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南下蘇北四)
字數:3353 加入書籤
李振華透過火光看到了王必成,立即欣喜的迎上去,道:必成,您真是及時雨宋江啊!
李振華命令立即打掃戰場,救治傷員,遠遠地放出警戒哨。打掃完戰場後部隊清點損失情況,三個營共計犧牲147人、重傷64人,其中一半的死傷來自三營。李振華回想起整個戰鬥過程還是挺幸運的。當自己決定帶一營出擊時,兩軍人數對比3:1。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地利、火力優勢,李振華是不會選擇出擊的。但昨晚情況特殊,三營被鬼子拖住了,再加上三營為爭取老百姓逃離的時間也不可能撤退。當時李振華是有部隊受到大損失的心理準備的。好在王必成及時趕到,而且出擊的時間選擇的剛剛好,小鬼子應該也是來自戰力較低的守備部隊,戰鬥才能這麽勝利。
這就難怪李振華要稱王必成是及時雨了。
犧牲的戰士擺在了一片空地上,有戰士在幫戰友清理遺容。李振華心裏很沉重,他要求政工人員一定要登記好犧牲戰士信息,讓後人都能永遠記得他們的付出。
和王必成去了六套小街,在西街口碰到三營營長段慶,大夥一起去鄉公所。
鄉公所裏劉繼業正在屋裏急得團團轉,見到李振華、段慶、王必成一起進來,劉繼業心馬上放回了肚子,忙上前詢問戰況。劉繼業也是淩晨四點被段慶叫醒疏散百姓的,百姓疏散完後,他又回到鄉公所等待消息。李振華覺得這人還不錯,至少在危險的時候,沒有隻顧自己偷生,還會關心為他們而戰的新四軍。
李振華道:劉區長,鬼子已全部消滅了。我們還在打掃戰場。我們帶了兩個營過來,正好小鬼子人好為我們送武器。你還是派人叫居民回家吧,外麵也挺冷的。劉區長還要麻煩你組織一下民眾,安葬我們犧牲的戰友。
劉繼業鄭重答應後,出屋安排派人去通知大家回家。
李振華派人出去請一營二營營長、還有各營指導員。借用區公所的會議室,楊文翰宣讀命令:組建425團,團長由段慶擔任兼任三營營長。阜寧地區405團、424團、425團統一由王必成負責指揮。一、二營各調了一個連與三營連隊對調,這樣三個營實力就比較均衡了。
下午425團就在犧牲戰友的墳前,舉行了成軍儀式。邊上小街老百姓都過來圍觀,看到新墳前那威風凜凜的部隊,他們心中也有些許心安。
忙完425團成軍的事宜,晚上李振華與王必成在鄉公所長談事。
李振華首先談得是幹部問題,這段時間部隊的擴編讓他深切感受到幹部的不足,由於部隊發展太快,軍事及政工人員缺編嚴重,特別是政工人員。很多營都沒有指導員,蘇北地方黨委也非常薄弱,李振華覺得還得向軍區求援。王必成也是深有感觸,手上就是那麽幾個人,堵得了這個窟窿,堵不了那個窟窿。你說十個壇子,八個蓋還好。而今是十個壇子三個蓋。
李振華道:必成,我覺得今年是發展部隊的最佳時期,日軍今年的主攻方向還是國軍,後方力量不足。我預計一二年後,日軍與國軍對峙,日軍的矛頭可能就會轉向我們,轉向穩定後方。到時我們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我們要抓緊這段時間發展力量,以後才能有機會和日軍掰掰手腕。另外地方黨委也是個重要的問題,軍隊再困難也要派出政工人員協助當地黨委。在敵後,地方黨委爭取民心,建立民主政府的作用是軍隊不可替代的。我們要在敵後站住腳,光靠軍隊是不行的。隻有地方黨委、民主政府的作為贏得了民心,我們才能紮下根來。
王必成聽到一二年後日軍會調轉矛頭對準我軍,立即嚴肅起來。於是問道:振華,問題會有這麽嚴重嗎?
李振華道:我判斷日軍會從前線調兵回後方重兵掃蕩抗日根據地。至於是先對付國軍、八路軍、還是新四軍就不太清楚了。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誰的實力大日軍肯定先對付誰。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要適當隱藏一下實力。而且還有一個問題要值得重視,在敵後我們發展起來後,勢必與國軍發生衝突,一是國軍不會眼看著我們發展壯大,二是在敵後,軍隊要生存就需要兵源與糧食,就需要防區,我軍發展了就必然壓縮國軍敵後生存空間,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我才迫切的希望地我黨地方黨委的建立,我黨主導的地方政府的建立。隻有地方政府建立了才能實行政策,爭取民心。才能稅、有糧。說通俗點就是爭地盤。這些工作不是軍隊能完全取代的。
王必成越想越有道理,又問:振華,你搞扞海大堤的最大目的就是爭取民心,對吧!
李振華笑笑:還是必成了解我,要爭取民心就是要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是不是真心真意為老百姓。我看了一下那邊的扞海堤確實是年久失修了,而且這幾年都可能會有大的天文大潮,我擔心扞海堤會出問題,我們可以先修黃海故道至扁提港這一段,大概32裏長度,我們修寬修高,做一個樣板。這樣我們的資金壓力不會那麽大。老百姓看到實效後,也一定會支持我們修北段頭罾至黃河故道扞海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人聊到了深夜,又約定明天去看扞海堤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李振華、王必成就直奔扞海堤而去,一上午兩人都在扞海堤上巡查,碰到鹽民、船民、村民就聊聊扞海堤的事,還碰到一個船民在打聽南邊新四軍要修海堤的事。兩人吃驚於消息居然傳得這麽快,可見海岸邊老百姓對修提提海大堤的渴盼。
中午一回到六套小街,李振華就起草電報,發往沂蒙軍區。把與王必成談論的幹部問題,地方黨委與民主政府問題,以及增築扞海堤的問題,一並向沂蒙軍區司令部部報告,並提到涉及的資金前期20萬,後期可能達到60萬。6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新四軍前期的軍費一個月也隻有6.8萬,一年不過81.6萬。
電報送到了沂蒙軍區楊文翰的案頭,楊文翰找來在沂蒙軍區司令部的山東根據地軍政委員會的領導討論,會後達成共識:支持李振華的意見。並向軍部發報,並望轉達延安總部。
新四軍軍部、延安總部也沒有耽擱,兩天後就回電。延安總部批準了修建扞海堤的計劃,但經費要求新四軍自籌。另總部抽調黃 克誠、張 愛萍、許 仕友、王 建安、陳 士渠等一大批軍政幹部前來沂蒙軍區。新四軍部則抽調了張正坤、瘳海濤、胡榮、曾昭銘、阮英平、江渭青前往沂蒙軍區。
延安總部將沂蒙軍區劃分膠東軍分區、魯中軍分區、魯南軍分區、濱海軍分區、蘇北軍區、清河軍區。許 仕友擬任膠東軍分區司員、王 建安擬任魯中軍分區司令員、陳 士渠擬任濱海軍分區司令員、張正坤擬任魯南軍區司令員,馬耀南任清河軍分區司令員。
蘇北軍區從沂蒙軍區劃分出來。黃 克誠擬擔任蘇北軍區司令員,歸新四軍軍部直接指揮………。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