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畢竟錢賺得多一點總歸是好事

字數:6517   加入書籤

A+A-


    銅鑼灣此處,過去多是寫字樓,大致如此。
    “筲箕灣的地大一些,是銅鑼灣的兩倍多,達八十餘萬平方米。”倪永孝指向另一處,讓蘇子文觀看。
    銅鑼灣那塊地無需多言。
    但蘇子文一眼便認出,這正是未來太古城的位置。
    太古城一期工程始於1985年,如今不過1982年,再結合港片融合的世界設定,此地未歸入太古地產亦屬正常。
    “最後一塊在九龍,過紅磡海底隧道向東約五百米,麵積最大,近三百萬平方米。”
    “以上三塊地便是倪家在香港的全部產業。”
    這些地皮是倪家多年積累所得,近期地產市場持續下滑。
    因此,倪家計劃與蘇子文合作,借地產行業的低穀,謀求報業集團的發展機會。
    老實說,蘇子文內心頗為動容。僅銅鑼灣地塊便可開發商業地產,建成高端寫字樓,每年租金收益可觀,數十年後預計可達數十億。
    筲箕灣地塊則可建設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綜合購物中心,定能盈利豐厚。
    而九龍地塊最大,鄰近維多利亞港,適合打造高端住宅區出售。
    位於維多利亞港附近,根本無需擔心銷路。
    在這個時代,對許多人而言,房地產已是沒落行業,房價已下跌超兩成,且呈持續下滑之勢。
    房價一路走低,毫無起色。
    但蘇子文深知,所謂夕陽產業,在他眼裏正是朝陽產業。
    不僅當下如此,未來幾十年亦然。
    若記憶無誤,次年香江房價將觸底反彈,預計能維持至86年左右,隨後再次下行。
    下跌期約兩三年,大致在88年後重啟升勢。
    自此開始,香江房價便一路穩步攀升。
    目前香江房價每平方米均價約千港幣。
    不過按內地算法,十平方米算一平方米的話,每平方米價格已達萬港幣。
    當然,在香江不能這樣換算。
    這裏多數房產麵積為五六十平方米,即五六百平方英尺。
    五六百平方英尺的住宅,在香江屬常規戶型。
    若達上千平方米,則堪稱豪宅,非富人難以企及。
    看似每平方米千港幣的價格昂貴,但與數十年後動輒數萬甚至某些物業高達十萬港幣相比,簡直是白菜價。
    這些內幕隻有蘇子文清楚,倪永孝及倪家毫不知情。
    在倪家看來,香江樓市正下行,即便日後回升,漲幅又能有多少?
    “說說你的條件。”
    蘇子文平靜地看著倪永孝,說道。
    “文哥。”
    倪永孝思索片刻,對蘇子文道:“話說到這份上,那我也直說了。”
    倪家打算用三塊地皮與文哥合作,僅提供地皮,其他事宜全權交由文哥負責。新建公司中,倪家隻需占30股份,且僅享有分紅權;同時,也期望獲得星辰報業集團50的分紅權,不參與任何管理。此提議可明確寫入合同。
    倪家的合作誠意顯而易見,從條件就能看出他們的誠意。三塊地皮價值非凡,而新公司卻給予蘇子文多數股份,僅需一半報業股份即可,顯然倪家短期內處於虧損狀態。但長遠來看,一旦報業集團發展起來,倪家收益將遠超當前。
    “文哥,您覺得如何?”倪永孝問完後,目光專注地注視著蘇子文。
    “說實話,你們的三塊地皮我很中意,不知是否願意轉讓?我也願意出資購買。”蘇子文直言。
    得到這三塊地皮後,對蘇子文而言無疑是一筆穩賺不賠的交易。
    “文哥,實在抱歉……”倪永孝聽後立刻婉拒。
    盡管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但這三塊地皮倪家絕不會出售。
    “先別急著拒絕。”
    蘇子文揮手打斷倪永孝的話:“在價格上,我會確保你們不吃虧。”
    香江與內地不同,內地土地使用權為70年,而香江土地為永久產權。雖然未來如何不得而知,但在當前這個港片世界裏,土地屬個人所有,隻需每年繳稅即可。
    因此,香江的土地極為稀缺,通常不會輕易出售。
    “除卻價格之外,我再贈予倪家星辰報業集團股份的十分之一,你覺得如何?”蘇子文直視倪永孝,神情嚴肅地詢問。
    “嗯?”
    此言一出,倪永孝心頭微震。
    這三塊土地雖對倪家意義不大,但借此換得星辰報業集團的股份亦不失為良策。
    如今不僅可按市價售予蘇子文,還能獲得星辰報業股份,且是對方無償相贈。
    以星辰報業年賺五億計,十分之一便是五千萬。若公司上市,其市值至少達百億港元,甚至更高。
    “若阿孝你難以決斷,不妨將此事轉告老爺子,我會在此等候佳音。”話畢,蘇子文靠向遊艇沙發,語氣平靜而從容。
    “文哥取笑了,此類小事我自當應允。”倪永孝聽後輕笑一聲。
    他與父輩的規劃重點在於分得星辰報業的一杯羹,土地不過附屬品,但絕不可虧本交易。
    “好,既然如此,我即刻讓人起草合約。”蘇子文說完,向阿積示意,命其靠近,“去,立即聯絡餘文慧,讓她擬一份合約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合約完成後立刻傳回,務必迅速。”
    蘇子文擔心夜長夢多,更忌直言急躁。若是倪坤在此,此事恐怕不會這般順利達成。
    趁倪永孝尚未上報長輩前鎖定協議並簽字蓋章,屆時即便倪坤知曉,也無力更改結果。
    “是,文哥。”
    阿積聽後,匆匆轉身離開。
    “阿孝,一起喝一杯吧。”
    蘇子文望著阿積遠去的身影,對倪永孝舉杯。
    “幹杯。”
    倪永孝笑著回應,隨後說道:“祝我們合作順利。”
    “當然。”
    蘇子文微笑著附和:“合作愉快。”
    蘇子文自然高興,那三塊地皮可不是隨便能用錢買到的。
    “文哥,合同已傳過來了。”
    餘文慧接到指令後,立刻擬好合同並快速傳送過來。
    整個過程不過十幾分鍾。
    “阿孝,合同到了,看看吧。”
    蘇子文說著,將合同放到桌上遞給倪永孝。
    “好。”
    倪永孝點頭回應。
    接著,他低頭仔細查看合同。
    關鍵是價格,其他部分不會有太大問題。
    都在江湖上混的人,若蘇子文設什麽數字圈套坑人,消息傳開,以後誰還敢跟他合作?
    所以,合同內容無虞,最多是地皮價格有些出入。
    “文哥,這地皮價格……”倪永孝看著合同中的數字,遲疑片刻。
    “怎麽?難道你覺得價格低了?”蘇子文帶著笑意詢問。
    “不是這個意思。”
    倪永孝搖頭解釋:“隻是覺得價格偏高了些。”
    以當前行情計算,倪家的三塊地皮總市值大約為一百二十億港幣。
    但這基於之前的價格,目前市場價應下調約百分之三。
    這意味著,現在這三塊地皮實際價值約116億港幣,而合同中仍標明一百二十億港幣。
    "多餘的錢我先收下,阿孝,我最近確實對地產行業很感興趣,你這三塊地皮正好給我提供了入場的機會。"蘇子文帶著笑意說道。
    這三塊地皮若能充分利用,將為蘇子文帶來數百億的收益。
    幾百億和區區兩三億相比,根本不算什麽。
    "那就這樣吧。"阿孝聽後點頭應允。
    既然蘇子文同意合作,倪永孝自然不會拒絕,畢竟錢賺得多一點總歸是好事。
    "對了,"蘇子文突然開口,"阿孝,我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
    "什麽事?"倪永孝抬眼疑惑地看著他。
    "你知道的,我蘇子文出身寒微,不像你們倪家在香江紮根多年,有深厚根基。一下子拿出一百多億,我實在做不到。"蘇子文神情嚴肅地說。
    即便讓倪家拿出一百多億現金,他們也辦不到,這三塊地皮可是倪家幾十年的積累。
    "那文哥的意思是?"倪永孝放下筆,注視著蘇子文。
    "一百二十億,我打算分六次,三年內付清。"蘇子文看著倪永孝平靜地說。
    "每半年給你們倪家二十億港幣,另外再支付兩億港幣利息,你覺得怎麽樣?"
    這樣算下來,六次利息總計十二億港幣。
    表麵上看,蘇子文似乎多花了錢,但拿到地皮後,他的盈利遠超於此。
    而且,蘇子文目前確實資金緊張。
    直到現在,他還未完全償還貸款,仍欠匯豐銀行的錢,預計還需兩個月,等澳門那邊的利潤到賬後才能結清。
    眼看著就要和倪家簽約,需要支付二十二億港幣,這筆錢眼下不知從何而來。
    但蘇子文別無選擇,他不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
    因此,蘇子文設計了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
    阿孝聽後,顯得有些遲疑。
    他一方麵對蘇子文提到的利息動心,三年下來能有十二億港幣的收益。這比存銀行賺得多。即使現在一下子拿到一百多億,他也不知如何花費。畢竟倪家是靠起家,非商業起家,沒什麽投資經驗。
    “行,那就這麽辦。”倪永孝思索片刻,點頭同意了蘇子文的提議。即使拿到錢也是存銀行吃利息,與其那樣不如‘借給’蘇子文,不僅三年有十二億利息,蘇子文還欠他們倪家一個人情,這樣的交易再劃算不過。
    “好,那我們簽合同吧。”蘇子文聽到後,笑意盈盈。
    付款方式已在合同中標明,否則蘇子文不會特意提起。幾筆書寫完畢,蘇子文在合同上簽下名字,倪永孝也簽署了。
    交換合同後,協議即刻生效。
    喜歡港片:古惑仔,開簽到舒琪請大家收藏:()港片:古惑仔,開簽到舒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