了長公主府,請見謝淮州。
·
崔府。
今日裴渡和何義臣離開後,元扶妤命錦書去安排瓊玉樓和崔家商鋪之人,將王家泄露科舉試題的消息傳到讀書人耳中後,便坐在庭院簷下,不讓人打擾。
直至天色黑透,錦書回來時,竟見元扶妤還是走時那般坐在矮椅上,望著星輝閃爍的夜空與庭院中的樹出神,手邊矮方桌上的點心和茶都未動分毫。
錦書知道自家姑娘是心裏難受,她將院門關上,疾步走到元扶妤跟前,單膝跪在元扶妤一側,雙手扒在元扶妤座椅扶手上,故作輕鬆問“姑娘在想什麽呀?”
元扶妤聞聲回神,開口聲音暗啞“在想,我從入京到現在……都是在靠別人,靠長公主心腹的身份,靠閑王,如今……靠謝淮州。”
“可是,長公主心腹這個身份也好,閑王也好,或是現在的謝大人,不管他們願不願意……姑娘都能靠得上,這就是姑娘的本事啊。”
在錦書的心裏,她們家姑娘是這個世上最厲害之人。
元扶妤隻望著院中那棵葳蕤茂盛的大樹,雙眸如暗夜出鞘的刀“是,這是本事,可我們也得有自己的立身之本,有自己的根……”
屬於崔四娘這個人的立身之本。
錦書麵露不解。
元扶妤從前是最厭惡商賈之流。
如元雲嶽所說,她因兄嫂之死對商賈偏見太大。
在她心中,所有的商賈……皆是詭計多端之輩,利欲熏心之徒,他們貪得無厭、唯利是圖、見利忘義!
可老天偏讓她重生在商賈之家。
現在想想,或許自有其深意。
院門突然被人推開。
元扶妤轉眸朝門口方向瞧去。
“阿姐!”
清亮的嗓音從門口傳來。
元扶妤握住座椅扶手的手一緊,恍惚好似看到了那個……不喜歡珠玉,隻喜歡簪得滿頭鮮花的元扶苧,拎著裙擺,沿黑漆漆的廊廡朝她跑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直到那身影撲在元扶妤的雙膝上,元扶妤才恍然,竟是崔五娘。
“五娘?”元扶妤詫異。
“阿姐,父親帶我和六郎還未進京都,就碰到了回蕪城報信的家仆,家仆說阿姐受了重傷,閑王殿下也出了事,我和六郎便跟著父親快馬入京了。”崔五娘雙手扶住元扶妤的雙臂,目光在元扶妤身上搜尋,“阿姐傷到哪兒了?”
提著燈的秦媽媽也帶著疾步而行的崔六郎跨入院門。
“姐……”崔六郎撩袍跨上廊廡,太心急沒看到第二個台階險些絆倒,幸虧秦媽媽眼疾手快將人扶住。
“我的六郎,小心些啊!”
秦媽媽驚的手中燈籠險些脫手。
元扶妤坐在矮椅上紋絲未動,目光追隨提著燈而來的崔六郎。
羊皮燈籠團團絨光映著崔六郎少年頎長身形和倉促的腳步。
那一聲“姐”已催得元扶妤眼眶酸熱。
雙眼霧意朦朧,她好似看到了少年時期的元雲嶽,正滿臉關切疾步朝她走來。
“姐。”崔六郎提燈站在元扶妤跟前,看到元扶妤頭上的隱約可見的白絲,他表情錯愕,“傷的很重嗎?”
“錦書,去點燈。”崔五娘吩咐了錦書,又回頭看向秦媽媽,“秦媽媽,府醫呢?”
崔五娘和崔六郎一到,元扶妤的院子立刻熱鬧起來。
崔府仆從魚貫而入,點燈的點燈,送熱水的送熱水。
崔大爺此時正在前廳。
他先將崔家管事叫到跟前問話。
崔家管事也不清楚出了什麽事兒,隻知姑娘帶著護衛去了南山,然後姑娘就全身是血回來,緊接著京都裏就傳起閑王殿下薨殂的消息。
崔大爺沉默良久,又問崔家管事“閑王薨殂之後,還有誰來見過四娘?”
管事這才將安平公主帶兵闖入崔家,謝尚書也緊跟著過來的事,告訴崔大爺。
“老奴被安平公主的府兵製住了,也不知道兩位貴人同咱們四姑娘說了些什麽。不過那個玄鷹衛的裴掌司交代,不論什麽人問都不能說安平公主曾來過,否則就割了我們的腦袋。”
喜歡公主當年欲占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公主當年欲占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