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結果反推進程
字數:3397 加入書籤
10月22日,項 英轉道西安、重慶、長沙、南昌,最終到達皖南,葉挺也回到了軍部。兩人進行了一番長談,最終項英也沒有勸動葉挺,葉挺的離去已成為現實。葉、項兩人沒有個人矛盾,隻是各自立場不同而已。
葉挺離開之前,李振華特意去為他送行。
葉挺很灑脫,拍了拍李振華的肩膀,表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他隻是想踏踏實實的為抗日做一些事情。廣東正在遭受到日軍的侵略,他想回去出點力。要李振華在新四軍這好好幹,讚揚李振華是一位難得有全局視野的年輕人。
李振華道:首長,謝謝您的看重,我會繼續努力的,您這次去廣東前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說不準以後我還要在你的指揮下戰鬥。
葉挺微愣,笑笑,拿出一把手槍送給李振華,留個紀念,用它多殺幾個鬼子。
李振華也不矯情,接過手槍道:首長,我現在也沒什麽給你回禮的,以後我們見麵我爭取給你弄把日本將官刀。
&34;年輕人就該這樣有誌氣,好、好、好,我等著你的日本將官刀。&34;
葉挺走了,生活還要過,戰鬥還要繼續。新四軍的戰鬥也一直不停。
翌日、李振華在軍部匯報工作,主要匯報了防衛工事建設情況以及軍工處的生產情況。匯報完後,軍部要求李振華寫一份皖南根據地、鄂豫皖根據地前景報告,以供參考。
李振華接受了任務。他知道此次葉軍長的辭職,深深觸動了項副軍長。
李振華回到參謀部,坐在辦公室細細構思這份文件該怎麽寫。他是知道曆史的進程的,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結果反推過程,從結果反推原因、論據。說服更多的人相信他。
首先是理清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南方日軍攻擊武漢後應用沿粵漢線向南攻擊湖南,戰線維持在湘西。廣東沿海、福建沿海一帶將受到攻擊,日軍沿粵漢北上力圖打通平漢線。 雖然武漢失守了。但國軍並不會屈服,日軍的戰略目標並沒有實現。
日軍主要控製了長江沿線各大城市,津浦鐵路、隴海鐵路沿線各大城市,廣大的農村及山區日軍沒有能力完全控製,這就是我軍發展的最大舞台,在敵後我軍我黨大力實施社會改革,可國府法律充許的範圍內,進行政府改造如民選政府,三七減租,嚴勵打擊漢奸、偽軍。讓淪陷區百姓感受到我黨與國民執政的不同,爭取民心。日軍在中國戰場不能做到以戰養戰,日軍必敗。
國際上德國占領了匈牙利、又在向捷克索要蘇台德區,顯示出德國野心勃勃的擴張欲,德國是一戰戰敗國,凡爾賽條約在整個德國都是恥辱的存在。現在英法兩國國民因在一次大戰的巨大損失極度厭煩戰爭,必將導致其政府為避免戰爭采取綏靖政策,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綏靖政策又將導致德國的擴張野心更加膨脹。
德國與英法兩國有根本性的矛盾,德國與英法兩國必有一戰。英法兩國是世界性大國,德國想打敗兩國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員物資從殖民地輸送到英法兩國,德國必定會找同盟國,在東方日本有強大的海軍,可以說是唯一的符合條件的國家。而日本侵占中國、損害了英法利益、日本所需的石油、橡膠都在東南亞英法殖民地,因此日本也與英法兩國存在矛盾。矛盾激化就很有可能成為德國的同盟國。
一場世界性的大戰正在醞釀之中。隻要日本拖入世界大戰,在中國日軍就更無力突破。日本的敗亡就會加速。美國是英國的天然盟友,又是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不管這個國家想不想加入這場大戰,英、法兩都會極力想辦法讓其加入。而軸心國的德、日、意也不會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美國不參與這場戰爭上。基於現實的利益,美國也不能不參加這場戰爭。美國想成為領袖國家,在全球主要國家都加入紛爭時,美國作壁上觀,戰後有什麽理由讓眾多的國家信服。基於這點德日意三國不會無動於衷,誰也保證不了三國不會采取斷然措施。如果出現了這一情況,因為現實的利益,日本將會南下席卷東南亞。而在中國,日軍則無力進攻,維持戰線到失敗。中國甚至可以坐等美英法打敗德國後,日本就會投降。但我軍不能如此,我軍要趁這段時間盡快發展壯大。去華中、華北、甚至東北。
如果日本投降了,那麽中國將出現我軍是華北、華中唯一的軍隊,國軍絕對不會允許日軍向我軍投降,讓我軍接收物資的事發生。國共兩黨必將起衝突,很大概率國共會發生內戰,江南是國民黨核心區域,國民黨首先會清剿該區域我軍,而我軍在區域固地城狹窄,無法大力發展,國民黨也不會允許新四軍在此區域發展壯大。而江北不同,位於敵後,國民黨鞭長莫及,而我八路軍可向華北發展,新四軍向華中發展,最終可以連成一片。因此我軍的發展方向在北方,向東也是向北方發展的跳板,新四軍向南發展政治上不允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華中華北地域廣闊,我軍也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可以迅速壯大我軍。當國共如果發生內戰時我軍才有一戰之力。華中、華北地勢平整,不利於我軍與強勢的國軍大規模作戰。這時大別山區、桐柏山區,山東的沂蒙山區等戰略意義突顯,而在大別山區我軍本身就有群眾基礎,大別山位於華中腹地,長江上遊。山區縱深較大,會起到很重要的戰略威懾作用。對我軍在華中、華北的作戰分擔壓力的作用。況且我黨還可以加強大別山的力量,山區裏又有金、銀、銅、鐵、煤礦,可以建立軍事工業。國民黨就會寢食不安。因此我的結論是,大別山區我軍決不可輕言放棄,要大力經營,在與國民黨的談判中爭取把大別山一部劃為我軍防區,即使付出些代價也在所不惜。現武漢很大可能將淪陷,大別山區成為敵後,隻要我軍在此地多打幾次勝仗,起到牽製日軍進攻武漢的作用,劃給我軍一部分防區不是不可能。桐柏山區我軍適時也可經營。以大別山為支點,西可威脅武漢、向北威脅南陽盆地,向東可聯絡華中。
山東沂蒙山泰山等同樣重要,我軍也應該派人經營,以此地為戰略支點往西可擴展到華北平原,往北威脅京津,往南可溝通華中新四軍。加上太行山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
另外還有一個方向更加重要,八路軍可沿太行山向北擴展到燕山山脈,逐步往東北發展,抗戰後東北將成為國共爭奪的焦點,如果我軍在此提前布局成功,背靠蘇聯、這裏將成為我軍穩定的後方,成為前進的起點。
而皖南則不同,雖然山區多縱深大,但這裏國軍駐軍眾多,在抗戰背景下我軍無法在此地經營。抗戰進入相持後國黨絕對不會允許我軍在此發展,必將消滅我軍或逼迫我軍北上。因此皖南隻能作為一個中轉點,向東向北的中轉點。
10月25日武漢淪陷了,全國民眾都陷入了迷茫、沮喪之中。日軍不可戰勝的論又開始甚囂塵上。
就是在這一天,李振華把潤色好的論新四軍的發展方向一文上交軍部。李振華認認真真的講述了文章中觀點與理由,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新四軍的命運。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