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陝甘寧工業規化

字數:2995   加入書籤

A+A-


    四個人在軍工局談了一個上午,李振華接下了為陝甘寧工業發展出謀劃策的任務。李振華提到他還要先到一些工礦企業調研。兩位局長痛快的給他開了介紹信,並指定五位工作人員作為他的助手,還準備了三匹馬,隨時聽候他的調遣。
    於是李振華在課餘、休息日開始了展開陝甘寧工業調研活動,一段時間的了解後,李振華著手撰寫陝甘寧工業規劃。
    一、建議調集陝甘寧高級知識分子,聘請根據地外科學工作者組建科學工作委員會。製定陝甘寧科技發展計劃,展開對工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集中力量辦大事。
    二、製定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對發明創造予的物質及精神上的獎勵,當然當前還是以精神獎勵為主。
    三、在軍事工業中展開生產標準化運動,推廣流水線生產模式,推廣精益生產活動。
    四、對各工礦企業負責人、骨幹展開培訓,培訓現代工礦企業管理理念。實行工礦企業單獨核算製度,鼓勵同行業各廠進行評比。
    五、工礦企業除了公營之外,可以采取股份製、私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彌補陝甘寧發展工業財政不足的問題。
    六、建立專門職業技術學校、儲備工業發展後備人才。
    七、根據陝甘寧根據地資源發展工礦企業,以資源性工礦業為先導。
    1、發展土產業,利用農牧資源,建立毛紡廠、皮革廠、皮鞋廠、紡織廠、軍毯廠、毛巾廠。
    2、發展糧食深加工業,建立磨坊,加工玉米、小麥、紅薯。建麵條、粉條廠、榨油廠等等。
    3、鼓勵老百姓辦手工業小作坊、小加工廠。發展集市經濟,補充市場,互通有無。
    4、利用陝甘寧豐富煤礦、鐵礦建立小型鋼廠,建立小型五金加工廠,機械廠。
    5、依托延長油田,進行石油深加工,生產柴油、煤油及汽油,提高產品工業附加值。
    6、利用陝甘寧豐富的鹽業資源,成立鹽務局,組織技術人員對現有生產技術進行改進,提高產量、質量。利用食鹽貿易為陝甘寧工業發展積累資金。
    7、組建運輸行業委員會,統籌根據地運輸力量,加快陝甘寧工農業產品的流通。
    八、建立航空學校、裝甲兵學校、炮兵學校,提前儲備各兵種人才。
    李振華構建了一個以采礦業、鹽業、輕工業、石油工業為龍頭,以運輸業為紐帶的工業體係,期待資金、技術積累後提高陝甘寧工業技術水平,帶動軍事工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李振華知道這個規劃實施起來比較難,不要說陝甘寧,整個中國的科技人才都嚴重缺乏,但再難也要推行下去,我黨就擅長於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造奇跡。李振華他在等待著一個契機。
    這期間李振華從山東帶來的火箭筒、火箭炮、車載火箭炮設計圖運抵了蘇維埃聯盟首都莫斯科,其中還有一具39一1火箭筒及火箭彈實物。
    蘇聯軍工專家發現,對比他們正在研製的喀秋莎火箭炮,中國同誌研製的火箭筒、火箭炮雖然火力沒有他們的強,但是武器結構簡單輕便,戰場適應性強,火箭彈多種點火方式,甚至可以用明火來發射。且非常適合裝備到營、連、甚至是單兵使用。而車載火箭炮係統的多項設計對喀秋莎火箭炮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特別是模塊化設計,使火箭彈的裝填更加迅速,這樣又可以增強火箭炮的火力密度。蘇聯軍專家評價這兩種武器非常有價值、有思路。並準備派出軍工專家與李振華進行交流。應我黨所請,還有一套子彈生產線、機床、一批槍支彈藥將送抵延安。
    在一個休息日,李振華又去了趟軍工局,騰局長、李強副局長和他見了麵。兩人認真研讀了李振華撰寫的陝甘寧工業規劃,裏麵的一些理念讓他們眼前一亮,裏麵提到的措施陝甘寧也有在做,一些也準備要推行。但有些建議就讓他們為難了,比如建立航空學校、裝甲兵學校。裝甲兵學校延安還有幾輛車可以開,就當培養汽車駕駛員,再講講裝甲兵作戰理論,勉強可以辦下去。但航校就不行了,一架飛機沒有,而且這方麵的人才也一個沒有,天上飛的和地下跑的可完全不同。
    兩位局長把航校開辦的難題提出來,他們不是不想辦,條件不允許。
    李振華答道:"凡事預叫立,不預則廢。有些事情不能等到條件完全成熟了,那時可能就晚了。況且我們可以尋求共產國際、蘇共的幫助。"
    滕局長心裏想:共產國際,蘇共的幫助不是無條件、不計回報的。但他不能這樣說。
    滕局長道:"派人去蘇維埃學習不是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李振華道:"這也是一種途徑,但派出的人畢竟有限,而且人在外麵變數大。在陝甘寧開辦航校,可以培訓更多的人才,而且人才就在總部身邊。隨時可以啟用。"
    我軍在紅軍時期開始就重視空軍這一新興軍種,總部來延安後就對空軍的建設做了準備。李振華知道1938年總部派了一批人到新疆學習,那裏有個盛世才組建的航校,航校由蘇聯人負責教學。後來這批人被盛世才扣押、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回到延安。這批人很多都成為東北航校的骨幹。
    李振華的想法是先把這一批人先弄回延安總部,讓蘇聯派人、派飛機到延安來培訓飛行員。難度雖然很大,但李振華也不認為完全不可能。
    李振華走後,軍工局就李振華的規劃開了個會,軍工局的各位領導對這個規劃比較認可,唯獨覺得辦航校這件事不可能。滕局長會後把這份規劃提交了總部。總部批準了規劃,緊鑼密鼓的組建科學工作委員會,其餘的事交給邊區政府,軍工局負責實施。總部也就航校的問題向共產國際、蘇共提出援助申請,但遲遲來得到回複。
    喜歡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重生當新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